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供給側改革_有哪些影響與未來***2***
2.供給側改革的邏輯與路徑
2.1供給側改革如何落實?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中明確指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場。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稱之為推動經濟結構改革的四個“殲滅戰”。
如何打贏這四個“殲滅戰”?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將分別在勞動力、資本、創新、政府4條主線上推進。
2.2供給側改革如何優化勞動力配置?
放開生育政策,補充人口紅利。中國過去的主要增長動力來自於充足的勞動力。但2011年中國人口結構出現拐點,2012 年開始15-64 歲勞動年齡人口的總數和佔比都出現了下降。同時,人口老齡化現象愈發明顯,截至2014 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將成為未來勞動力要素改革的基礎,在進一步釋放生育潛力的同時,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加勞動力供給,補充人口紅利。
戶籍制度改革,化解地產庫存。戶籍制度改革將是勞動力要素改革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在於促進勞動力要素的跨地區流動。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中國城鎮化率質量不高主要體現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高。城鎮現在約有7.5億常住人口,其中2.5億左右的人沒能在城鎮落戶,2.7 億農民工,買房比例僅1%。早在14 年7 月,國務院就已出臺《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但進展緩慢。當前二三線城市地產庫存居高不下,戶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雙管齊下,不僅有助於提供有效供給、加快城鎮化程序,也將創造需求、消化地產庫存。
服務業大發展,緩解就業壓力。服務業是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雙重穩定器,淘汰落後產能意味著製造業部門就業承壓,而服務業則可吸納就業,因而創造條件、促成勞動力的跨部門流動,也將是未來勞動力要素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據統計局資料測算,第三產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 萬個就業崗位,比工業多50 萬左右。而考察企業就業狀況,07 年以來,服務業PMI 就業在絕大多數時期高於製造業PMI就業指標,這意味著服務業就業狀況好於製造業,將成為未來主要的就業容納器。
促扶貧重教育,提升人力資本。除增加勞動力供給、促進勞動力跨地區和跨部門流轉外,提高勞動力素質也是勞動力要素改革的重要內容。其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是貧困人口脫貧。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 元,2014 年現價脫貧標準為2800 元。按照這個標準,2014 年末全國還有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而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7017 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今年4月初,中央深改小組召開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並強調要“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而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陸續通過一攬子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並部署落實教育領域改革措施。
2.3供給側改革如何優化土地和資本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加速確權流轉。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方向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農村土地流轉以確權為基礎,以放活經營權流轉為目的,從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動性。同時,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意味著未來廉價的農村、土地用地供給瓶頸將開啟,也有助於抑制地產泡沫、加速地產庫存去化。
降低四大成本,改善資本回報。資本要素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提高資本回報率,因而高成本是供給側的最致命硬傷。以工業企業為例,2014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主營業務成本佔比高達86%,各種稅費佔比9%,主營利潤佔比僅5%。持續收縮的需求疊加高企的成本、費用,令企業盈利雪上加霜。而在需求整體不佳的大背景下,未來唯有依靠降低成本來改善企業盈利、提升資本回報。
我們預計,未來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降低企業顯性成本:一是繼續推進資源品價格改革,降低企業原材料成本;二是實施減稅降費和加速折舊,降低企業財稅成本;三是推進利率市場化,結合降息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四是實施養老保險體系改革,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淘汰落後產能,提升資本效率。資本要素改革另一個方向是提升資本使用效率,其目的也同樣是改善企業盈利。而產能利用率和主營活動利潤率高度相關。2011年以來,中國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企業盈利也同步惡化,反映資本使用效率低下。2013年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產能去化就已開始,伴隨去產能延續,未來企業盈利有望隨產能利用率回升而得到改善。
國企將是去產能的主要承擔者。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各類企業中,國有企業以最高的資產負債率和最低的資產週轉率、最低的主營收入利潤率,實現了收入、利潤的最大幅下滑。這意味著,各類企業中,國有企業盈利能力最為堪憂,產能過剩最為嚴重,未來也將是產能去化的主要承擔者。但淘汰落後產能的過程將有可能造成大批國企員工下崗,因而發展服務業吸納就業也將是必然的選擇。
2.4供給側改革如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