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佛教的名言

  佛教名言:世間萬物皆空。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佛教的名言嗎?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最新

  1***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2***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3*** 千悟萬悟悟不到,原來一句佛名號。

  4***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5***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6***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7***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8***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9***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0*** 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11*** 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12*** 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13***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石一乾坤,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

  14***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5***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精選

  1***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2***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3***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4*** 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 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6***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7***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8***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9*** 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10*** 一切皆為虛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1***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12***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3***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14*** 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15*** 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錦集

  1*** 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2*** 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3*** 妙諦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郁黃花皆是妙諦。

  4***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5*** 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6***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7***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8***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9*** 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0***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淨空法師

  11*** 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說∶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12*** 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

  13*** 佛曰: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14***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5*** 佛曰:從忘我到無我,那就是禪心的顯現了。

  16***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17*** 問佛:為何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18*** 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禪語》

  19*** 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麼是微妙的禪?”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20*** 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說∶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