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解題方法技巧

  初一數學的解題方法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一、“學法”指導:

  學生在解題***特別是幾何證明題***書寫上往往存在著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等問題,其原因之一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大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指導寫法,應做到:1、要教會學生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數學符號中數學演算的前提;2、要將學生在推理的同時學會書寫表達,讓學生在反覆訓練中熟練掌握常用的書寫格式;3、要訓練學生根據已知條件來分析作圖,正確地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直觀圖形,以便於利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多形式、多層次去強化訓練,讓學生過好分析關、書寫關,使學生在注意嚴謹性、邏輯性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記法”指導:

  初中學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知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初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法指導,使其能夠容易記憶,這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摒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於結合數學實際,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如通過對知識之間的類比,使學生學會聯想記憶,通過在知識編成順口溜,使學生學會用口訣記憶,通過繪製直觀圖,使學生在以形助學中學會數形結合記憶;通過發掘知識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時,學會理解記憶;通過歸納概括所學知識,使學生學會接受知識結構系統記憶;通過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學會循序漸近。此外,我們還應該讓學生明確各科記憶方法。

  學法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走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恆。我們在數學教學的同時應關於理論聯絡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1.圖解分析法這實際是一種模擬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針對性,數學教學中運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問題、速度問題、調配問題等,多采用畫圖進行分析,通過圖解,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從而根據題目內容,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2.親身體驗法如講逆水行船與順水行船問題。有很多學生都沒有坐過船,對順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學生難以弄清。為了讓學生明白,我舉騎自行車為例***因為大多數學生會騎自行車***,學生有親身體驗,順風騎車覺得很輕鬆,逆風騎車覺得很困難,這是風速的影響。並同時講清,行船與騎車是一回事,所產生影響的不同因素一個是水流速,一個是風速。這樣講,學生就好理解。

  同時講清: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減去水流的速度。

  3.直觀分析法如濃度問題,首先要講清百分濃度的含義,同時講清百分濃度的計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課前要準備幾個杯子,稱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幾小包鹽進教室,以便講例題用。

  如:一杯含鹽15%的鹽水200克,要使鹽水含鹽20%,應加鹽多少呢?

  分析這個例題時,教師先當著學生的面配製15%的鹽水200克***學生知道其中有鹽30克***,現要將15%的鹽水200克配製成20%的鹽水,老師要加入鹽,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鹽,只知道鹽的重量發生了變化。這樣,就可以根據鹽的重量變化列方程。含鹽20%的鹽水中,含鹽的總重量減去原200克含鹽15%的總重量,就等於後加的鹽重量。

  即設應加鹽為x克,則***200+x***×20%-200×15%=x

  解此方程,便得後加鹽的重量。

        ***三***

  在學習過程中,即要爭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又不能處處依*教師, 必須自己主動地去學習、

  去探索、去獲取,應該在自己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去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

  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內容要認真研究,提出疑問,追本究源。對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

  前因後果、內在聯絡,以及蘊含於推導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儘量採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

  要克服那種死守書本、機械呆板、不知變通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