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創新的案例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沒有了創新,整個民族就是死水一灘;沒有了創新,一個民族前進的腳步將步履維艱;沒有了創新,一個民族就會被歷史遺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杭州VS班加羅爾——創新的土壤

  班加羅爾——全球最大的軟體外包基地,著名的“南亞矽谷”。

  3月上旬出版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財經雜誌《經濟學家》刊登了一組關於中印兩國的策劃報道,將杭州和班加羅爾作了一個有趣的比較。報道說,它們有著類似的人口、環境、高校資源,對高科技公司有著同樣明顯的吸引力,而在機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杭州顯然表現出了更高的效率……

  向《經濟學家》推介杭州的是印

  度最大的軟體服務出口商——塔塔資訊科技公司位於杭州高新區的全球研發中心負責人、塔塔中國區總經理瑞吉納***Rrajanna***先生。

  就是這位瑞吉納先生,前不久特地給高新區領導寫了一封信,感謝政府授予塔塔杭州研發中心50萬元的管理創新獎。研發中心是由於成為中國第一家同時獲得CMMI與PCMM五級***全球最高級別的軟體開發與人力資源管理認證***的企業獲得此獎的。瑞吉納說,他是從印度坐飛機來領獎的,塔塔在全球有那麼多分支機構,卻第一次因為企業管理創新受到政府表彰,錢並不重要,精神激勵卻是巨大的。

  無獨有偶,如今名聞遐邇的UT斯達康,數年前還是一家在背街弄堂裡“搗鼓”的企業,不少人第一次看到“小靈通”都搖搖頭:這種小玩意兒能成氣候嗎?但從省到市到區各級政府卻對這個留學生創業企業青睞有加,扶持它走好了創業的第一步。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當創新之花綻放時就帶來了豐碩的回報。成功後的UT斯達康將通訊公司和全球研發中心設在了高新區,迄今為止在杭累計投資超過了10多億元。

  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洪航勇說:高新區要當建設“數字浙江”的排頭兵、打造“天堂矽谷”的主戰場。矽谷的成功靠什麼?靠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也是高新區的靈魂,通過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營造一片創新的土壤,才能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在這裡,幾臺電腦、幾個聰明的腦袋加一個絕妙的主意就可以註冊辦公司,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專門成立了“軟體專業孵化器”,為230多家企業在初創時期免費提供辦公場所和寬頻等裝置,幫助申請和配套提供了1000多萬元的“種子資金”、國家創新基金。

  就是這看上去不起眼的免費房租和數額不

  過10多萬元的扶持資金,讓企業度過了連薪水都開不出的初創時期,開始了高科技企業特有的爆發式增長。今天,95%的浙江家庭安裝的峰谷電錶及其嵌入式晶片來自這裡孵化出的一家企業,中國第一家將生物指紋認證投入產業化的企業也出自“軟體孵化器”……

  在這裡,一個由高速光纖結成的“公共服務與技術支撐平臺”從高新區延伸到全市40多個樓宇和300多家企業。有別於人們平時接觸的寬頻網路,這是一種為中小軟體企業服務的專用網路,過去小企業由於缺錢往往去買盜版的軟體開發工具,如今這個平臺掛上了以集團採購的形式購買的微軟正版開發軟體,就像一個開放的網上圖書館,企業隨時可以借用;以往企業規模小,只敢接百萬美元上下的軟體開發專案,而未來公共服務平臺把眾多中小企業集聚成一個“艦隊”,共同承接上千萬美元乃至更大的單子,再借助公共平臺進行分配、協同開發。

  在這裡,高新投資擔保公司為有市場、缺抵押的中小科技企業提供了近10億元的融資擔保。

  在這裡,高新區聯手世界著名IT企業及浙江高校成立了微軟軟體學院、思科網路學院及各類開發實驗室,深化產學研合作,提供各類人才培訓、諮詢服務。

  在這裡,高新區成立了後勤服務中心,為像候鳥一樣飛來飛去的高科技企業員工提供住宿、餐飲、洗衣等酒店式服務。

  2:

  一家企業在一天之內有三個高科技產品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鑑定,青島百特玻璃鋼有限公司的自主創新路線創造了這樣的奇蹟———“百特”的創新故事本報記者霍峰

  8月16日,青島百特玻璃鋼有限公司的玻璃鋼夾砂管道、玻璃鋼檢查井蓋、玻璃鋼電纜導管三個創新型高科技產品同時通過了山東省建設廳的科技

  成果鑑定,三個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熟知該企業的省建設廳專家稱,這是百特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路線結出的碩果。

  百特公司是一家致力於複合材料研究、開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從成立之初就確定了自主研發的興企方向,他們與武漢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合作,研發出了一批在國內國際頗具影響力的市政施工用材,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在短短兩年內就成為國內同行業的翹楚。

  創新的“防盜蓋”

  此次通過科技成果鑑定的玻璃鋼檢查井蓋,與我們在馬路上經常見到的鑄鐵古力井蓋大不相同,它使用的材料輕於鑄鐵但又硬於鑄鐵,壽命高於鑄鐵,但成本和價格普遍低於鑄鐵。關鍵是它完美地實現了“防盜”功能。

  百特公司總工程師田紅見告訴記者,這一創新研發的念頭最先來自於鑄鐵古力井蓋的頻頻被盜。田紅見說,因為廢鐵的價格相對較高,目前市政建設上普遍使用的鑄鐵古力井蓋經常被偷盜,僅青島市一年被盜和損壞的古力蓋就有4000多套,而僅修補古力蓋一項青島每年就要耗資200多萬元。“能不能用玻璃鋼造古力蓋,讓小偷對古力蓋失去興趣?”從2004年初開始,田紅見就開始苦苦探尋用玻璃鋼替代鑄鐵製造古力蓋的技術,並與武漢理工大學的專家聯手進行研製實驗。 2005年春,由田紅見參與研製的“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樹脂檢查井蓋”出爐了。

  “ 新古力蓋採用

  複合材料,偷去了也沒有任何用處!”新古力蓋採用的新型複合材料,與鑄鐵材料相比沒有任何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從作案動機上斷絕了偷盜分子的慾望。另外,據田紅見介紹,他們生產出來的古力蓋承重能力比普通古力蓋增加一倍、產品經過了抗壓、抗撞擊等效能實驗,50餘噸重的壓路機在兩個新安裝的古力蓋上來回碾軋,古力蓋並無異常。同時,與現行鑄鐵古力蓋的“黑臉”相比,新古力蓋可任意調配色彩,並且造價降低了30%以上,而且在施工上也更加便利。 2005年9月,公司生產出來的古力蓋首次在浮山新區的勁鬆四路試用,當年12月,杭州路改造也用上了防盜古力蓋。市政二公司103專案部的有關人士介紹說,新古力蓋重量只有50多公斤,比鑄鐵蓋輕近一半,這給施工安裝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同時由於採用複合材料,新古力蓋還具有抗磨、抗腐蝕、低噪音等優點。

  更讓田紅見感到興奮的是,這個高科技專案已經引起了青島海潤自來水集團的興趣,雙方計劃共同投資,在城陽建設一個年產20萬套古力蓋的新廠房。

  優秀的“中水管”

  作為一種汙水被處理後的產品,中水如今已經成為城市綠地澆灌、建築沖洗、工業冷卻、家庭衝廁等多種用水的替代品。但是中水有一定的腐蝕性,對輸送管道有特別的要求,而百特公司針對這種要求研發的玻璃鋼夾砂管則能勝任中水輸送任務。

  公司總經理張廣武告訴記者,這種新型管材是用玻璃纖維浸漬熱固性樹脂,用連續纏繞成型方法,在纏繞的內外玻璃纖維層中間加入浸漬樹脂的石英砂形成夾砂層的多層樹脂基複合管材,產品具有耐腐蝕、衛生無毒、內壁光滑、耐熱抗凍、自重輕、強度高、承壓大等特點,被業界稱為理想的城市供排水和化工管道,尤其是適應中水的輸送。

  為了生產這種產品,百特公司還專門研發了一套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產線。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大管子的模具在支架上不斷翻滾,身上纏繞著幾

  十條由各類材料生成的線條,那情景好像織布一樣,不到半個小時,一個口徑幾十釐米、長几十米的管材就纏繞而成,看後讓人連聲稱奇。據介紹,這樣的樹脂管材口徑最大的可以達到180釐米,張廣武說,這就是科技的威力。

  神奇的“護電管”

  百特公司與上述兩個科技成果同時通過鑑定的還有其玻璃鋼電纜保護管。這種同樣取材樹脂基複合材料並利用纏繞法研製的新型管材較好地解決了部分電力線路存在的電損問題,被稱為“護電管”。

  田紅見說,尤其是在農村電網中,由於一些配電變壓器容量與輸電線路負荷不相適應,加之根據變壓器容量配備的計量裝置在負荷電流小時,計量靈敏度相對降低,導致了電量損失和農村低壓線損的居高不下。百特公司經過大量的資料收集、技術分析和經濟比較,確定採用玻璃鋼電纜保護管作為電纜保護管的替代產品。他們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對玻璃鋼電纜保護管的生產裝置和工藝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做到了技術引進,自主研發改進,生產出了具有絕緣性好、強度高、重量輕、不變形、內表面光滑、無電腐蝕、耐水性好、施工簡便等諸多優點的新型電力管材———玻璃鋼電纜保護管。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投放市場廣為使用。

  也正是因為這一個個自主創新的產品,百特公司迅速崛起並讓國內同行刮目相看,企業的發展後勁積澱得十分強勁。張廣武說,企業目前已經在城陽的出口加工區置地100多畝,正在籌建工業園。當然,自主創新依然是工業園的發展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