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設計學中的創造性思維論文

  藝術設計教育的真正意義即在於培養創新人才。面對激烈的競爭,面對世界的未來,藝術設計教學應該更加開放教學思想。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應從如何能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造效能力的高度來進行全面而審慎的考慮和決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藝術設計學中的創造性思維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藝術設計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全文如下:

  摘要: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以形象思維為主導,創新乃是藝術設計作品中的靈魂,也是決定設計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藝術設計的整個過程中都貫穿著創新思維,因此對於創造思維的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初步探討了在藝術設計活動中如何更好的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即創造性思維。它是指突破已有的思維定勢與方法,在揭示事物本質的基礎上向人們提供異於他人、優於他人的新的思路、方法、認識和成果的思維。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三種基本思維形式的有機綜合。具有敏捷性、超前性、新穎性和深刻性的特徵。創新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誌,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誰擁有創新的能力,誰就掌握了成功的鑰匙。藝術設計亦如此。

  一、 藝術設計與創新思維的關係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創新,人類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創新,沒有創新的生活同樣也是沒有靈魂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在不斷創新中實現的。而藝術設計主要依靠的是創造性思維,所謂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新的東西。不打破常規,不造出新的,藝術就不能發展。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藝術設計貴在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藝術作品就難以流傳。因此可以說,藝術設計就是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性大,藝術價值就高,創造性小,藝術價值就低。

  二、 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繼承前人的知識和實踐經驗所結合的結果。藝術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設計體系,除解決物與物的關係外,同時還須解決物與人的關係,要考慮到產品對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整合性與跨學科性是藝術設計的本質特性。因此在藝術設計教育中,應強化兩方面的學習:一是繼承文化藝術遺產,認真學習西方的藝術史論和專業設計知識等;二是投身社會實踐,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實踐操作中積累經驗,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概括,在法則的鎖鏈上,閃耀出幻想的火花。日積月累的經驗和知識越多,大腦中貯存的資訊量也就越大,當需要研究和創造性地解決某一設計問題時,就會調動起大腦中庫存的知識儲備,觸類旁通,遊刃有餘, 便會有了靈感的源泉。

  其次,要對學生進行開放性思維結構的訓練。所謂開放性思維結構,是指不論是思維個體還是思維群體所持的思維結構或思維模式不應是封閉、僵死的,而應是開放、動態的。只有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方法,才能使思維獲得生機和活力,才能使創新思維永不衰竭。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知識的更新,要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最新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建構最新的智慧結構,尤其要培養他們創新的能力。創新能力像種子一樣,只要有一定的環境和氣候,就可以生根、開花、結果。

  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藝術意識,就會去從事什麼樣的藝術活動,從而會產生什麼樣的作品,藝術意識是所有藝術現象中最深層最內在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創作意識,也是時代意識對藝術現象的反映。設計過程是人的設計思想、藝術意識起主導作用,人的設計思想、藝術意識的形成,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多元化基礎知識結構、藝術的感知力、藝術判斷力、審美創造力以及市場意識等,這都是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資訊化發展迅速的時代,更應該關注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思維,在市場經濟下,國際國內都在進行激烈的競爭,它給藝術設計行業帶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千變萬化的競爭實質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是知識經濟、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徵和要求,沒有創新就沒有競爭力。創造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潛在能力,開發每個人的創造潛力是設計過程中必經步驟。藝術設計是創造性思維的廣闊天地,創造力是藝術設計工作中的全部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