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導醫論學習心得體會

 《臨床醫學導論》是高等醫學教育中臨床醫學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才真正瞭解到什麼是醫學,懂得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明白學習基礎醫學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內容。作為一名醫學生,對於這門課我體會最深刻的就是:我們要培養高尚的醫德,掌握精湛的醫術,完成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作為大一學生的我,雖然選擇了行醫這一行,但仍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迷惘。也許這一切仍將繼續,但是現在都已經過去了。我已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努力完成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而這一切,歸功於《臨床醫學導論》課。

  這門課程不但幫助我確立了目標,最重要的是它讓我懂得如何才能完成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完成醫學生向醫生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呢?有一句話叫“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我想這兩句話概括了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應該具備的四個字——德才兼備。這裡,我想提到國際著名外科專家,我國素有“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的四句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溫飽,四大皆空”,無疑,裘法祖院士是一名合格的醫生,這是他一生的寫照.見習幾次了,目睹了種種情形,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多少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作為一名醫學生,考慮好這個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在我看來,要回答這個問題,卻並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因為,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讓病人來看;其次,才是一些客觀的評價。因為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必須認識到,病人是自然人,也是社會人,是有感情的,有主觀看法的,沒有誰是願意生病從而認識到疾病的原因是客觀事實。經過學習,我想病人是需要這樣的醫生的:技術高超,醫德高尚,責任心強,心智正常,人格健全的醫生;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不謀取私利,對病人的生命盡職盡責的醫生;能徹底把我的病治好的醫生——要對我的病負責的醫生;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救死扶傷,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的醫生。我想,其實歸納起來莫過於兩點:一是要有醫德,二是有醫術。這兩點,也恰恰是老師和有良知的醫生們時時刻刻警醒著,學習著和實踐著的。所以,作為一名醫學生,向合格醫生的轉化就需要培養高尚的醫德和掌握精湛的醫術。醫學生向合格醫生轉化,首先就要培養高尚的醫德。“德”者,為醫之根本也,古代就有“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之論述。

  孔子曾經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良,吾之憂也。”他把“德行”列為最重要的修養內容,說明德之重要。吳階平副委員長在一次談話中,引用了但丁的一句話“知識上的缺陷往往可以從道德上得到補償,而道德上的不足永遠不能為知識所補償”,這也說明德之重要。醫德也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作為一個醫學生,未來的醫生,在學習工作中應自覺進行自我修養,既然選擇了醫生這一職業,就要具有奉獻精神,做到無怨無悔,努力為人們解除其疾病之痛苦。所以,作為一名醫學生,應該培養高尚的醫德,做到: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精益求精,嚴謹求實;廉潔奉公,不圖名利;尊重患者,一視同仁;語言謹慎,保守祕密;舉止端莊,文明禮貌;團結協作,共同進步;富有愛心與同情心。其次,要掌握精湛的醫術。具有高尚的醫德而沒有精湛的醫術,為人民服務也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要掌握精湛的醫術,就要具備過硬的基本功,這過硬的基本功包括過硬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讀書而不臨症,不可以為醫;臨症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就說明要做到理論聯絡實際,才能掌握精湛的醫術。因此,作為一名醫學生,向合格醫生轉化,應該掌握精湛的醫術,做到:重視理論課的學習,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門基礎課,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重視實驗課的學習,培養醫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培養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研態度;重視實習,加深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可以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基本的職業道德觀念等。

  總之,醫學生向合格醫生的轉化,就應具備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學習了《臨床醫學導論》後,我才真正懂得:醫務工作的責任是神聖而偉大的,作為一名醫學生在大學階段就應為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的具備打下堅實的基礎,努力完成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篇2

  為期5周的《臨床醫學導論》課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只有短短的30節課,但老師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嚴謹求實的態度,以及對臨床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獻精神都深深的打動了我,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啟迪

  《臨床醫學導論》是一門過度課程,是連線醫學基礎知識與臨床專業知識的橋樑。雖然當初讀著“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豪壯醫學生誓言時我為之動容,但臨床醫學,是研究診斷、治療疾病和醫患關係的學科群,他作為一種應用科學,是建立在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基礎醫學等學科基礎上的。《臨床醫學導論》這門課程讓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對臨床醫學有全面的瞭解,初步進入醫生角色,提高對醫學的學習興趣,是連線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樑。這門課程猶如一劑強心劑,使我們迸發出學習的動力,幫我們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努力完成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首先《臨床醫學導論》給我們介紹醫學發展史,作為一名醫學生,瞭解醫學起源、發展以及醫學模式是首要任務。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瞭解了原始社會的原始醫學、古代奴隸社會的東方醫學、古希臘醫學。還有中世紀以防治疫病為主的歐洲醫學,以及日新月異發展的當代醫學。這些都讓我感到了醫學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也讓我為人類祖先在過去的歲月中與疾病的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智慧而自豪。同時我認識到了醫學模式的重要性,作為醫學科學和衛生髮展的歷史總結,它必然隨著人們對醫學與健康及其影響因素認識的深化不斷的發展和變,對今後的臨床指導和相關總結有重要的意義。

  老師們還教導我們,作為一名醫學生,知識要廣,專業要精。所謂知識廣是指要對醫學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只瞭解區域性而忽略整體;而專業要精則是指要對你將來從事的專科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所謂術業有專攻。還要做到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兩手抓兩手硬,他說曾經我們過去只重視臨床技能培養而忽略理論知識的學習,結果培養出來的卻是“殺人機器”。聶正懷等老師用他們的一個個真實的病例告訴我們有許多方面是要多加註意的,要如何成為嚴謹求實的合格醫生。因此為了掌握精湛的醫術,我們應該做到:重視理論課的學習,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門基礎課,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重視實驗課的學習,培養醫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培養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研態度;重視實習,加深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李小安、常山等老師教導我們要善於觀察病人,他們說在不同的時間段裡,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狀況出現,因為機體是動態的,對於不同的病人,我們也要有不同的看法。常山老師還說一個病症我們要有多種看法。這些話對我們以後很有幫助和啟發。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情商,態度決定一切,這不僅指對待學習和知識的態度,還指對待病人及患者家屬的態度。智商決定你是否能看好“疾病”而情商才決定你是否能看好“病人”,因此只有紮實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還是不夠的,醫學的目標不應當是狹義的健康,而應該定位於人的尊嚴。醫生應當維護患者要求生命尊嚴的權利和能力。醫生不但是要讓人體面地活,更要對無力救治的患者細心照顧,讓患者體面地離開。能不能與病人的相處的好這也是判斷是否是優秀醫生的重要標準之一,這也是醫患關係得以緩解的手段之一。只有更多的減少醫療糾紛,才能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照顧需要照顧的病人,從而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對待職業上要真情、熱情、全心全意;對待病人上細心、精心、耐心、誠心;對待病情上要科學、客觀、公平、公正。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清楚了醫生的使命,必有的素質,培養過程以及醫生的標準是根本要求。懂得了醫務工作的責任是神聖而偉大的,正如老師教導的那樣我們應為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的具備打下堅實的基礎,努力完成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篇3

  記得第一節課的時候,我滿懷好奇心,期待著老師帶給我們的醫學知識享受。上課伊始,老師向我們歸納了本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即導醫學、導醫生、到醫療。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讓我完全融入他的教學。慢慢地,他為我揭開了臨床醫學導論神祕的面紗······

  導醫學:“希波克拉底的魔力”

  在這裡,老師為我們講述了醫學起源之謎。原始社會,猿人真正地脫離了動物界,自療和互救成為古代醫學形成的基礎。後來,西方醫學在古希臘發源,在這個時候,我們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便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希波克拉底的出現,為醫學揭開了新的篇章。他的《誓詞》也流傳至今,告誡我們要遵循醫師規範——矢志不渝地遵守誓約、尊師敬幼、非禮勿視、不為所欲為、不給病人帶來痛苦等。儘管現在的醫學隨著社會文明發展至今已是繁榮昌盛了,但希波克拉底誓言仍有著他獨特的魔力。

  是的,作為一名病人以性命相托的醫生,他一生都應該堅守著自己的承諾。這不僅僅是一種敬業的精神,更是一生的奉獻。而我,也會矢志不渝地堅守著。

  導醫生:溝通從心開始

  在這裡,老師說溝通也是一種藝術。在這個高科技發達的時代,當網路將我們帶到足不出戶就能瞭解世界新鮮事的世界時,鋼筋混泥土便成了將我們一個個分開的罪魁禍首。我們渴望交流,特別是醫生與患者的交流。眾所周知,當患者不再信任醫者,當醫者不再受敬於患者醫患關係便會日劇惡劣。除了醫療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和高昂的醫療費用引起的爭端外,溝通隔閡也是引起醫患關係惡劣的重要原因。因為有了溝通鴻溝,患者不知如何求醫,而醫者醫技無處可使。於是,作為一名醫學生,提前掌握溝通技巧就顯得特別重要。雖然未以醫生的身份接觸過病人,但對患者對醫生的無理謾罵和暴力行為卻早有耳聞。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特別是醫生與患者的交流都是必需的。其實,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應該懂得去聆聽對方,這樣對方才能互相瞭解、互相理解。

  醫生不是神,不能一瞬間就把病人的痛疾驅除。患者也不是一個玩具,他們同樣需要有理解。所以,要是醫生和患者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彼此以真誠相待,那齊手共抗病魔又有何難!

  導醫療:醫生如虎添翼

  在這裡,老師課室“論劍”。CT、X光片機、核磁共振、心電圖器,這一部部先進的儀器,無不體現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這也為醫生的診病、治病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援。但要完全地掌握這裡的每一項技術都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作為現代的醫學生,努力學習各種臨床治療儀器的使用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它們,醫生才會如虎添翼。

  學醫不單單學理論知識,還要有大量的醫院臨床實踐經驗。當我第一次穿著白大褂並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醫院時,我的心也在不停地顫動。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言語向我們介紹了急診室的常用儀器,包括急診櫃、急診箱、呼吸機等。接下來又為我們系統的介紹了急救的知識,並且列舉生活中的例子,方便讓我們“消化”。並且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我越感到醫生這一職業的偉大。

  雖然我知道學醫的道路很艱辛,甚至要丟掉尊嚴,但我也知道選者了學醫,就註定了一生的學習,一生的忙碌和一生的奉獻。穿起了白大褂也就意味著擔負起了責任——這是一生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