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北京市發展物流金融的路徑與對策論文
物流金融是一種創新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產品,它為金融機構、供應鏈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業間的緊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得合作能達到“共贏”的效果。它為物流產業提供資金融通、結算、保險等服務的金融業務,它伴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而產生。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北京市發展物流金融的路徑與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北京市發展物流金融的路徑與對策全文如下:
1引言
現代物流金融的主要職能表現在融資、集中結算和物流保險三個方面。物流金融中的融資業務操作方式可通過銀行貸款、票據或證券融資、實物融資、技術融資以及設立各種物流基金等,主要有存貨倉單質押、保兌倉、融通倉和物流授信四種形式。集中結算是物流企業在為客戶服務的同時替客戶收付款,包括匯款、託收、票據、匯款、信用卡等結算方式進行貨幣支付及資金清算所提供的服務。結算業務包括國內和國際業務。國內包括木票、支票、匯票與匯款;國際包括匯款、託收和信用證等形式。
2國內外物流金融業務模式
2.1發達與不發達國家的物流金融
世界上最規範的物流金融體系是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美國物流金融的發展經歷了從最初的基於個別物流職能活動的存貨信用階段到基於物流產業鏈的物流金融階段到現在的基於整個供應鏈的供應鏈金融階段,物流金融也從最初的點解決方案發展到注重跨供應鏈的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的面整合方案。
在歐洲荷蘭,物流金融的發展不但方便了客戶,而且節約了時間和成木,極大地提高了物流及金融行業運營效率。物流金融涵蓋主要金融業務,如合同支付、擔保、發票服務和電子單數字化等。德國DHL作為世界級的物流供應商,成立DHL商業銀行,為歐洲和世界範圍提供網上購物、資金結算等金融業務。
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物流金融業務體系和制度不是很完善,開展業務的時間也較晚。金融抑制是阻礙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為外匯管制與利率限制,給發展中國家造成了顯著的成木損失。發展中國家要消除金融抑制需要建立一個以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機制,即實現金融深化。合理、有效的金融深化實踐可以提高經濟發展的績效,還會提高一個國家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
2.2中國的物流金融模式
國外物流金融服務主要的推動者是政府或金融機構等,而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起更多的物流金融推動者角色。物流金融服務總是伴隨著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除了要提供現代物流業務外,有的可能還要跟金融機構合作提供一些金融服務,運作更加複雜。
2.3物流金融發展趨勢
通過研究國內外學者的物流金融理論並結合國內外物流金融當前的發展現狀,筆者對物流金融的發展趨勢總結如下。
第一,從流通型需求向生產型需求發展。最初對物流金融業務有大量需求的主要是流通型企業客戶,足夠的固定資產使他們很容易獲得銀行的貸款。隨著物流金融可操作性增強和便利性提高,越來越多的生產型企業也開始分享和參與物流金融業務。
第二,從現貨質押向買方信貸發展。物流金融的參與者正在從三方物流向四方物流發展,即從融通商、保兌商與物流相結合的形式向銀行、供應商、貿易商、監管方四方合作形式發展,而且參與者有增多的趨勢。
3北京發展物流金融的路徑探索
北京聚集了不同規模、數量眾多的商業銀行與物流企業,如何繼續發揮大型商業銀行和物流企業集聚的優勢?這些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該以何種方式開展物流金融業務?以及怎樣扭轉中小物流企業融資不利的局面,嘗試探索物流金融的發展路徑。
3.1中小銀行為中小物流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從物流金融具體業務內容來看,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的交又性綜合服務,在物流領域涉及採購、運輸、倉儲、貨物生產加工、配送等多種服務;在金融領域,商業銀行為了更好地控制風險,趨於同資產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合作。大型銀行同大中型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業務,在物流基礎設施、技術、管理、金融資源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中小銀行與中小型物流企業怎樣通過自身的靈活性,尋求差異化合作,發揮它們的比較優勢。
3.2大型銀行與大型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
為了合理配置資源,北京大型的國有商業銀行可以嘗試同大型物流企業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係,大型商業銀行通過統一授信業務,向大中型物流企業讓渡部分融資的決策權、自主權,讓物流企、有更多的主動性。
由於大型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是其傳統的信貸業務,難以投入大量資源在某一行業深入業務細節,因此與行業建立戰略性合作,提供業務指導和方向定位是其主要合作模式。從合作效率來講,大型物流企業承接商業銀行的部分融資業務,可以增強其在融資業務獲取更多的增值利潤,擴大參與度、積累業務經驗。實際上,融資企業也更傾向於這種業務模式,通過商業銀行讓渡的權利,縮短了融資企業同商業銀行間的協調時間,縮短流程、簡化辦理手續,降低了整個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木,使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極大提高。
3.3大型物流企業的綜合運營模式
北京市的商業銀行與物流企業合作模式是動態演化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根據自身的規模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以及不同的戰略模式,各參與主體應當依據自身的發展階段制定適宜的戰略。大型物流企業藉助大型商業銀行的資金力量,以充分利用大型物流企業總部集聚的資源優勢。在北京開展物流金融的過程中,中小型銀行藉助其專業化的服務,即使在某一行業的物流金融產品上只佔相對比較優勢,都能通過定製式的業務合作,獲得大型物流企業的融資,從而成功搶佔融資市場的機會。
4北京市發展物流金融的對策研究
4.1完善物流企業信貸支援體系
借鑑國內外金融物流發展的先進經驗,北京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建設物流企業信貸支援體系。
一是直接貸款。對北京市重點發展的物流專案,可由北京財政等部門貼息向物流企業提供貸款。
二是擔保貸款。政府設立專門的物流融資擔保機構,以財政預算、稅收補貼等多種方式整合擔保資金,在北京全市範圍內規範、健全擔保品登記系統,以降低物流金融業務交易成木、控制風險。
三是建立“物流銀行”之類的可行性融資機構,將銀行金融機構、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流通企業緊密結合起來,對貨主企業或物流企業提供融資業務,調節物流產業鏈中企業的整個資金流,互通有無,為北京物流企業提供創新的融資渠道。
4.2鼓勵商業銀行進行物流金融創新
在商業銀行物流金融創新方面,北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由於物流企業代收貨款業務現金流量特別大,針對物流公司的此項業務特點,與商業銀行共同開發“物流一卡通”用於現金結算業務。 銀行可根據物流企業的收入、信用等級、有無抵押物及抵押價值多少、在行業所處的地位、財務情況等綜合評價指標給物流企業金融授信,以及在滿足融資需求的基礎上,在風險可控範圍內對物流支票、保函、承兌匯票、信用證等融資形式進行創新,保證融資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在政策層面,大力支援大型物流企業和銀行開展物流金融合作業務,甚至可以為某一個具體的物流業務進行融資,若可行可在整個行業推廣。
任何創新都有風險,創新的同時還應規範融資程式,加大市場監管,提高銀行和物流企業的綜合管理和風控能力。
4.3大力建設物流金融資訊系統
要實現物流與金融資木的高效、合理配置,必須加大力度建立整合的物流金融資訊系統。
一是構建以政府主導、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為主體的物流金融資訊平臺,建立綜合評估體系和市場反饋體系。對物流服務過程和技術進行全面剖析,明確物流各個環節的資金成木,對物流企業資金進行科學分類和管理。銀行系統通過市場的資訊反饋,及時監督和審批物流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瞭解物流資金的流動屬性,減少盲目投入,降低銀行風險,創造更多收益。
二是建立物流企業的社會信用體系。成立專門的第三方信用評估機構,對物流企業進行嚴格的信用評估,金融機構利用這些信用評級資訊,對物流企業進行有效融資,避免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