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拿戰役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指揮的法軍與第四次反法同盟交戰的著名戰役。該戰役表現了拿破崙傑出的軍事才華。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耶拿戰役的背景介紹

  在歐洲軍事史上,耶拿戰役又被稱為“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是發生在十九世紀初,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的一場大規模軍事較量。據說,耶拿戰役背景為1806年初,奧俄聯軍在奧斯特里茨戰役戰敗之後,歐洲大陸的戰略格局出現鉅變的特殊時期。

  當時,法國軍力快速崛起,成為雄霸歐洲的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因而歐洲各國對此都有反法跡象,一時間,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上處於眾矢之的的位置。

  雖然,表面上歐洲各國暫時相安無事,可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在反法聯盟中,英俄兩國對法國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在普魯士的態度暫不明朗的情況下,拿破崙打算運用外交斡旋的辦法先穩住他,於是,拿破崙向普魯士國王賄以當時的英國領地漢諾威,才確保普魯士暫時不參與到反法陣營中。

  然而割讓漢諾威,在拿破崙而言,不過是權宜之計,不久之後,在與倫敦的輝格黨政府談判時,拿破崙又出爾反爾,將漢諾威歸還給英國。深感受到愚弄的普魯士人一氣之下徹底倒向了反法陣營,並醞釀著對法國實行軍事報復,這便是發生耶拿戰役的背景。

  不過,也有史料表明,“漢諾威事件”,雖然是拿破崙的外交失策,然而也是俄國的老牌盟友普魯士對法開戰的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即這件事實則起到的是一個導火索的作用,真正的耶拿戰役背景,恐怕要追溯到十八世紀,法國軍力崛起之初,那時,傲慢的法國人已流露出稱霸歐洲的野心,而使得鄰國有所警惕了。

  耶拿戰役的經過

  歐洲史料中,對發生於1806年深秋的耶拿戰役經過描寫得非常詳盡。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親自指揮的一場經典戰役,耶拿戰役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

  有關耶拿戰役經過,在拿破崙的人物傳記中很容易找到。

  1806年10月,拿破崙的法軍主力在耶拿附近遭遇到霍恩洛厄親王的部隊。政治上積怨已深的兩國軍隊狹路相逢,隨即展開激烈交鋒。一時間,炮火隆隆,數十萬大軍在烽煙四起的歐洲大陸上展開了血肉廝殺。

  起初,拿破崙僅有的近五萬兵力並不佔優勢,然而在他充滿智慧的戰略部署下,法軍依然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的主觀能動性。相比而言,普魯士軍隊的反應則要慢得多了。

  由於霍恩洛厄親王的部隊在援軍馮·布呂歇爾的一萬五千人抵達之前已經開拔,所以導致後援不足,反而失了戰爭先機。加之拿破崙手下的悍將達武與貝爾納多特同時收到指令趕往支援法軍,所以當耶拿戰役經過最初的短暫交鋒之後,雙方的兵力已相差無幾。不僅如此,由於拿破崙的軍隊訓練有素作戰驍勇,連場戰鬥下來,法軍已明顯掌握戰略主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戰鬥中,達武率領的精銳的第三軍,憑藉火炮優勢抵住了普軍多次進攻,繼而迅速發動反攻,一舉將普軍擊潰,確保法軍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全面勝利。

  耶拿戰役結果

  1806年,在歐洲戰場上,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爆發了耶拿戰役。在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的英明指揮下,耶拿戰役結果是法軍取得了全面勝利,經此一戰,普魯士軍隊遭受重創,兩萬餘名普魯士官兵喋血沙場,二百門火炮亦成為法國人的戰利品。

  據歐洲歷史記載,耶拿戰役結果十分慘烈,在給普魯士軍隊造成巨大傷亡的同時,法軍亦有數千將士魂斷疆場,然而戰役取勝之後,好大喜功的拿破崙並沒就此反省引起這場戰爭的外交失策,依然以凱旋歸來的姿態對戰爭中做出巨大貢獻的法軍軍官加官進爵,比如第三軍統帥達武,他因此戰而被封為奧爾斯塔特公爵,更成為帝國曆史上名垂千古的著名戰將。相對的,作戰不利的貝爾納多特則在回到巴黎後,遭到了拿破崙的嚴厲指責,繼而被免職。

  耶拿戰役結果,對法國人來說,自然是一場歡慶,然而對戰敗的普魯士人來說,無疑是一段長久的痛苦。

  在戰役中遭受巨大損失的普魯士人,戰後一度情緒低落,尤其是不倫瑞克公爵在戰場上受到了致命傷,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很長一度時間內,普魯士人都無法對法軍實施有效的反擊,加之霍恩洛厄親王與馮·呂歇爾所率領的數萬普軍又分別在10月11月投降法軍,如此一來,對普魯士的士氣,更是形成不小的打擊。

  普魯士的慘敗,標誌著第四次反法同盟與法國正面交戰的失敗,這意味著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還將縱橫歐洲大陸一段較長的時日。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