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算會計論文範文

  電算會計也是會計電算化,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有比較廣泛的應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算會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算會計論文範文一:破解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因素難題

  摘 要:本文從實施會計電算化後財務工作內部控制的難點入手,對電算化下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對如何加強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具體措施。

  關鍵詞:破解 會計 電算化 控制因素

  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電算化系統正常執行的保證。由於電算化系統具有高密度儲存、方便使用、自動高速執行的特點,這就更加便於單位根據自身特點所設定的內控制度更好地發揮作用。

  一、實施會計電算化後需要重新考慮的內部控制因素?

  1、可能存在的會計資料準確性問題

  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下,會計資料僅需要會計操作人員一次性輸入到計算機中,電算化系統就會自動完成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等的登記工作。但這些工作的資料全部來源於第一次的手工錄入,因此,原來手工記賬下行之有效的賬證、賬賬核對工作已經失去了作用,即一旦原始錄入資料出現錯誤將很難被發現,並且會直接導致一系列會計資料的失真。

  2、電算化後會計資料的保密工作需要加強?

  會計資料屬於單位的最高機密,一旦被非法竊取或篡改,將有可能使單位蒙受這樣那樣的損失。在原來的手工賬下,會計憑證、會計賬表分置儲存,非法修改的情況會變得非常困難,而且會留有痕跡,況且一般情況下很難得到單位的全部會計資料。而在電算化系統下,所有的會計資訊都儲存在伺服器和磁碟中,複製、檢索、修改等操作可在瞬間完成,而且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這就增加了會計資料洩密的可能性。?

  3、電算化系統的安全性需要加強?

  在電算化環境下,會計資料多存放於電腦磁碟中,會計核算全部依賴於計算機,一旦機器發生故障或發生突然性的斷電以及感染病毒等情況,都會危及會計資料的安全;此外,存放會計資料的磁碟如發生意外損壞也會造成資料的丟失。因此,要求執行電算化軟體的計算機系統必須始終保持正常運轉。?

  二、針對上述新增內控因素,需要單位加強內控建設的方面

  1、要做好基礎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控制

  做好會計基礎工作控制主要是在單位內部建立起一套全面、規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完整的規範化資料格式。

  電算化會計資訊處理系統無法處理無規律、不規範的會計資料,因此,會計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規程是否規範,基礎資料是否準確、完整,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證。

  2、對會計憑證錄入的控制?

  對會計憑證錄入的控制其實就是對會計崗位分工的控制:會計主管應著重稽核原始憑證的合法性、合理性;稽核人員應該在認真複核原始憑證後填制正確的報銷單,並交由業務經辦人員簽名或蓋章,無簽名或蓋章的視作無效憑證,不得進行賬務處理;憑證錄入人員根據準確無誤的報銷單錄入憑證;憑證稽核人員對照原始憑證對錄入憑證的科目運用邏輯關係進行稽核,以保證錄入電腦的會計資料準確、真實。自制原始憑證必須經過會計主管簽章才能有效,嚴禁錄入人員將未經審批的憑證輸入。憑證的傳遞要有嚴密的簽收手續,防止失落或出現非法資料,以保證錄入。

  3、對會計資料保密的控制?

  為了保證財務管理系統的安全,防止非法進入和修改資料庫的情況發生,應該設定多級安全保密措施。要通過對使用者密碼口令的檢查,來識別操作者的許可權,防止使用者查詢到其不應瞭解的資料。操作許可權的分配,應由財務負責人統一管理。出納與會計保管檔案;憑單錄入與憑單稽核這兩類崗位屬於不相容崗位,從職責上必須相互分離。各崗位只有一部分明確的許可權,並用密碼控制,以達到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目的。電算化系統操作人員的許可權分配、密碼設定、自動操作登記等內控制度是電算化系統實行“不相容職責相分離”原則的重要措施,必須嚴格執行並加以必要的監督。此外,還應定期列印“計算機操作日誌”並妥善保管,以備日後查詢。?

  4、對電算化系統安全執行的控制?

  應定期檢查執行電算化軟體的計算機系統,以確保裝置的安全執行,從源頭上預防故障的發生。對於計算機裝置的日常維護除了要經常性地除塵、檢查防水、防火、接地以外,還應定期檢查硬碟檔案,並清除磁碟碎片,同時配置UPS電源,以防止因突然性停電而造成的資料丟失。另外,必須嚴禁在電算化計算機系統中使用來路不明的磁碟、軟體,要建立“拷貝檔案管理制度”,做到專機專用、專盤專用,對於不需要寫入的磁碟應將其設定在防寫狀態。要定期在硬碟和光碟上備份會計資料,將年度會計資料刻錄成光碟以便儲存。要安裝正版反病毒軟體和防火牆,並做到隨時檢測並清除計算機病毒。?

  5、對加強內部審計的控制?

  ***1***對會計資料進行定期審計。?

  ***2***審查電子資料與列印存檔資料的一致性。?

  ***3***審查資料儲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出現非法修改歷史資料的現象。

  ***4***對電算化系統執行的各環節進行審查,防止任何形式的漏洞存在。

  電算會計論文範文二:淺談財會電算化教學的思考

  隨著計算機資訊科技在會計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深入,會計電算化課程已經成為各個學校財經專業必開的專業核心課程。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型別,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強調的是人才的應用性,在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與本科不同的鮮明特點。高校電算化課程教學怎樣調整才能使得教學適應社會的需求,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電算化人才?還有待於我們去思考和探索。

  一、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程設定缺乏科學性。會計電算化課程應該是建立在一定的會計學、計算機基礎學、系統開發等學科之上而設定的。可是目前許多院校對計算機課程和會計課程設定的時間考慮不夠。由於會計電算化課程對計算機知識要求較高,在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不足的情況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課程內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會計電算化教學只滿足於簡單的從手工賬到計算機做賬的過渡。這種電算化僅僅是把計算機當作是一種核算工具,模擬手工會計模式去完成原有的資料處理任務,遵循的仍然是傳統的會計迴圈理論,忽視用現代技術手段去改變傳統模式。所以,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學生機械地把教材或模擬實訓內容錄入計算機,對於用財務軟體進行簡單會計資訊錄入是熟悉的,而對於錄入後的資料的處理運用是不熟悉的。這樣簡單計算機操作員是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的。另一方面,課程內容涉及範圍較窄,多數院校課程只介紹了財務軟體中賬務處理和報表管理模組,對於採購、銷售、成本、固定資產和財務分析等其他模組介紹很少。

  教學方法模式單一。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基本採用上課加上機的傳統教學模式。上課是教師講解,以教師為中心,上機是學生按照教師上課內容重複操作,熟練掌握就為達到要求。這種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互動不強,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資力量不足。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性質決定了教師既要具備會計知識,又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目前,各院校教師大都是畢業後直接從教的,專業知識較為單一,對於計算機技術缺乏系統地學習,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複合型人才較少。另外,很多青年教師缺乏專業實踐,缺少從業經驗,對於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按其所學教會學生一步步操作,談不上實踐,更說不上綜合應用了。

  實訓教學形式單一,影響了對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實訓作為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其內容主要體現為以教材章節為主,使實踐教學內容仍然依學科型的課程體系設定,從職業崗位角度分析其內容顯得零散。

  實訓主要以驗證為主,即對書本所學知識進行驗證,而真實職業環境中所涉及到的許多經濟業務需要會計人員做出職業判斷,在驗證型的實訓方式下難以做到。同時,作業式的實訓,一些同學會養成應付的不良行為,不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教學評價方法不科學。會計電算化是一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聯絡的學科,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會計電算化的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將兩種教學相互補充,相互結合,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在許多院校,採用考核方法還是應試型,缺少對學生應用能力的綜合考核。這種考核方法只注重結果,缺乏對過程的考核。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特點而言,這種考核方法難以評價實際教學效果,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解決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

  課程設定。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專業方向,要達到社會基本需求,會計電算化應設定以下專業課程:會計專業的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文化基礎、高階語言程式設計、會計工具軟體、管理資訊系統。教材以“自編為主、購買為輔”。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應立足於“自編為主、購買為輔”。教材建設應分階段進行。首先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教材,先學教材中的簡單案例,而後由老師自編一份相對完整的練習讓學生操作。

  加大對會計電算化教師的培養力度,建設“雙師”素質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面對教師理論知識與技能落後的現實,應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通過到高校進修、下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鍛鍊、參加“雙師”培訓等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學校還可以把相關教師送到財務軟體公司鍛鍊,參與大型財務資訊系統的實施工作,通過兼職形式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聘請財務會計軟體公司技術人員給教師舉辦技術講座;聘請高階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及軟體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課程和指導學生實習。

  加強會計電算化模擬訓練,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會計電算化實訓應突出模擬性。對學生進行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完成某個或某些崗位工作所具備的綜合能力,即在職業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實訓應儘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後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按照崗位需求進行模擬訓練,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貼近。

  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配合,才能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從而推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總之,會計電算化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學形式,講授理論、結合案例、學生參與,綜合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實用型人才。會計電算化迅猛發展,這需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不斷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探討,促進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更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