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內戰結果怎麼樣

  作為俄國境內的一次內戰,蘇俄內戰簡介裡將蘇俄內戰又稱之為對蘇干涉戰爭。蘇俄內戰爆發於1917年,蘇聯政府剛剛贏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蘇俄內戰結果,希望你喜歡。

  蘇俄內戰結果

  蘇俄內戰於蘇維埃政權來說,是一場艱難無比的戰爭。敵人不僅是國內的反革命勢力,還有外國列強的武裝干涉。當時的英美法等國家的干涉軍隊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協助俄國國內的反動勢力發動一起起武裝叛亂。外國列強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因為和反動勢力情投意合,真心想要幫助他們,而是想要使剛剛建立的蘇維埃政權就此瓦解。各自心懷鬼胎的國外干涉軍和反動勢力並肩作戰,一度將蘇維埃軍隊逼到絕處。

  蘇維埃政府建立了紅軍組織,並憑藉強大的群眾基礎和堅忍的作戰風格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1922年十月,蘇維埃政府將盤踞在蘇俄土地上的反動勢力全部清除乾淨,蘇俄內戰就此告一段落。蘇俄內戰的勝利不僅鞏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還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提供了基礎和條件。從蘇俄內戰的結果來看,蘇俄內戰可以稱得上是兩敗俱傷,雙方的傷亡情況都很慘重。三百多萬人在戰爭中死去,同時蘇俄的經濟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蘇俄內戰中的中國軍團

  近一個半世紀以來,由於國家積貧積弱,海外華人屢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種族歧視,華工受辱的記錄更是不絕於史。然而,在90多年前的俄國十月革命中,中國勞工不但直接參加了奪取冬宮***推翻臨時政府***的戰鬥和莫斯科的十月武裝起義,還在隨後的蘇俄內戰中,組成一支支“中國軍團”。他們躍馬揚鞭,揮戈殺敵,立下赫赫戰功,受到蘇俄政府和列寧的嘉獎。 列寧下令組建“中國軍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洋政府於1917年初宣佈參加英法等協約國作戰,並派出一支數量不少的部隊到俄奧邊界參戰,同時還派出成千上萬勞工到俄國參與戰地服務。這些人後來很多參加了十月革命,並加入了蘇俄紅軍。據民國北洋政府的檔案資料,十月革命期間,大約有3萬華工參加了紅軍。另據《申報》估計:“約計華僑曾入紅軍者5萬餘人,軍官亦不下千人”。

  華工赴俄始於19世紀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達到高潮。一戰時,俄國對勞動力的需求急劇增加,在中國北方大肆招工。這些人到達俄國之後,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場、西伯利亞的礦山從事奴隸般的勞動,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戰前線,挖戰壕或從事戰地運輸,慘死在戰場。 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旅俄華工受革命鼓舞,拿起武器,加入到十月革命中。在隨後的蘇俄內戰和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戰爭中,又有成千上萬的旅俄華工加入工人赤衛隊和紅軍。 蘇俄成立後,俄國發生內戰,交通受阻。中國在俄的參戰部隊和勞工無法撤回國內,處境艱難。經北洋政府反覆交涉,蘇俄同意滯留在俄國各地的中國參戰人員分批乘火車經西伯利亞回國。 1918年7月底,滯留在俄國的中國參戰人員中的一支約2000人,在張福榮***音譯***的帶領下乘火車到達南烏拉爾地區的車裡亞賓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間的特羅伊茨克。蘇俄紅軍同白衛軍高爾察克的部下杜托夫部及捷克軍團正在特羅伊茨克激戰。因鐵路被破壞,列車無法繼續前行。中國軍人和勞工準備步行穿越哈薩克草原返回中國新疆。

  面對這群不速之客,蘇俄紅軍和白軍都想利用中國人為自己作戰。白軍命令他們進攻紅軍,否則予以消滅;紅軍指揮員瓦·康·布柳赫爾派出黨代表尼·卡希林,帶著一批共產黨員到中國人中進行宣傳,希望他們站到革命者一邊。中國軍隊被蘇俄紅軍說服了,在張福榮的帶領下加入到紅軍隊伍中。雖有中國軍隊加入,但由於雙方力量懸殊,蘇俄紅軍還是頂不住對方的攻勢,準備朝西北方向突圍,與昆古爾地區卡馬河畔的紅軍主力會合。這一地區河汊縱橫,8月5日拂曉,突圍開始,白軍攻勢凶猛,布柳赫爾和張福榮指揮紅軍***其中有1800多名中國人***與杜托夫部血戰了四天四夜,仍未突圍。8月19日夜間,白軍渡過託博爾河向紅軍所在的伊爾內克希村進攻,企圖攻佔該戰略要點,將正在強渡濟利姆河的紅軍後續部隊攔腰斬斷,各個擊破。生死存亡關頭,布柳赫爾命令張福榮帶領兩個連的中國軍人向敵人施行反衝擊。他們端著刺刀,每人還揹著一把馬刀,迅速躍進到離敵二三十步遠的地方,突然發起衝鋒。這支中國部隊在國內屬北洋軍精銳之師,士兵年齡都在20—25歲之間,訓練有素,出國前又經過挑選,戰鬥力強,尤其擅長肉搏格鬥。中國軍人把白軍打得潰不成軍,將他們趕過了託博爾河,掩護蘇俄紅軍成功渡過濟利姆河。

  這支包括蘇俄紅軍和中國軍隊在內的8000多人的隊伍克服重重困難,長途奔襲1600公里,於9月12日在昆古爾地區卡馬河畔與紅軍烏拉爾第五師會合。9月14日,布柳赫爾把這次具有傳奇色彩的行軍電告列寧,特別讚揚了中國軍人的英勇頑強。9月30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又聽取了南烏拉爾中俄混合部隊英雄事蹟的專題報告。由於張福榮領導的中國軍人戰績突出,執委會主席斯維爾德洛夫對其進行了嘉獎,並決定將俄羅斯烏拉爾—伏爾加地區加入紅軍的各支中國國際志願隊合編組成“中國軍團”,任命張福榮為軍團長,歸布柳赫爾指揮。列寧和斯維爾德洛夫親自簽署了成立“中國軍團”的命令,托洛茨基***時任紅軍總司令***於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爾,把書寫著“中國軍團”的軍旗授予張福榮。

  蘇俄內戰的評價

  蘇俄內戰以蘇俄獲勝告終,這場勝利十分寶貴,可謂來之不易,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歷時近三年,以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失敗告終。蘇維埃共和國獲勝的主要原因是:進行的是正義戰爭,得到各族人民擁護及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列寧為首的布林什維克黨實施了正確領導,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正規紅軍;工人與農民結成軍事政治聯盟,各蘇維埃共和國在戰略上密切協同。這一時期蘇俄軍事戰略的主要特點是:採用戰略進攻和反攻、戰略防禦等多種作戰樣式;善於選擇主要戰線並在主突方向上集中使用兵力兵器;利用騎兵集團軍實施快速機動作戰;重視組建戰略預備隊和適時使用預備隊於重要方向;正規軍和游擊隊密切配合。蘇俄內戰的勝利,鞏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