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後再著手修改。修改時注意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常見的病因有以下幾種。

  

  修改病句的步驟可簡述為:一讀二找三改四查。

  一、讀

  仔細地閱讀句子,讀懂句意,揣摩說話人本來想說的是什麼意思,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二、找

  認真分析,尋找“病因”。常見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1、成分殘缺

  例:這部電影,深受教育。

  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句子,其結構至少應包括主語和謂語兩個部分***非主謂句除外***,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表達的意思就不完整。這種型別病句的修改方法是補充殘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把意思表達清楚。例句中缺少了主語,是誰“深受教育”沒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語,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當

  例:學校開展了學雷鋒的高潮。

  在現代漢語中,某些詞語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建立了相應的確定性的關係,即形成了一種搭配習慣。如果在使用時,違反了這種約定俗成的使用習慣,就不可避免地犯了“搭配不當”的錯誤。例句中“開展”與“高潮”不能搭配,應將前者換成“掀起”或將後者改為“活動”。

  3、用詞不當

  例:我們的李老師像狐狸一樣聰明。

  準確用詞才能恰切地表達意思。例句中用“狐狸”形容李老師顯然是不恰當的,可改為“諸葛亮”。

  4、詞序顛倒

  例:展覽館裡展出了兩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詞序顛倒,指的就是在一個句子中,某些詞語的順序顛倒而導致語句不通順的現象。修改時,可根據原句的意思,把顛倒的詞語調整過來,使句子通順就可以了。例句中“展出”的“文物”是現在出土的,而不是“兩千年前”出土的。所以,這一句應把“兩千年前”與“新出土的”位置對調一下。

  5、重複囉嗦

  例: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重複囉嗦,即在同一個句子裡連續使用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修改時,只需刪去多餘的詞語即可。例句中,“不禁”與“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刪去其中一個即可。

  6、指代不明

  例:小剛和小軍約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句中使用代詞或量詞如果指代不明確,就會造成句意含糊不清。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體化。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剛還是小軍,應將“他”改為“小剛”或“小軍”。

  7、前後矛盾

  例:我估計那人一定是壞蛋。

  用語要求前後統一,否則就會犯“前後矛盾”的毛病。例句中“估計”與“一定”矛盾,可將“一定”刪去。

  8、分類不當

  例:菜園裡種著西紅柿、西瓜、黃瓜、扁豆、蘋果等蔬菜。

  把所屬或種類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就造成了分類不當的毛病。例句中的“西瓜”、“蘋果”是水果,“蔬菜”不能包括他們,應把“西瓜”、“蘋果”刪去,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或將“蔬菜”刪去。

  9、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黃繼光不但壯烈犧牲了,而且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錯用關聯詞,會造成關聯詞語與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不一致。例句就錯把兩個分句之間的轉折關係當成了遞進關係。正確的關聯詞語應該用“……雖然……但是……”。

  10、不合情理

  例:農民們冒著凜冽的寒風收割稻子。

  在一個句子中,如果所要表達的意思有違反常規或違背客觀事實的現象,即為“不合情理”。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農民不可能“冒著凜冽的寒風”收割稻子。

  三、改

  針對病句的不同“病因”,對症下藥,運用修改符號進行刪、補、換、移。

  四、查

  把修改後的句子進行復查性質的校對閱讀,看看是否通順,有無新的語病發生,是否把說話人原先想說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如果發現有問題還得重改。

  修改病句是一項綜合能力訓練,它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判斷能力,希望同學們加強這方面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