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正能量勵志文章

  也許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報,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報,像這名言一樣勵志的正能量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正能量勵志文章:你這麼年輕,何必羞於表達

  文|陸小墨

  初中時,我的閨蜜小林是個非常內向的人,她從來不會主動在課堂上發言,也不願意在人多的時候說話。有時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會羞紅了臉,顯得侷促不安。

  那時她就坐在我的後面,我是個比較鬧騰的傢伙,每次課間休息都會轉過頭跟她講話,胡天海說的。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在說,她在聽,有時候被我逗樂了,她也會有點誇張的笑出聲,不過沒過多久就會張望一下週邊,擔心自己的笑聲是否引起別人異樣的眼光。

  有次我們班級去野外燒烤,幾個負責人去菜市場買了好多肉類回來,一群人都是食肉動物,開心的不得了。

  我興奮地跟小林說,終於可以開葷了,她的表情卻不怎麼自然。原來她並不吃豬肉,也不是宗教的緣故,小時候有次被殺豬的場景嚇到,慢慢就不吃豬肉了。

  我提議說,讓他們幾個負責人再加點其他的蔬菜和雞肉什麼的。她卻說不用了,省得別人麻煩。

  結果我從家裡拿了一袋子的玉米,當時還被同學笑話說像蠟筆小新那個“玉蜀黍,跳舞∼”直到今年同學聚會的時候,他們還會嘲笑我是陸小新。

  我當場反駁說還不是因為小林不吃豬肉,你們一群老大爺們光顧著開葷了,也不照顧一下同學。他們很驚訝,說當時不知道啊!

  也對,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懂你,你也不可能讓那麼多人懂你。你不說,沒人會知道,甚至有可能你說了,也不會讓所有人在意你的話。生活那麼忙,誰有空天天搭理你,你要是總把話憋在心裡,就更沒人管你了。

  前段時間桃子遇到感情問題,我整晚整晚的陪她聊天。她說,那個男生一點也不懂她的心思,她白天工作很累,下班後就想休息一下,和他聊聊輕鬆的開心的事情。

  因為是異地的緣故,兩個人只能通過電話來維繫感情,有時候他也會來她的城市看她,但畢竟是少數。可他卻總愛和她聊工作上的事情,問她老闆人怎麼樣,同事是不是友善,她最近有什麼工作規劃。

  每次她都不愛討論這個話題,簡單講幾句就換話題了。他還以為她在工作上遇到不開心的事,不願讓他擔心。

  這種資訊不對稱讓兩個人都很累,特別是電話聊天看不到表情,他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她也會迴避不想談的話題。

  我說,你就告訴他你工作沒那麼順利唄,你最近被老闆臭罵了一頓心情很不好,前段時間很喜歡的一個同事給你穿了小鞋,你可以跟他說說你的困惑和無助啊,幹嘛憋在心裡咧?

  她很難過,覺得這樣說了是不是會被他認為自己能力很弱,想當初他追她的時候是因為她很獨立很聰明,可現在他越來越比她厲害,讓她有種配不上他的感覺。

  因為我也認識那個男生,所以就和他聊到這個事。估計靠桃子自己是走不出死衚衕了,只能找個相對理性的。

  桃子男朋友聽完後真是哭笑不得,還說你們女生真奇怪,明明很軟弱卻自尊心要強。想那麼多幹嘛,不說出來他也不會知道,當初追她時說的理由不過是為了讓她認為他是個有內涵的人,其實第一眼喜歡是因為她長得漂亮,後來愛她是因為她是她,好的壞的都是她呀~

  我當時莫名被這句話感動到不行,回去後強烈譴責桃子糟蹋了大好青年,nozuonodie!

  後來她很甜蜜地告訴我,他們已經約法三章了。以後不要害怕自己會在這段關係中吃虧或受傷,有什麼事一定要說出來,就算很嚴重的事也要兩個人一起承擔。

  感情這種事,最怕藏著掖著,到後來就成了隔閡。你連最親近的人都隱藏自己的小心思,最後很容易把彼此的關係逼到絕境。女孩們的“作功”很厲害,但男孩們的心思其實很單純,說開了真的什麼都沒事,想多了反而可怕。

  更何況,在你愛的人面前,自尊心和驕傲根本不算什麼。張愛玲說過,當你遇見他時,你變的很低很低,低進塵埃裡去。你所有的驕傲,不過因為不夠愛他。

  我小時候很羨慕那些活潑開朗的女生,她們總是能得到很多的關注,特別是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能讓人鮮明知道她們的興趣。

  我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帶著眼鏡,小小個子,又瘦又黃,不討人喜歡。因為那時候戴眼鏡的小孩很少,在我們那個學校就我一個,所以經常會有調皮搗蛋的男生開我玩笑。“四眼妹”這個綽號陪伴了我憂桑的小學生活,再加上後來我矯正牙齒,又被人戲謔為“牙套妹”。

  女生都愛漂亮,這些綽號卻一度讓我陷入無比的自卑中,以至於當時很喜歡一個男生卻不敢表達好感。

  長大後有次我們在班群裡聊起小時候每個人的綽號,我的暴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譴責那些專門調皮搗蛋的人不該隨便給女孩子取綽號。

  他們很無辜,說只是好玩,沒什麼惡意啊!我說那要是我當時把你們打一頓,你們是不是就不會再叫我綽號了?

  他們笑說,那當然,估計會怕你但又欣賞你。俗話說不打不相識,你們女生小時候真是很好欺負,除了和老師告狀,也沒什麼真本事。

  不得不承認,這些都是實話。大多數女孩都比較怕表現自己的特殊,如果和男生打架,你就是太妹;如果上課太積極,你就會被戲稱為學霸;如果穿著華麗精緻,你又會被說成花枝招展。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平淡無奇的,不過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外表和思維的表達太過特殊,不想遭受到旁人異樣的眼光,所以我們封閉自己的想法,套上絲巾,裹上小腳,固步自封。

  可是,你越是害怕表現自己,機會就越不會降臨到你的身上。

  我小時候很喜歡跳舞,當時學校每年都會組織舞蹈隊去其他學校參賽,我也加入其中。因為是集體舞,每次都會選一個領舞的女孩,雖然我心裡很想當,但每次老師說誰願意試一試的時候,我總是不敢舉手。

  那時候矜持得很,總覺得自己如果跳的好,老師一定會選我的。就這樣過了三年,還是沒能當上領舞者。為此,我還回家跟家人哭訴,覺得自己的才華被埋沒了。

  當時我媽告訴我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如果你想要一樣東西,你就得說出來,告訴你身邊的人你喜歡它,想擁有它。如果你不說,沒人會注意到你,更不可能把東西放到你面前。

  的確,這個世界比我厲害的人多的是,而當時那個舞蹈隊也有幾個女孩水平和我差不多,我唯一輸在沒表達自己。老師總喜歡積極的人,她有那麼多的學生,憑什麼會關注到你,除非你表達自己,讓她看到。

  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從小我就覺得一個人有慾望是件羞恥的事,所以開口表達就成了一件困難的事。可後來我慢慢明白,人並不可能沒有慾望,如果你的慾望和現實不符的話,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後來我還是成了領舞,其實也沒我想象中那樣,別人會說,你怎麼那麼愛表現自己,那麼愛爭愛搶,那麼愛出風頭。

  所有的這些話,好像都是我自己說給自己聽的,反倒是別人可能會認為我真的很有實力,才會被選為新的領舞。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給了自己約束,給了自己規則,給了自己牢籠,然後頹然把這種感覺當成是別人說的,最後失敗也是因為別人。可真相是,自己才是罪魁禍首,怨不得別人。

  一個我比較崇拜的學者跟我們講過這段話,她說,在美國每個人都得說自己好,尤其是在講述自己的paper時一定要把優點列出來。因為沒有人會對你的東西進行誇讚,他們只會說你的paper哪裡哪裡不好,一直幫你找出問題,所以如果自己都不誇自己的話,那就沒信心弄下去了。

  她還說,羨慕我們國內的學者可以不受到那麼多的質疑和批判,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反對聲,讓一個人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不斷思考漏洞和不足,並且敢於在眾人面前說出來。

  我一直很喜歡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然後警戒自己不要成為那隻青蛙。如果我一直處在舒適而又不受傷的環境裡,我永遠不會成長為我想要的模樣。

  所以,我需要跳出固定思維的牢籠***可能是自己圈的牢籠***,敢於表達自己的需要,表達自己的渴望,表達自己的思考。有可能我眼中的愛表現,別人只是覺得我有能力,既然如此,我不能輸給我自己。

  更何況,誰年輕的時候不應該表現自己,你不表現,機會不會擺在你面前。當然,在表現自己之前,先儲備好充足的實力。你要告訴自己,我需要活給自己看,然後成為一個更精彩的自己。

  少年,萬千世界都需要你勇敢表達自己,世界那麼大,你需要說出來才會有人聽得到。

  正能量勵志文章:你的才華配不上夢想

  文/蓑衣

  因為寫稿的關係,我認識了在雜誌社做編輯的女生小陸。工作三年了,依舊時不時地被領導訓到叫苦連天,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會發狠地說:“再訓我一次,我就跳槽。”又過去了一年多,不知被訓了多少次,她還是沒有辭職,仍然口口聲聲“機會一到,馬上走人”。

  某一天,我問她說:“如果你不做編輯了,你想好去做什麼了嗎?”她停頓好久回答:“如果我知道我能做什麼,早就辭職了。我現在迷茫死了。”

  我試著問:“你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事情嗎?比如說從小到大一直有的夢想。”她不好意思地說:“有啊,我想去做導遊,不是國內的這種,而是帶國際團的那種。”“挺好的啊,為什麼不去試試呢?”我問。

  她噘著嘴說:“你知道的,我英語六級都沒過,其他的語種一個單詞都不會讀,我連知道哪個國家有哪些景點都不知道,還怎麼帶別人呢?”我想也是啊,這個夢想雖然聽上去光彩照人,但實現起來確實有難度。

  好奇的我接著問:“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做編輯呢?”她蔫了一樣,說:“本科學的中文,又不想做老師、考公務員,自己比較喜歡而且相對來說容易找到工作的就是編輯了吧。當時來這個小雜誌社時,信心滿滿,想著把它作為過渡,等到能力達到了,有了一定的工作年限,就跳槽去一個大點的雜誌社。大學剛畢業時,我告訴自己:做一個好編輯就是我二十歲之後的夢想,但堅持到現在,我卻覺得我一點不適合做編輯,社裡來的新人都比我做得好,我作為老員工,卻一直遭領導批評。我很糾結,我到底還能做什麼?”

  最近她把自己的心情換成了“迷茫死了,什麼活在當下啊,如果連自己應該做什麼都不知道,你怎麼就能知道自己現在堅持的就是對的”。說實話,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是挺心痛的。

  因為我也有過很深的迷茫,到現在也還會時不時地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懷疑,但是我也知道,迷茫是生活的常態,很多時候,它只是才華配不上夢想而已。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一點點給自己的才華養精蓄銳,在夢想的道路上,狂奔得更快一些,腳踩得更踏實一些。

  最可怕的不是我們行動得慢,或是才華增長得少,而是我們一直停留在一個靜止的狀態,每天都在抱怨和厭倦中度過,而從沒有為更好的自己做出一點改變。

  小陸就是如此。雖然她經常被領導批評,但是我幾乎沒有察覺到她在努力修正自己的錯誤,每次都是發心情,抱怨一通了事兒;下一次,遇到這種問題,同樣的錯誤還會照犯不誤。

  等我過了幾天,開啟電腦一看,那個稿件原封不動地躺在我的郵箱裡,還附上了幾句話:“因為臨近截稿日期了,我就把稿子直接發給了主任,主任說字數太多,又把我訓斥了一頓,你看到稿件之後,一小時之內一定要刪改好發給我啊,我們一定要儘快,否則我就完蛋了。”

  我當時就驚呆了,與其讓這個稿子在郵箱裡放上兩天,你作為一個編輯刪刪改改難道就不行嗎?編輯難道沒有這個責任嗎?兩天的時間足夠改好一篇稿子了吧?

  後來,我又聽其他的作者抱怨她:“有一次,忘記了寫某個旅遊達人第一次出國旅遊的時間,其實在網上一查就可以查到,她卻非得給我打電話,讓我去查。那次,正好沒能及時接到電話,她還生氣了。”

  還有作者說:“我拿到樣刊後,看到我的文章裡有好幾個錯別字,雖然我有錯在先,但是作為編輯幫作者改幾個錯別字難道不應該嗎?”於是,我似乎知道了她為什麼一直被領導訓斥的原因,也明瞭了她為什麼口口聲聲說自己迷茫的原因。

  她不是被領導和其他人否定的,而是被自己否定的。既然你把做一個好編輯作為今後的夢想和事業,那就應該從點滴開始,按照好編輯的要求來訓練自己啊,可是她卻沒有。說白了,在工作這件事上,吊兒郎當,別說是同事不尊敬她,連作者也有些討厭她了。

  她所謂的迷茫,就是作為一個編輯的才華,還配不上她想成為一名好編輯的夢想。這怪不得別人,有好幾年的時間,可以改變自己來實現夢想,但她卻沒有讓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增長哪怕一點點,到最後,只能給自己一個迷茫的定位,艱難度日。

  我曾經以為好多人的迷茫是因為沒有夢想,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這個夢想可大可小,都是值得自己去奔赴的。

  我有一個表弟,從小到大就是不招人待見的“壞孩子”,打架罵人,凡是和壞有關的事情他都會去做。初中畢業做了幾年的廚師,突然轉行去學習拳擊,家裡人都說他不務正業,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會有學拳擊的想法,他有些靦腆地說:“我從小就想當一個健身教練,上學的時候打架,覺得打得過人家,就說明自己力量大、身體棒;長大之後,才知道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才可以。我這種野路子出家的人,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還是想試一試。”

  才華也是,有大有小。有大才華的人,連吃個東西都可以吃出學問來,而普通之人的才華大多數都是小才華,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勞才能取得那麼一點點的進步。

  但即便如此,每天能處在一點點進步之中的人,絕不會迷茫。相反地,那些看不起或者無視小進步的人,才會真正地迷茫;那些對自己的才華不自知的人,才會真正地迷茫。

  所以說,克服迷茫的方法,無外乎其他,就是抓住現有的生活,狠狠地向前,努力讓自己做得更好,而不是站在那裡,仰望天空,抱怨未來的遙遠。我想倘若小陸能夠認真對待每一個稿件,即便她的起點很低,三五年的時間內,也足夠完成一個華麗的轉變,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如同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一樣,抱怨生活的艱難和工作的不適。

  如果你有大才華,就去追求大夢想;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才華也不夠支撐起你的野心,那就安靜下來,扎進小的失敗和挫折中,汲取營養。如果不能成為豹子,那就成為一隻漂亮高貴的梅花鹿,起碼人見人愛。

  不要迷茫了,把當下的、手頭的工作做到極致,前途肯定會一片明朗。請記得:如果需要反省,一定不是在夢想上下功夫,徘徊不定,而是要在才華上臥薪嚐膽,反思它為什麼不能日漸豐滿。

  正能量勵志文章:你要活得用力

  在那段時間有一部名叫《我存在的時間》的日劇又被翻了出來,很多人也開始瞭解真正的ALS***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病。

  這部劇講述了患有ALS的年輕人拓人的經歷,說是一部患病的劇,倒不如說是一個尋找自己的劇。因為整部劇都在向人們提問:人為什麼活著?

  整部劇沒有太多冠冕堂皇的說教,而是直接把赤裸裸的現實擺在人們面前,讓人們自己去思考。

  秒針總是不停歇地跳動,滴答滴答提醒觀眾眼前這個笑容溫暖的男孩正在步入生命的盡頭。這便是劇的開頭。

  世界上有太多活得渾渾噩噩的人,他們做的工作枯燥乏味,即便不做,也沒什麼影響;他們都很平庸,不熱情也不善良,學問也是處在差不多的位置上,慵懶而自私。

  作為子女,他們並不出彩,作為下屬他們也沒太盡力。因為太過平凡,他們的存在似乎已經找不到與世界的關係。

  深以為,這部劇便是給這類人量身定做的。

  故事的開頭就充滿了緊張氣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為了能夠得到一份工作而奔忙。猶記得女主角惠出場時,她的閨蜜說的一句話,她指著人群說,看,好像螞蟻。

  是的,大家都像螞蟻一樣,渺小且努力,努力地把自己偽裝成公司需要的那種人才的樣子。拓人的面試很失敗,惠也是。

  在一次次失敗中,人們不斷與希望做著較量,終於面試100次失敗的同學自殺了。在整部劇的結尾處,拓人曾經提到過這個自殺的同學,他說他的死對自己的觸動很大,但是畢竟死的不是自己,所以他也沒有因此而改變什麼。

  真正慢慢改變拓人的是他在一場面試上的表現,面試官問他:你在學生時期做過最多的是什麼?

  拓人原本準備了一套完美無瑕的說辭,但是還沒說完就先被自己的偽裝給說笑了,他的理性讓他繼續說下去,這樣才能贏得被聘請的機會,而他的感性告訴他,那不是他。

  於是感性佔了上風,他卸下了自己所有的包袱,坦率地講起了自己,說自己學生時代做得最多的事是“演戲”,小學的時候扮演默默無聞,中學的時候扮演好學生,因為那樣做父母會很高興,到了後來成績漸漸跟不上了,便扮演不了優秀的兒子了,於是他開始演無所謂,吊兒郎當。

  在那一刻,拓人撕掉了面具,成為了自己。當他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之後,他猜想自己一定不會被錄取,但是公司的負責人卻被那一刻真實的拓人所打動了。

  他錄取了拓人,並告訴他,我想和真實的你做同事,一起努力吧。我們就應該是這樣的,不扮演誰,去做有血有肉的自己。

  而對於親情呢?拓人絕對是個缺愛的孩子。

  這個連向母親告知病情都要微笑著說對不起的少年可見他的內心承擔了多少次父母的無視。

  劇裡的拓人有著很多和父母有著相處障礙的孩子的影子,他們被父母忽視,甚至連自己最喜歡吃什麼,母親也不瞭解。

  劇裡拓人的母親會因為小兒子考進了醫學院而歡呼卻忘記了大兒子的工作還沒有著落;因為小兒子愛吃炸雞而去做炸雞,會因為小兒子愛吃螃蟹而去做螃蟹,絲毫沒有留意大兒子的手已經變得不方便了;母親會因為小兒子逃課就變得憂心忡忡,絲毫沒有留意大兒子生了病變得鬱鬱寡歡。

  在生活裡,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因為不夠優秀而被父母忽略,漸漸變得平凡,像一朵開在深谷裡的花,只剩下孤芳自賞,或者自暴自棄。

  ALS的到來,讓拓人逼迫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去解決這些隱藏的問題,而接下來拓人所做的便是爭取他生存的時間。

  他向父母坦白自己的病情和不滿,學會了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女孩。

  當然,他也時時刻刻都在恐懼,病魔將自由一點一點從他身上剝奪。沒人希望離開這個世界,拓人也好,我們也好,都希望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活著才有希望。

  當拓人連自主呼吸都不能繼續的時候,他開始害怕,對未來的每一天都十分恐懼。在最後一集中,拓人到大學裡去演講,他坦誠地說出自己的心路:

  “我害怕死亡,也害怕生存,無論決心***還是繼續生存,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雖然我身邊的人都說,只要活下去就好了,但是我能否只為了家人和重要的人就活下去呢?能否在失去表達能力的情況下繼續生存下去呢?關於這些,我一無所知。

  但是隻有一點,我很清楚,那就是不管變成什麼樣子,我都是被愛與溫暖包圍著的。家人、朋友、前輩、主治醫生,醫院中的工作人員,照顧我的幾位以及一直陪在我身邊的女朋友。

  我能否只為愛與溫暖繼續生存下去呢,能否因此而感受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呢?現在不要說做事情,連活著都變得十分艱難:排洩,洗澡,吃飯,吸痰液。即便變成了這樣,我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嗎?

  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可是隻要我活著,周圍的人就能感受到活著的價值,只要我活著,就能不斷向社會探求活著的意義。

  那麼,在我只是活著的狀態下,我要怎麼做才能維持自我呢?到那時,能支撐我的,不就是我曾活過的時間,我曾存在過的時間嗎?”

  這令我想起艾佛烈德·德索薩***Alfred D'Souza***的那首詩:

  Dance as though no one is watching you.

  Love as though you have never been hurt before.

  Sing as though no one can hear you.

  Work as though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Live as though today is your last day.

  跳舞吧,像沒有人會欣賞一樣;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人會聆聽一樣;

  幹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錢一樣;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與世界和平共處的方式,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也許看起來是很有意義的,也許是蒼白無力的;也許過得十分安穩,也許看起來盡是折騰;也許走到哪兒都有人認識,也許走到哪兒誰也不認識……

  我們貼著專屬於自己的標籤,努力地給自己貼上更多的標籤。我們既然已經來到了世上,便沒有打算活著回去,你要怎麼活只有你自己知道,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讓每一次呼吸都變得有意義。

  只要你活得用力,生存本身便足以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