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經濟

  高中的歷史涵蓋了經濟、資質、文化等方面,其中經濟方面的歷史知識是同學們要好好複習的,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中國古代經濟史

  一、經濟發展的原因

  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

  3、大規模農民戰爭的推動。

  4、中原人民的遷移,使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傳播,使所到之處經濟發展。

  5、各地區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

  6、科學技術的發展。

  7、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二、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一般表現

  1、農業

  農業發展一般表現為:生產工具的改進、耕作技術的提高、水利工程的興修、治河工程、農作物的引種、開墾土地的畝數***增加多少***、產量數***增加***、人口數***增加***。

  2、手工業

  手工業發展表現為:⑴手工業部門的多少:紡織、冶鐵、制瓷、造紙等。⑵分工擴大、花色品種的增加。⑶產量的提高,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高。

  書上講到的手工業的發展包括:西漢開始用煤冶鐵;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鐵中心;明朝用焦炭鍊鐵***佛山***。

  3、商業

  商業發展的表現為:商品種類的增加、商品質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現和擴大、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貨幣的變化。

  4、重大水利工程

  ⑴秦朝靈渠。⑵漢武帝治河。⑶隋朝大運河。⑷唐朝大面積治河。

  ⑸五代錢塘江海塘。⑹元朝漕運修建運河。

  三、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階段特徵

  1、奴隸社會--匹馬束絲。

  2、封建社會

  ⑴戰國、秦漢時期的階段特點

  ①商品種類繁多;②中原市場形成;③封建城市興起。

  ⑵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城市繁榮,唐中期後商業日益發達;

  ②政府對商業市場在時間、地點上有嚴格限制;

  ③對外貿易發達,政府設定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北,南宋商品經濟發展及特點;

  ②城市經濟繁榮,打破時、空限制;

  ③出現新型貨幣--紙幣;

  ④設定邊貿易市場--榷場;

  ⑤糧食、農副產品***茶等***和手工業原料***絲等***大量進入市場;

  ⑥海外貿易發達。

  ⑦元大都、漕運、海運和海外貿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出現專業性的城市

  ②明初對外貿易發達--鄭和下西洋;

  ③互市;

  ④資本主義萌芽。

  ⑤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二***

  四、重要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

  1、重要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

  ⑴徵稅依據的變化:

  人頭稅→土地財產稅→田畝為主

  ***漢*** ***唐*** ***清***

  說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放鬆,封建制度逐漸衰落。

  ⑵徵收物的變化:實物+勞役→貨幣地租。用銀兩收稅,說明商品經濟發展。

  ⑶稅種的變化:稅種繁多→逐漸減少。徵稅手續簡便。

  ⑷農民由必須服一定時間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以庸為標誌。

  ⑸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商品徵收重稅。

  2、與政治聯絡

  歷代經濟政策,都是對農村生產關係的調整。當這種調整適應當時生產力水平時,就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反之就會阻礙經濟發展,阻礙社會進步。

  五、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政策

  評價:

  ①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農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把商、農發展對立起來就違反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

  六、江南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1、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⑴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及勞動力***,體現了當時勞動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趨勢在國家處於分裂或割據、戰亂時期最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對經濟中心南移有一定影響。

  2、歷史的啟示

  ⑴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來勞動力、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⑶經濟發展必須得到領導者的重視。

  ***三***

  土地制度演變:

  a井田制***土地國有***西周

  b廢井田,開阡陌 春秋戰國 ***根本原因:生產力發展***鐵犁牛耕******

  c土地私有制確立

  d均田制 魏晉南北朝 荒地國有***北魏 孝文帝改革*** 租調製

  e魚鱗圖冊 抑制土地兼併 明 意義: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徵收賦稅的依據

  商業演變:

  a重農抑商 秦國 商鞅變法***原因:危機統治、農業商業爭奪勞動力、商人不事生產***

  b秦朝 統一貨幣***秦半兩***、車軌、度量衡

  c漢朝 西漢 絲綢之路

  d唐 市坊出現 市坊分設、受官府監督***市坊發展的特點***櫃坊、飛錢

  e宋 市坊時空界限打破,不受官府監督***交子、草市、夜市***

  f明 商業發展的特點:早期資本主義萌芽、海上絲綢之路、白銀作為主要貨幣、商幫出現***晉商、徽商***、長途販運發達、農產品商品化、商業市鎮興起、海禁***抵禦東南沿海倭寇***

  g清 閉關鎖國***抵禦東南沿海反清勢力***

  1、冶金

  ⑴冶銅: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藝已相當成熟

  ⑵冶鐵業:春秋時期發明冶煉生鐵和鋼的技術,南北朝時期發明灌鋼法

  2、紡織 ⑴中國最早發明絲織技術。

  ⑵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⑶元明: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3、陶瓷業:

  ⑴製陶業:新石器時代彩陶、黑陶、白陶

  ⑵制瓷業:東漢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鎮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裡紅------明五彩、鬥彩瓷------清粉彩、琺琅彩

  2、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①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②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等多種經營模式長期並存

  官營手工業規模龐大、管理制度完善,長期佔據統治地位;

  私營手工業主要生產民間消費品,某些部門在明清時期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家庭手工業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賦稅,剩餘部分才拿到市場出售。

  ***四***

  一、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闢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1、新航路開闢的背景:

  ⑴原因:①經濟根源 ***根本原因*** :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②社會根源:歐洲人對黃金和香料的追求;

  ③商業危機:***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傳統商路,使東西方商路受阻;

  ④宗教根源:基督教會要傳播基督教;

  ⑵可能性***條件***:西歐生產力的發展、航海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發展;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援

  3、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⑴對世界市場形成意義:新航路開闢後,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絡,初步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開始

  ⑵對歐洲:歐洲的主要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⑶對亞非美洲:美洲的傳統社會遭到滅頂之災;非洲成為獵獲黑人奴隸的場所;白銀大量地流入亞洲,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展;

  ⑷對世界: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

  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

  二、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荷蘭殖民擴張

  ⑴對外貿易發達。17世紀上半葉,荷蘭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伕”之稱。

  ⑵組建壟斷性的貿易公司,參與殖民競爭。在亞洲-----摩鹿加群島、爪哇、臺灣,美洲------建“新荷蘭”***即新尼德蘭***

  2、英國的殖民擴張

  ⑴手段:①海盜式劫掠;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②進行商業戰爭。

  ③組織壟斷性的貿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屬東印度公司***

  ④進行殘酷的黑奴貿易。

  ⑵結果:18世紀下半葉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3、殖民擴張的影響:

  ***1***對世界:使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擴大的途徑:殖民擴張,掠奪***

  ***2***對殖民國:為西歐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黑奴貿易:歐洲→非洲→美洲→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