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東坡居士是指誰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詩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軾生平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洵之子,蘇轍之兄,父子三人並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軾的願意是車前的扶手,雖然默默無名但是扶危救難,不可或缺,蘇軾之名便是取的這個意思。蘇軾為人豁達率真,喜歡廣結好友,喜歡美食與品茗,也喜歡出遊山水之間。二十一歲時與弟弟蘇轍隨父入京趕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歐陽修的讚賞,在京城名噪一時。蘇軾起初仕途還算平順,但蘇洵病逝,兄弟二人回鄉守孝,歸來之時,王安石開始變法,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此仕途開始不順,屢次遭貶謫,流放多地。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屬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合稱“蘇黃”。寫得一手好文章,又工於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作品傳於世,可以說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年,蘇軾在常州過世,享年六十五歲,其子蘇過尊其遺願,將他安葬於汝州郟城縣鈞臺鄉上瑞裡。宋高宗趙構即位後,將蘇軾追贈為太師,諡號“文忠”。

  蘇味道與蘇軾關係

  蘇軾這個名字相信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聽過,他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宋詞中著名的“豪放派”中的開創者,與另一位大文豪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和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在讚歎蘇軾驚人的才能的同時,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祖先,唐代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蘇味道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蘇味道,是生活在初唐時期的一位詩人。他出生在趙州欒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欒城區南趙村一帶。他從小便顯示出了超常的才能,尤其擅長詩詞歌賦,在九歲的時候便會作詩,與當時另一位詩人也是趙州人氏的李嶠並稱為“蘇李”,又與另外兩位詩人崔融和杜審言並稱為“初唐四友”,可見人們對他文學天賦的欣賞和推崇。他的詩清奇秀麗,妖而不豔,特別是他的詠物詩,堪稱一絕。主要代表作品有:《正月十五夜》、《詠虹》、《單于川對雨兩首》等。

  雖然他在詩詞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在官場上卻建樹平平,即使他曾經做到過宰相的職位,也沒有做出特別大的功績。而且還因為處事圓滑得了“蘇模稜”的稱號。蘇味道在公元705年死於趕赴益州長史的任途中,享年五十八歲。

  蘇味道總共有四個兒子,其中他第二個兒子蘇份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子承父業做官,而是遷居到了現在的四川眉山娶妻生子,而他便是四川蘇氏的祖先,蘇軾便是他的第九代子孫。雖然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山,但是對於他的祖籍也就是欒城也沒有忘記,他經常在文章或詩詞上署名“趙郡蘇軾”,死後在墓誌銘上寫有“蘇自欒城,西宅於眉”的字句。

  蘇軾的代表作

  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還是大多以小兒女的情思為主,想念親人,想念故土,希望能與家人團圓,在人生的最黑暗的時候,盼望有一絲絲溫情溫暖他那受傷的心靈。在這個時間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調歌頭》這一型別為主,《水調歌頭》便是代表作品。

  在水調歌頭裡,蘇軾經歷了人生的一次大風浪,政途被貶,離開故土,離開家鄉,心中的無限抑鬱鬱悶,愁死不能得解,正值中秋佳節,身在異鄉離開親朋好友,小酌三五杯後,看著天上的月色,詩性大作,便寫下了那千古傳頌之作,抒發了自己對親人和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在他的後半生中,作品整體風格便徹底轉為了豪放大氣,更加關心國事,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為國分憂的理想。於是,在這個時間段,他的作品均以對大物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抱負,代表作以《念奴嬌》系列為主。

  在這一代表作中,蘇軾通過上半部分對宋朝時期祖國山河的描述,那豪邁之情如滔滔江水,真是令人十分神往,在下半部分中抒發了自己熱愛祖國之情,並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