世界上發電量最大的水壩是哪個水壩

  水壩,是攔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調節流量的擋水建築物。可形成水庫,抬高水位、調節徑流、集中水頭,用於防洪、供水、灌溉、水力發電、改善航運等。調整河勢、保護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築物也稱壩,比如丁壩、順壩和潛壩等。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們去看看世界上發電量最大的水壩吧。資料僅供參考。

  世界上發電量最大的水壩:三峽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發電量第二大的水電站。年發電量846.8億度。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400萬千瓦。發電量最大的水電站。年發電量900億度。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專案。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三峽水電站大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庫長2335米,靜態投資1352.66億元人民幣,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三峽電站最後一臺水電機組,2012年7月4日投產,這意味著,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千瓦的三峽水電站,2012年7月4日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世界上最大的水壩:伊泰普水壩

  伊泰普水壩位於巴西西南部與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交界處,全長7744米,高196米,比埃及的阿斯旺水壩還大六倍。巴拉那河被其攔截後形成深250米、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總蓄 水量為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自上世紀70年代經歷兩次電力能源危機後,巴西政府決定同巴拉圭合作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於1975年10月起開始建造,1991年5月全部工程完工,耗資183億美元,水電站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60萬千瓦。 伊泰普水壩對於這兩個大量依靠外國石油作為能源的國家來說,在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伊泰普水電站不僅能滿足巴拉圭全部用電需求,而且能供應巴西全國30%以上的用電量,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米納斯吉拉斯等主要工業區38%的電力來自伊泰普。 胡佛水壩 胡佛水壩距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約30英里,建在高山峽谷之間,採用圓弧形結構,壩高約223米。科羅拉多河因其攔截而形成的米德湖水深152米,湖面16萬英畝,被認為是比納賽爾湖還大的世界第一人工湖。該水壩是根據1928年通過的"鮑爾德河谷法",於1931年開始建造,1935年9月30日竣工完成。水電站發電機組年發電40億度,為加利福尼亞州提供了75%的電力。 這座半個多世紀前興建的水壩如今仍在為130萬人輸送電力,灌溉150萬英畝的田地。它在抗旱防洪方面也功不可沒。該水壩建成後,科羅拉多河下游基本上就沒有發生過旱災。胡佛水壩和科羅拉多河主河道上的其他水壩,近半個世紀來在防洪方面產生的經濟效益估計超過10億美元。 阿斯旺水壩 阿斯旺水壩距埃及的阿斯旺城約10公里處,主壩全長3600米,高111米,底座寬980米,壩頂寬40米。尼羅河水被攔腰斬斷後形成了蜿蜒500公里、寬至60公里的納賽爾湖,其容量相當於尼羅河2年的流量。該工程專案始於1960年,工期為10年,耗資1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0億美元。修建大壩的目的在於控制尼羅河水流量,使其在漲水季節不澇、缺水季節不旱,同時增加農業耕地面積,改善農產品結構,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 大壩於1964年開始蓄水,4年後首次併網發電,它巨大的渦輪機組能產生210萬千瓦的電能,佔全國總髮電量的一半。大壩建成後,尼羅河谷平均每年有441萬畝的小麥田由一年一季變為一年兩季,顯著提高了農業產量。大壩建成30多年來,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地區增加可耕地面積達1260萬畝。 鐵門水壩 鐵門水壩位於羅馬尼亞的卡特拉克塔峽谷地帶,大壩全長1278米,高75.5米,底座寬50米,壩項公路寬16米。多瑙河被攔截後形成蓄水量為15億立方米的人工湖。該水壩是由羅馬尼亞與前南斯拉夫合作修建,於1964年9月開始動工,1972年5月建成,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10萬千瓦,是目前羅馬尼亞蓄水量最大的水壩。 自完工以來,鐵門水電站從不間斷地每年向羅馬尼亞輸送電量54億千瓦時,為羅馬尼亞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八場大壩 計劃建設的八場大壩位於日本群馬縣吾妻郡長野原町的吾妻溪谷的上游,為鋼筋水泥結構,高130米,蓄水量約為1億立方米。 修建八場大壩的初衷是除水害、興水利。日本是海洋性氣候,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八場大壩的蓄存洪水的空間將達6500萬立方米,它與利根川上游已建成的堤壩將對治理利根川、保護兩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八場大壩完工後,每秒可向利根川下游的東京都及崎玉、群馬、千葉、茨城4縣***日本的縣相當於我國的省***的2600萬居民提供清潔的生活用水22立方米。 八場大壩修建計劃始於1962年。經過與當地居民馬拉松式的談判,2001年6月14日,雙方正式舉行了簽字儀式。大壩預定於2010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