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的成功背後

  楊瀾的簡介

  生日:1968年生於北京

  畢業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

  1990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主持人

  1994年:獲得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

  1997年7月:加盟鳳凰衛視中文臺

  1998年1月: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

  目前擔任陽光文化影視公司董事局主席

  每個人都會在生活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當年楊瀾找到的第一個位置就是《正大綜藝》的舞臺,楊瀾的清純形象開始成為一種全新的電視主持風格,掀起了一場屬於楊瀾的電視主持風暴。

  1994年,從事電視主持僅4年的楊瀾,就獲得了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這是中國電視主持人的最高榮譽,在很多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心目中,楊瀾不僅僅是當時最傑出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是當時中國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楊瀾在《正大綜藝》的電視主持生涯正式開始了,搭檔是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所以楊瀾在跟姜昆搭檔的時候,就有了說相聲的感覺。姜昆是個大名人,來正大主持節目首先就能保證節目的可看性。看過姜昆說相聲的人都知道,這個人一開口就是包袱。

  姜昆的語言風格始終離不開相聲的定位,所以姜昆的主持詼諧幽默,包袱很多,時不時地抖摟出來一個,讓現場的人都能笑出聲來。而楊瀾卻以機敏、內秀、清晰、純情為住。這樣一來,兩個人就形成了說相聲不相聲,說主持不主持的另一種風格。要在主持的時候適當的變化一下語言的比重,就能達到左右逢源的電視主持藝術效果。這是當時《正大綜藝》風靡全國的原因之一。

  姜昆對楊瀾的評價是:“楊瀾有主持天分,乾電視這行幹對了。”

  一般做節目的時候,都是楊瀾開始說一個話題,然後姜昆在後面補充,兩個人一交一替把節目貫穿在一起。但有時候楊瀾也會因為經驗不足,出現一些小差錯。比如,姜昆使用相聲的語氣和邏輯,在相聲的角色裡是逗哏,逗哏就需要有人來捧哏,而楊瀾是一種正統的主持,根本不知道相聲裡捧哏和逗哏的語氣差別。有時候楊瀾一口氣就把自己需要說的話來個竹筒倒豆子,自己先痛快了再說,一回頭,才發現只顧自己抒情了,卻沒有考慮到自己應該給姜昆打個鋪墊。說慣了相聲的姜昆,沒有了捧逗,包袱就出不來了,於是只能重來。但是,姜昆從來沒有埋怨過楊瀾,而是根據節目的需要,往往都是楊瀾第一個開口說話,姜昆接著說下面的臺詞,這樣一看,楊瀾無意中就成了逗哏的角色,姜昆卻成了捧哏的角色,楊瀾不是在襯托姜昆,姜昆反而在幫襯楊瀾。

  姜昆離開《正大綜藝》後,劇組決定請趙老師出馬,與楊瀾一起擔任《正大綜藝》的主持。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因為趙忠祥的主持風格是一種溫文爾雅的儒家風範,說話抑揚頓挫,有條不紊是趙老師的風格。而楊瀾又是走的純情路線,好像跟趙忠祥的風格比較接近,這樣的兩個人好像在主持風格上缺少藝術的對比。當下就有人提出來了。但國際部的領導還是覺得應該嘗試一下,在沒有實踐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輕易地下結論。

  男主持人有了,大家好像都鬆了一口氣。特別是楊瀾,因為有這樣一位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大叔”做靠山,心裡就更踏實了。出人意料的是,楊瀾跟趙忠祥的合作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了良好態勢。兩個人的風格不但有變化,有對比,而且還在原來的風格上有新的創新。這兩個人的聲音,男的渾厚,女的純淨;這兩個人的儀態,男的靜穆,女的飄逸;這兩個人的語速,男的舒展,女的精雅;這兩個人的主持,男的莊重,女的輕盈,好像他們的黃金組合就是為了《正大綜藝》才出現的。

  《動物世界》的男聲,出現在《正大綜藝》的節目裡,那種舒緩、渾厚、親切的男中音,引帶著觀眾進入電視畫面。楊瀾的聲音輕快、真誠、靈秀、動感,把一個個不同的場景串聯在一起。他們的組合馬上讓全國的電視觀眾接受了,《正大綜藝》又一次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合作以後,楊瀾在趙老師這裡學習到了很多,趙大叔對楊瀾也很照顧。有一次,趙大叔對楊瀾說:“主持人的語言功底至關重要,而語言功底的根本在於寫作。有了好的筆頭,才會有好的口才,思路的清晰,邏輯的嚴謹,都在文字裡呈現出來。一個好的主持人不能只靠念別人的稿子來主持,還要有自己的思想。”

  楊瀾對於主持,一直抱著學習的態度。楊瀾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可以做到最好,跟楊瀾的刻苦是分不開的。同時楊瀾的學識和熟練的英語也讓楊瀾在蒐集資料上佔盡便宜。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楊瀾就是這樣的有心人。為了鍛鍊自己,嘗試著自己寫主持人的串詞,為了讓觀眾在主持人的“嘮叨”中得到更多知識,也為了主持語言的趣味性,楊瀾利用英語的優勢在中文和英文資料裡蒐集大量的可讀性強的資料,轉換成可聽性強的語言。

  在與趙老師的合作中,楊瀾知道了“嘮嗑”一樣的主持風格,會讓整個現場的氣氛達到一種和諧的返璞歸真境界。這樣的境界應該是一個主持人追求的,那種隨意、交流裡容納了更多的真實情感。當然一個主持人還需要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來做積澱,才能在電視的世界裡如魚得水。這也是趙老師對楊瀾的忠告。楊瀾說:“要確立一個主持人的形象,相貌氣質固然重要,知識儲備、頭腦靈活固然關鍵,但最要緊的是內心的修養和人格的健全。”

  楊瀾個性獨立,古道熱腸,有種俠義心腸。在事業上,楊瀾兢兢業業,認認真真,讓大家心服口服。但在內心深處,楊瀾不是一個輕易就會滿足的人。隨著視野的開闊,社會經驗的增加,楊瀾越來越覺得自己知道得越多就有一種擔心,電視的飛速發展讓楊瀾感覺到自己在4年的電視主持生涯裡,雖然走到了頂峰,但卻有種需要充實自己的潛意識一直在暗示著自己。就在這時,正大集團的總裁謝國民先生給了楊瀾這個驚喜。謝國民先生對楊瀾說:“楊瀾啊,我覺得你應該到國外去學習,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主持人。”

  楊瀾當時並沒有認真,因為在聊天的時候談,給任何人的感覺都是隨便說說。所以,楊瀾就用開玩笑的語氣說:“謝謝您,謝先生。不過,我要真去留學的話,《正大綜藝》豈不是沒有主持人了?”謝國民先生沒有聽出來楊瀾的玩笑語氣,還是很認真地對楊瀾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重要。”楊瀾這次聽清楚了,意識到謝國民先生沒有開玩笑。兩個人之間的對話陡然上升到了一個決策的高度。

  有些人註定是要隨波逐流的,但有些人卻是選擇自己的命運。楊瀾從到《正大綜藝》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有天會離開,一個女主持人吃的是青春飯,總不能到無法站到臺前的時候,再選擇退路吧。楊瀾不是那種人。楊瀾說:“繼續學習,我確實有這樣的想法,但出國留學我還真的沒有考慮過。”謝國民先生笑了說:“有想法就好,年輕人還是要有上進心的。我想你是因為學費的原因吧?你放心,我既然提出來了,當然學費由我贊助了。”楊瀾平靜地說:“感謝您,謝先生,我想知道,您需要我怎麼回報您呢?是不是回來要為您繼續工作呢?”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文化的底蘊還是讓楊瀾很自然地想到了回報的問題。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時候很多單位送自己的工作人員進修,都是一個條件,學成回來幾年之內不能跳槽。楊瀾不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換得學習的過程,所以,楊瀾有此一問。謝先生笑著搖了搖手,說:“不用,你並不是我贊助的第一個去留學的年輕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如果說回報,你有好的前途就是給我的最好回報。”

  楊瀾後來說:“我非常感謝他,因為他,改變了我的命運。”

  後來,楊瀾在美國認識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吳徵。應該說吳徵不僅僅只是楊瀾的丈夫,更多的時候兩個人是知己、是有著共同追求的是戰友。那時,到紐約不久,在靳羽西家中的一次宴會上,楊瀾認識了在美國發展的吳徵,當時吳徵在美國從事的是國際電視和國際廣告的發行工作。共同的興趣愛好,又同為上海老鄉,使得楊瀾和吳徵很快成了好朋友。在此後的繼續交往中,他們發現兩個人在好多方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楊瀾眼中,吳徵是一個有才華有魄力富有責任敢的男子漢,而在吳徵看來,楊瀾是一個溫柔善良又有進取心的女人。於是吳徵決定把楊瀾作為他感情的歸宿。水到渠成,有情人終成眷屬。1995年10月27日,楊瀾與吳徵在交往一年後,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禮是在紐約的廣場飯店舉行的,即不奢華也不轟動,僅有包括靳羽西、汪燕燕、費翔以及華納高層、美國新聞署領導、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官員在內的四十人蔘加了婚禮,為這對新人舉杯祝福!

  2000年,楊瀾和吳徵創辦了“陽光文化”,剛創辦時,楊瀾的身價曾一度暴漲到14億港元。楊瀾說:“我覺得愛情是一種氣質上性格上的相互吸引,或者互補。為什麼喜歡他,說得太清楚了可能就不是了。就是覺得挺舒服,挺談得來的,他父母也是做教師的,我們都有著海外留學的經歷,我們的背景、價值觀比較相像,在我遇到的年輕人中,他也是很傑出的。而且他的性格很獨特,他的見識與觀點往往出人意料,我是比較循規蹈矩的人,他有的時候那種靈感火花的碰撞,想不到的點子,讓我特別欽佩。1995年結婚到現在,我們結婚都16年了,我們都是希望過穩定家庭生活的人。我很相信家庭生活,不是那種對家庭生活抱有懷疑態度的人,我父母感情很好,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帶大兩個孩子白頭偕老的生活下去。

  如果說楊瀾有今天的成功,是因為出國深造在她的人生軌跡中具有轉折意義,那其實還不如說改變自己命運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別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已,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