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老師做了哪些探究呢?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文,歡迎閱讀!
篇一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意義
1.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更好探究相關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加強與小組成員合作,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進而更好完成教學任務,掌握所學知識.
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指導下,各位同學自主完成教學任務,既相互分工,又密切配合.最後出色完成所學內容,掌握教學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3.促進數學教學效果提升.小組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分工與配合,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更好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對策
1.進行科學合理分組.為促進學生更好進行合作學習,首先應該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成績、性格特徵、知識接受能力等多種因素.每組成員的優等生、差等生應該合理搭配,一般每組成員5~7名學生為宜.通過合理搭配組員,有利於學生更好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習效率提升.
2.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任課老師的指導,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每次課堂提問時,可以先讓成績差的學生髮言,鼓勵他們進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促進這些學生更好參與課堂學習與合作.一般提問後要讓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在小組成員之間交流意見和看法,然後再發言.而教師則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輔導,幫助學生戰勝困難,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密切聯絡生活實際.為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好開展下去,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起來,從而促進教學效果提升.例如,三角函式基本知識學習完之後,讓學生利用三角函式測量旗杆或教學樓高度,這是一道典型的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佈置教學任務之後,讓小組成員分工配合,進行測量和計算,最後得出教學樓和旗杆的高度,完成教學任務.又如,統計和概率基本知識學習完之後,讓學生統計十分鐘內通過某十字路口的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貨車、客車的數量,然後進行統計分析.這些問題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絡,完成教學任務過程中小組成員密切配合,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4.科學設計有趣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時,為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應該根據教學具體內容,設計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更好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證明三角形全等過程中,針對同一個題目,讓不同小組嘗試運用不同方法證明三角形全等,各小組成員相互討論,探索證明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潛能,開發學生智力.另外,教學中還可以適當引入遊戲,讓各小組成員在遊戲中完成任務,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引入遊戲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投入學習當中,更好完成教學任務.
5.掌握科學合作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有目的、有計劃進行,對不願意參與合作學習的學生,要想辦法調動他們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戰勝困難,掌握知識.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後再開展討論與交流,以提高學習效率.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今後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認識其重要作用,並結合教學具體內容,採取有效策略,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提升.
作者:趙惕龍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
篇二
一、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流程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式教學的流程重點在於討論。教學活動的主體就是學生,學生開展的活動主要包括形體活動、情感活動、語言活動、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等,在這樣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僅僅是設計者,學生才是活動主體。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課堂的時候,不僅要高度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更要將自主權下放給學生。初中數學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技能水平、分析水平以及認知水平進行掌握,對學生經過討論以後對於不同問題的理解不能夠輕易否認,應該對其加以引導,培養初中學生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鼓勵學生蒐集和總結各種資訊。例如,在第一個階段中,教師要明確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目標,要引導學生思考題目、質疑求異和確定目標。在第二個階段中,要組織學生開展組內的合作學習,在第一個環節以後,學生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圍繞著學習的主體來實施溝通和交流,小組裡面的每一名學生都應該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第三個階段則應組織小組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小組選出代表,大家一起共同切磋、分享和討論自己的成果。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重視操作
數學知識並不來自於教材和課本,而是來自於實踐,數學知識最終應被應用到實踐操作中。縱觀我國初中數學教學,很多教師都過分注重學習結果,這樣不僅不利於學生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更阻礙了學生實現真正的學習。教師要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給學生機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和充分思考,只有這樣,才可以取得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為學生終身開展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來動手操作,不僅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更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到群體成功的快樂。例如,在教授特殊平行四邊形知識的時候,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後,先組織學生準備學具,每一名學生都要準備正方形以及全等直角三角形紙片。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紙片是否能夠組合成平行四邊形?同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邊討論、邊研究、邊操作,有的小組很快便找到規律,得出方法。
三、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性,原因就在於,學生離開學校以後便會步入社會中,那個時候,社會從四面八方帶給學生壓力,學生學習的干擾因素也就越來越多,阻礙了學習。在面對學習過程中各種困難的時候,學生只能採取積極的方法和態度來對待,並且實施自我調節,以適應壓力,克服困難。這便要求學生必須有很高的積極性,這樣的學習興趣和態度會影響學生一生,同樣能夠使學生在社會中快樂成長。比如,根據事件發生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實際問題來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在開展某項競賽之前,讓學生由一枚硬幣來決定誰先開展競賽,由此引導學生學習概率知識。並且讓小組討論,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僅可以掌握知識,還可以體會到學有所用的感覺,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只有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才能發揮其自身的價值。綜上所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和學生要不斷學習和理解,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及時溝通,進而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通過實踐來不斷完善和探索,努力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際效果。
作者:王方 單位:廣西東蘭縣縣城中學
篇三
一、促進交流,啟用思維
傳統教學方式下,課堂上學生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機會.往往是教師一言堂,學生的大腦好比容器,只是在被迫接受“新知”,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時間,思維如同一潭死水,整個課堂也死氣沉沉.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自由的交流”提供了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想法、疑問、思路有了及時分享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個體的思維與集體的思想的碰撞,迸出與眾不同的火花,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發展品質,自主提升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識並且試圖採取措施來滿足時,才有可能轉變為動機.學生固有的表現欲與好奇心在小組合作中得到滿足,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以保證,自我提升的動機更強烈[2].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動手操作,充分經歷體驗,知識的生成更具有生命力.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習解惑的過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同的學生在面對同樣的知識點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在小組互幫中知者幫助未知者,優生幫弱生,不僅知識上的阻礙及時疏通,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主動與別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團隊意識.筆者在嘗試小組合作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原本內向沉默的學生越來越開朗,越來越渴望與教師的交流.一些上課愛搗亂說話的學生由於團隊意識的增強,與課堂的節奏越來越合拍.
三、深化互動師生和諧
和諧的師生關係下的學生更願意和教師交流,提問,也更愛思考,探索.也更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筆者在教學“普查與抽樣調查”知識時,先是總結了普查與抽樣調查的優缺點及注意事項,然後學生練習.由於知識點比較簡單,在以往的課堂學習中筆者認為到此就水到渠成了.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道題的錯誤率比較高:下列調查方式中,合適的是:A瞭解徐州市每天的流動人口數採用抽查方式.B瞭解徐州市居民某一天的平均用水量,採用普查方式.我請小組總結分析錯誤原因,原來很多學生對“流動人口”這一概念理解模糊,是造成錯誤的根本原因.這是在課前沒有預設到的,如果沒有交流很難“真相大白”,更讓筆者意識到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課堂中和學生的互動不僅是師生知識的分享更是情感上的和諧提升.然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中,發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合作活動”不僅沒有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不僅浪費時間,效率低下甚至會偏離教學目標,影響進度.我總結以下幾條:
1.流於形式,合而不作
小組合作流於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很多學生只是應付教師的任務,做表面功夫,膚淺的交流敷衍了事,看似“熱鬧非凡”實則“空洞無物”.而有些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為了課堂設計完整,設定小組合作討論環節,但並不認真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問題的設定沒有針對性,任務不明確,學生的活動自然也就浮漂反而成了形同虛設的累贅,
2.兩極分化,參與不均
學生參與程度不均衡.在教學實踐中,極易出現“好學生高談闊論,差學生默默無聞”的現象.好學生對話語權的霸佔,表現在對話題的探討總是以“捨我其誰”的心態交流,而差學生由於自信不足,或者本身就有不好的學習習慣僅充當聽眾、陪襯,遊離於討論之外,這樣使更多的困難生成了仰望者或者“漠不關心者”,逐漸在小組的合作中被邊緣化.
3.合作散亂,偏離主題
問題提出後,看似每個小組成員都很積極討論,一片“生機”,實則是有些學生趁機“渾水摸魚”,說題外話,甚至胡說八道,做一些與學習無關事情.同時由於小組活動缺乏一定的規則,分工不明確,導致合作效率底下,配合不默契.筆者認為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真正俯下身子參與其中,“想生之所想,思生之所思”,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監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更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學習.這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結合實踐多思考、多探索、多積累經驗、多創新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科學有效,真正讓小組合作學習為我們的課堂學習注入源源動力,煥發勃勃生機.
作者:孫翠微 單位:江蘇省豐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