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優秀隨筆

  如果我們不夠優秀,那我們可以藉助人家的肩膀。站在人家文字的肩膀上,我們該如何寫好隨筆呢?請往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人要耐得住寂寞,也要耐不住寂寞”是盛大網路的ceo陳天橋的一句成功經驗。

  古往今來,多少名人志士不愛慕繁華,不涉足世俗,歸隱田園山林,空守寂寞的屋舍,只與筆為伴以自然陶冶情操,而最終成為文壇或詩壇上璀璨的明珠。只是,他們的作品往往只被後人賞識,而他們自身卻多壯志未酬。

  在寂寞中可以修身明志,寧靜致遠。只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寂寞所以沉默。耐得住寂寞是本事,而耐不住寂寞也足可以證明實力。

  無論是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還是唐玄宗經歷安史之亂後失去楊玉環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還是“鴛鴦互冷霜華重,翡翠年寒誰與共”都在向我們證實著:寂寞它不僅僅是修身養性。

  當生命一次又一次的輕薄過,輕狂不知疲倦。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寂寞中固然可以成就偉業,也可以讓我們一無所有。

  適當適時衝出寂寞,或許還可以達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讓人眼前一亮衝出另一番天地,呼吸另一場空氣。

  或許,我們沒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更沒有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崇高。耐不住寂寞,寂寞也可以努力向前奔跑,通往羅馬的路不止一條。

  耐得住寂寞與耐不住寂寞一字之差,而然卻是兩種境界,適時忍受也要適時突破,不能畫地為牢。

  李易峰在跑了八年龍套後,通過飾演《古劍奇譚》男一號百里屠蘇而名聲大燥。成功之後的寂寞就如同黑夜。鼓足勇氣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只是天亮了你還在嗎?

  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也是一樣,既要在學習中不慕時尚之紛華,同時也要謹小微慎,以平靜快樂的心態面對生活。

  風中吹落的樹葉,隨著瑟瑟的風,寂寞淒涼而又冷清。它耐住寂寞,獨自在風中飄落。又不住寂寞,於是融入泥土成為樹的養分。

  耐得住寂寞的同時也要讓寂寞未央,成功便不請自來。

  篇二

  冬天的過去,臨來的是春天。黑夜的將來,到來的是黎明。冬天剛剛過去了,春天的到來不如說是黎明。而黎明卻是希望!不妨說,春天就是希望。

  春雨是春天的到來最早的象徵。春雨滋潤這一切,世間的一切。春雨總是綿長細細的,如同一個孩子見到他久違的親人一般喜悅,在喜悅中用淚水來述說這一切。所以,不妨說,春雨是黎明前暴風雨的結束,是希望的到來,是如同孩子般喜悅的淚水。

  早上我在睡夢中醒來,眼望窗外,是壓在半山腰的霧。在霧裡,你看不見我,我看不見你。太陽的初升,路上的行人若隱若現。夕露從草木間掉落,萬物的到了滋潤,引來的是生命。小草探出頭來,花兒在微笑,它們都在歡迎春的到來。春如一個小姑娘,花枝招展著,她載歌載舞,她帶來微笑。萬物復甦了,都在生長。它們都堅信著春,黎明的到來,它們都不畏怕冬天,黑夜的寒冷。它們都在用生命在堅持!如果說冬是死的,不如說冬是萬物準備的季節。冬天和黑夜磨練著萬物的,冬天和黑夜是春,黎明的父母。沒有它們,談何春和黎明?

  走在小路上,春雨下個沒停,細細的雨不用雨傘,我走著,感受春天。仰望著天空,萬物,我在思考,我是不是做錯了選擇。當初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往重點初中,那裡的高中升學率很高。一個是在鄉村裡的初中。最後我選擇了在鄉鎮裡讀書,那裡到處是混亂。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為何當初我不選擇好的初中,抱歉,我也不知道啊!

  我何嘗不想抓住那雲端,但我怕被摔死,粉身碎骨。我沒有那能耐抓住它,就算他人幫我了一把,那也算是抓住了吧。但是抓住雲端的人會越來越多,最後因為自己的無能而被摔死。因此,不妨在大地上等待,在大地上學習。學會如何抓住它,學習如何不被淘汰。然後抓住機會,一把衝上雲端,淘汰別人。

  當被捕食者變成捕食者,說明你是成功的。這一切都歸功於大地,黑暗的大地,無能的大地!這一思想也成為了我的支柱,我感謝的支柱。我感謝它讓我變得堅強,變得懂事。如果一個人就像被天空所保護的雲朵一樣,他不知什麼時候會變成烏雲。而站在大地的人知道。所以沒有本事,自然站得高摔得慘!

  再次回想冬和黑夜,我會感謝,就如感謝大地一樣。沒有它們,何來春和黎明?沒有它們,何來站在雲中?

  我用手擦乾雨水,再次擁抱在春之中,因為我受之無愧。看見了春天,我看到了希望,希望最後打破了絕望。如巨人一般!

  篇三

  所有我們匆匆遺忘而過的時光,都將會以另一種回憶的方式迎面而來。

  ——題記

  只得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踏上十三歲的階梯。在這十三年中,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印下一個個深深淺淺的腳印,驀然回首望去,那斑斑駁駁的腳印記錄下了我生活中的五彩斑斕。回憶像是風沙,被微微清風吹起,吹到皎潔的月光下,我站在記憶深處,折下一隻梅花。

  推開第一扇記憶之窗,我看到的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那是兒時的風景。月色瀰漫了大地,我和奶奶坐在院前,夜,是那麼的寧靜,只有奶奶的聲音和那時有時無的犬吠。我安靜地坐在椅子上,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說話像是在用心的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豔和豐潤。我忍不住遐想起來:那廣寒宮裡的嫦娥,正在搗藥的玉兔,還有伐桂的吳剛……奶奶的故事在我的心底埋下一顆種子。

  這是第二扇窗,是我擁有六年回憶的小學時光。那時,春天伴隨著從南方歸來的第一隻燕子,第一朵綻開笑臉的花朵,第一棵探出腦袋的小草來了。放學後,一隻只風箏便被放起來了,大家跑著、鬧著,累了就坐在樹下,三三兩兩的聚坐在一起,沐浴著金色的陽光,無憂無慮的在一起談天說地。至今我仍忘不了當時那高飛的風箏和大家臉上童真的笑意。六年的學習,灌溉了我幼年心中的種子,它衝破了土層,冒出了嫩綠的小腦袋。

  這是最後一扇窗子,推開它,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熟悉的畫面,是現在。如今,年齡的增長讓我更加成熟起來。我不再像以前那樣,課間就在走廊裡追逐打鬧,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談笑風生,而是在堆積如山的作業中奮筆疾書。可這又算得了什麼,不過是人生的必經之路。當年的嫩芽,現已根深蒂固,被汗水和淚水澆灌著,長出兩片新芽。

  有人說,童年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青春青澀的年華是短暫的。因為童年是快樂的,所以童年顯得倍加短暫;雖然青春是青澀的,但也是天真快樂的時光,便也是短暫的。但是,在我看來,童年與青春都是我們人生最純真的一部分,雖然時間很短,但卻不會忘懷,這種純真的記憶,早已經深深的融入了我的血液中,與我不可分離。這種爛漫的回憶大抵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永恆的,被我們小心翼翼的放在記憶的深處。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時間匆匆,不為任何人所停留,趁著我們這大好年華,抓緊時間,給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中學生優秀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