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趣味點構圖方法讓照片更吸引人

  對於構圖的文章,我想各位攝友應該也看過不少了,但是不是每次看完都知道了一些構圖的名詞,卻都沒有留下特殊的印象?***除了三分法這種看到吐的構圖方式***今天我們單拿出來趣味點構圖和大家聊聊,做到看完就有一定的理解,看完就有提高。

  1

  趣味點構圖的作用

  對攝影作品來說,趣味點往往在畫面所佔的面積不大,有時可能只是很小的一個,但卻是整張照片的重點,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也許很多大場景大視覺的照片讓你感到視覺疲勞,但一張照片上某個小小的趣味點,卻能使你眼前為之一亮,如同人們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掀起層層漣漪。

  正是因為有趣味點的存在,一張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風光片立刻充滿了人文情懷,好像“活”了一樣。上圖中趣味點的存在是不是讓你感受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感受到自然地偉大以及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麼的美好。

  2

  尋找趣味點

  在拍攝風光片時,我們要有意識的去尋找趣味點。找到趣味點並不難,如果兩個人出去玩,可以讓其中一人作為興趣點,另外一人拍照。如果是自己出去玩,也可以利用自己作為興趣點,把相機用三腳架或其他能固定相機的方法都可以,然後進行拍照。

  和家人出去,就可以讓他們作為興趣點,既拍出了壯美的風景,又有一定內涵的旅行照。是不是比畫面中就兩個人的照片強多了?

  不光是人,動物也可以作為趣味點出現,並且效果也不錯。

  甚至是沒有生命的物體也可以作為興趣點

  3

  突出趣味點

  在趣味點構圖中,有的趣味點本身就是畫面的主體,這種情況,我們儘量將趣味點放在黃金分割點上,以此來突出主體。

  但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點都是畫面的主體,有時只是作為點綴,增加畫面已經的陪體。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來讓興趣點可以被觀者發現。比如上圖的主體是大浪,遊人就是興趣點,通過大浪的水花形成了亮背景,而遊人是剪影,通過明暗對比突出了趣味點的存在。

  還有一種方法,將趣味點放在地平線上或者一些明顯的分界線上。

  上圖中趣味點的比例已經非常小了,但由於放在了地平線上,並且又處於畫面的中心位置,所以很容易被關注到。

  上圖的趣味點雖然不是在地平線上,但也處在明顯的分割線上,即使很小,同樣可以引起關注,增添整張畫面的意境。

  如果我們在拍攝時沒有考慮興趣點的位置,導致不夠突出,則會大大降低興趣點的作用,也就不會增加圖片的意境。比如下面這張圖片就是反面教材。

  由於興趣點既不在黃金分割點,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分界線,導致興趣點不突出,即便被發現了,給人的感覺也很平淡。

  4

  趣味“點”的大小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之所以被稱之為趣味“點”構圖,就是因為這個點不能太大了。比如您跟我說下面這張圖是趣味點構圖,我是不承認的。

  這張圖片之所以不能稱之為趣味點構圖,就是因為主體太大了,已經不能稱之為點了,但問題的關鍵還不在這裡,關鍵在於這張圖片沒有趣味點構圖的特點:通過趣味點增添畫面的意境。試問這隻企鵝為這張圖片增添什麼意境了?

  通過大量的閱片,我們要明確一點:趣味點構圖通常應用於大場景的風光片,通過增添興趣點來增添畫面的意境。

  所以過大的主體就完全起不到與風景相呼應,提升意境的作用了。為了強化大家對趣味點構圖中“點”的理解,我們再多看看這類圖片吧,看過了也就會拍了。

  剛才提到了趣味“點”不能太大,否則起不到增添畫面意境的作用。同樣,也不能太小哦,比如下面這些反面教材。

  大兄弟,要不是我5.2的視力真的分不清那是個人還是根杆子。

  這位兄弟更厲害了,我5.2的視力都找了1分鐘才找到那個興趣點。

  說實話,一開始跟我說這是趣味點構圖我是不承認的,因為我真的沒找到趣味點在哪兒。什麼?你說鏡頭上的那個髒點兒是趣味點?

  看到這裡的攝友們,我感覺大家應該對興趣點構圖都有一定理解了,而且對“點”的突出與大小的把握也有了基本的認識。這種構圖應該是比較好理解,而且很容易出片的構圖方法。基本上去自然景點,只要人不是太多,都可以有該種構圖方式進行拍攝,也算是實用性很強的構圖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