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內戰取勝的原因介紹

  羅馬內戰取勝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要圍繞兩個主要人物分別敘述,一個是凱撒,一個是屋大維。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羅馬內戰取勝的原因

  凱撒對高盧的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勝,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羅馬軍隊在人員和技 術裝備上佔有優勢。羅馬當時是發達的奴隸制國家,經濟水平較高,軍隊多年征戰,素質好、經驗豐富。而高盧各部族當時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沒有形成國家,以遊牧為主,經濟十分落後,軍隊素質和裝備都比較落後。因此,羅馬軍隊在其擴張過程中通常都能 打敗社會發展階段比較初級的各部落和地區。第二,凱撒本人智勇雙全,有一條正確的戰略戰術和謀略計策。軍事上,他善於周密偵察敵情和地形,不囿於單一的戰法,採用靈活多樣的作戰方式,行動果斷,目的堅決,善於利用有利地形和迅速構築工事,長於快速機動兵力、實施突然打擊,一旦擊潰敵人則定要跟蹤追擊,務求全殲敵人而取勝。

  屋大維在羅馬內戰中取勝,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因為元老院和軍隊中擁有大量凱撒的舊部,許多民眾也曾受過凱撒的恩惠,因此對屋大維的支援不遺餘力,這是他獨具的優勢。屋大維年輕時就隨凱撒學習軍事、管理軍隊,從而熟悉了軍隊,培養了軍事鬥爭能力,更深刻地認識到軍隊的重要性。 同時,屋大維也認識到軍隊的功利化與個人化傾向,知道只有利用金錢才能牢牢控制軍隊,因此對士兵極為慷慨。此外,他還建立眾多士兵殖民地,創立退伍金制度,以解決退伍老兵的生存問題,消除士兵的後顧之憂。屋大維的這些政策,加上凱撒之子這一特殊身份的號召力,為他博取了廣大士兵的愛戴,確保了軍心的穩固,此外他還用一系列政績贏得了民眾的支援。正因為他能準確判斷時局,以軍隊為主要力量,重視贏得民眾的擁護,並冷靜分析鬥爭形勢,以巧妙地策略分化、利用敵人,同各個派別的關係都達到了翻雲覆雨的地步,因而最終取得內戰勝利。

  羅馬內戰爆發的原因

  公元前146年,羅馬進入晚期共和國時期。這一時期羅馬出現全面危機,奴隸起義風起雲湧,平民運動一浪高過一浪,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極其尖銳和複雜。這種危機的集中表現形式是政體危機,也就是說,由於奴隸制發展達到高峰,共和制統治形式已經過時,帝制的建立是適應奴隸制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由於羅馬共和國已為元老貴族盤據壟斷,改制之爭阻力極大,延續甚久,流血甚多。公元前133—前121年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貴族的猛烈攻擊,並在失敗後遭到反動貴族的瘋狂屠殺。這次改革雖然失敗,但卻揭開了羅馬內戰時代的序幕。元老貴族既已首先使用暴力屠殺群眾,以後當會變本加厲大開殺戒,而反元老勢力也會以兵戎相見,由內爭轉入內戰。此後反元老勢力仍繼續改革派的傳統,發出了平民運動的號召。但反元老斗爭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卻不是平民要求的平分土地、維護小農之類,而是打擊元老貴族、改變共和體制、建立軍事獨裁和皇帝統治的羅馬帝國。正是在晚期羅馬共和國危機重重、內部鬥爭不斷激烈的形勢下,湧現出了眾多的英雄人物。

  羅馬內戰的歷史意義

  推動軍事學術發展

  羅馬內戰揭開了羅馬歷史新的一頁,使羅馬奴隸制從共和發展到帝制的新階段。這次內戰對於推動軍事學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尤利烏斯·愷撒將羅馬軍事藝術推向巔蜂。愷撒是羅馬最傑出的軍事家和統帥,他善於根據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不同形勢來指導戰爭,在解決重大的戰略問題時具有遠見卓識。他和他的繼承者屋大維在戰略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具有敏銳的政治頭腦,能從政治的全域性高度把握軍事問題,實現了政治目標同軍事手段的完美結合。

  戰略戰術上的創舉

  在戰略戰術方面,愷撒善於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巧妙地分割敵軍,將其各個擊破。他在迅猛、大膽、機動地迎擊敵軍時,通常集中兵力狠狠打擊敵人某一側翼;在戰鬥隊形中通常留有強大的預備隊。預備隊作為戰鬥隊形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來加強部隊在主要方向上的突擊力量、實施決戰和擴張戰果,這是軍事學術史上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