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遵循黨章要旨,堅持問題導向,立足長遠,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下面小編整理了普通黨員學習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心得體會,歡迎參考!
一
一是問責的再升級。此條例的制定標誌著2009年釋出施行的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規定的提格升級。從“暫行規定”升格為“條例”,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訊號。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對於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
二是制度的再完善。該條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利器,是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再一次制度完善,邁出了黨內問責走向精細化、系統化和法治化的重要一步。無論是被譽為《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的“正面清單”,還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負面清單”,以及《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的“任務清單”。它們與問責條例一起形成了以黨章為遵循、以責任為導向的“制度群”,把黨員幹部“辦公室內外、八小時內外”的黨紀政德家風等方面要求具體化、物件化,體現了“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戰略縱深度。
三是責任的再強調。問責目的是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永葆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治理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共性問題,以及“處處是高壓線,就是從來不帶電”的寬鬆軟現象,必須在問責的同時黨員幹部從自身增加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理想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合力,督促各級領導幹部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嚴格踐行忠誠、乾淨、擔當。
二
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無疑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制度利器,補齊了從嚴治黨責任領域的“短板”,開列每個黨員幹部責任清單,喚醒每個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讓每個黨員頭上多了一道“緊箍圈”,標誌著全面從嚴治黨又邁出堅實一步。
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鬥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在黨的95週年生日到來前夕,中央適時祭出全面從嚴治黨又一制度利器——《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這無疑是同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作鬥爭的一件制度利器,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標尺,旨在向全體黨員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強化責任擔當,以問責促擔責履責,利劍高懸,告誡和警示全黨,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不含糊的,黨員幹部若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問責追責的。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黨的建設的經驗證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長期性。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系統工程中一項根本性基礎性建設,是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遵循黨章要旨,堅持問題導向,立足長遠,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問責條例》規定,對於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同時把責任壓實到各級黨組織,分解到組織、宣傳、統戰、zd等黨的工作部門,全面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訊號,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政治氛圍。全黨同志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牢記責任,嚴格遵守。
法貴必行。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之一,各級黨組織必須遵守執行,全黨同志必須遵循恪守。各級黨組織都要把自己擺進去,聯絡實際、以上率下,敢於較真碰硬、層層傳導壓力,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是黨的事業不斷進步的寶貴財富。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心繫使命、知責明責、扛起責任,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要守土有責、履職盡責、為民負責。要緊緊圍繞《問責條例》開列的責任“清單”開展自查自找、對照檢查、嚴厲問責,做到“有責必擔、失責必究”,確保制度執行的生命力,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黨的團結統一。對於違反《問責條例》,因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既要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追究領導責任,讓失責者負出代價,讓廣大黨員幹部受教育。
制度的執行關鍵在人。全面從嚴治黨、落實標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於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問責條例》不是“整人工具”,而是黨員幹部的行為規範和責任“清單”。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要確保問責條例發揮實效,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自覺肩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要率先垂範、 以上率下,嚴格執行問責條例,時刻自我敲打、自我警醒、自覺履責。要以勇於擔當的精神,切實履行黨員幹部應盡之責,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各種風險考驗,抵擋各種危害腐蝕,確保黨的肌體永遠健康,永葆正確性、先進性和純潔性。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帶頭履職盡責,強化監督檢查,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以“問”促“責”,以“責”促“行”,確保《問責條例》落地生根,開化結果。要讓《問責條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倒逼黨員幹部扛起管黨治黨責任,讓履責必盡成為自覺,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三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95週年華誕。回顧95年奮鬥取得的偉大成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每一關鍵階段,共產黨人無不充分展現了擔當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擔當責任,做到在黨憂黨,為黨盡職、為民盡責。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利器,《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的審議通過,有助於進一步增進共產黨人的責任意識,激發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永葆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黨的以來,始終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把對黨的領導幹部的要求凝練為忠誠乾淨擔當。2014年10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強調“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2015年1月,在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習強調“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2016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強調“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真正讓那些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得到褒獎和重用,讓那些陽奉陰違、阿諛逢迎、弄虛作假、不幹實事、會跑會要的幹部沒市場、受懲戒”……這一系列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我們黨對領導幹部的政治要求,劃定了評價幹部優秀與否的明確標準,為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指明瞭方向,也為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了重要遵循。的重要講話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理論,是指導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武器。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對黨忠誠是最重要的政治品格。這個忠誠,必須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雜虛假、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決不能容忍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堅守對黨忠誠,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個人乾淨是最起碼的為官底線。這個乾淨,核心要義是清正廉潔,要把好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幹事、坦坦蕩蕩為官。保持個人乾淨,必須從廉潔自律開始,做到始終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戒貪戒欲,慮於微,防於小,從小事、小節做起,時刻凜然警覺、防微杜漸,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敢於擔當是最基本的從政準則。這個擔當,要求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做到敢於擔當,必須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堅持原則、認真負責、勇於作為,在矛盾面前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關頭挺身而出,堅決拒絕做“老好人”“太平官”“推諉官”“圓滑官”。
堅持黨的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都是有責任的!實踐證明,哪個地區、部門有一個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的黨組織,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管黨治黨就會堅強有力,就能聯絡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真正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當前,黨的幹部隊伍主流是好的,素質不斷提高、結構明顯改善,但受成長經歷、社會環境、政治生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為官不為”現象,在矛盾面前不敢上、風險面前不敢闖、失誤面前不擔責、歪風面前不敢鬥。“為官避事平生恥。”黨的幹部是人民公僕,按照的要求,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要意氣風發、滿腔熱情幹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幹事但不乾淨的要處理,乾淨但不幹事的也要問責。《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就是要把權力與責任、義務與擔當對應起來,用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激發幹部擔當精神,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問責條例的制定,為黨的幹部的失責行為設定了高壓線。全省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有以問責條例為戒律的自覺,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銳意進取促改革,凝神聚力謀發展,真心誠意為人民,確保廣東改革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