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學什麼都會有自己的一個體會,風光攝影也一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篇關於攝影師風光攝影的心得,供大家參閱。

  風光攝影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 強光下拍照。

  攝影師們都喜歡在拂曉和黃昏前後的兩個“黃金時段”去拍風光。那時候,低角度的斜陽能夠揭示出場景的輪廓和紋理。並讓它們沐浴在華麗多彩的光線之中。但如果你一天的拍攝只有二,三個小時,你又怎麼能去享受攝影並以此為生呢。其實藍天下,強光下的色彩也會顯得很豐富和飽和。而這時候能否拍出好片,則取決你能否用好這時候的光線。

  二,橫幅拍攝於豎幅拍攝

  我們的多朋友,照片都是橫幅的。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或許有另一種發現。

  比如我們看到很多雜誌的照片,就是豎幅的。這不等於其受限於畫面。而是本身,豎幅也是一種構圖方式。

  我們拍的片子,風光或者小品乃至人像,畫面其中,往往會蘊含一個意境,這意境也許可以用一首詩活一句成語來概述,所以,有時候拍片,可以在照片給文字預留點空間。同時這些字往往又可以填補構圖時無法躲開的空白缺陷。這些都是可以互補的。如果你的照片是用在雜誌或者書刊的封面,那這標題的位置,就更加需要考慮在構圖之內了。包括希望拍攝一張自己喜歡的電腦桌面桌布,也要考慮到桌面圖示的習慣放置位置。給這些圖示選擇一個好的位置背景。也方便自己觀看。

  四,發現細節

  我們在攝影除了用廣角囊括遼闊的大地外,也不要忽略畫面中的細節。大景中的小景一樣精彩。更何況還有很多小景更小的微觀世界,比如花卉,和昆蟲,乃至每塊石頭或者樹木上的紋理。只要你細心去觀察,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五,讓光線配合你的照片。

  找到一個你喜歡的景後,決定在拂曉或者黃昏對其進行拍攝,取決太陽對其照射的方向。最好的光線角度,是太陽從你前方任一側的方向照射過來。這時候,場景的紋理和形狀會反映出相當的質感。如果你讓太陽在你身後照亮你前方要拍的景色。那樣的效果會平淡且無味。

  當選擇側逆光的時候,如果太陽進入鏡頭而畫面中沒有藉助物幫你擋住太陽的話。則最好選擇不要天空。否則拍出來也會一片空白。

  六,與偏振鏡共舞。

  如果你用偏振鏡和不用偏振鏡同時拍攝一個場景。你會發現偏振鏡起了非常大的功效。它可以消除物體表面的反光因素。更真實地體現出物體表面的質感和色彩。很多人以為偏振片可以提高色彩飽和,實際不然。真正的功效是,消除了物體表面反光因素的影響,如實地反映出物體真實的一面,包括色彩。偏振片的使用在消除水面反光時最為明顯,可以讓水下的魚兒,岩石清晰地顯露在我們的鏡頭裡。轉動圓形偏振鏡的時候,應該按逆時針方向扭動,這樣的方向,偏振鏡會在鏡頭上越扭越緊張,反之,不小心偏振鏡就會從鏡頭上掉下來。

  風光攝影心​得體會篇二

  膠片愛好者的風光攝影心得

  在拍攝之前,我總是先問問自己:我想拍什麼。我總是喜歡讓拍攝的內容來決定我的視角和構圖,並且讓合適的光線成為某個瞬間停留在我的底片上。在風光攝影上,我堅持使用傳統的膠片攝影。數碼攝影極大的拓展了攝影的可能性和靈活性以及便捷性,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攝影者的“電子依賴症”。這對攝影者的視角和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來說沒有任何好處。當然,在體育、野生動物、人像、時尚等領域,數碼技術激發了人們巨大的創造力。

  在開始一次拍攝活動之前,請先檢查各項裝備是否準備妥當,工作效能是否良好。這包括機身、鏡頭是否工作正常,測光表電量是否充足,膠片種類和數量是否合適,各種濾鏡是否都齊備,腳架和雲臺是否工作正常。使用數碼相機的時候,也包括相機電量是否充足,相機感光度設定是否合適,儲存卡型別和容量是否滿足拍攝要求。

  風光攝影,以我拍攝的個人經驗,通常我關注4個部份。

  1、光線

  對於風光攝影者來說,光線總是排在考慮的首位。“攝影”這個詞的英文願意就是“用光作畫”,可見光線對攝影的重要性。光線就好像一張照片的靈魂,沒有光線的照片就好像被抽空了靈魂一樣讓人感覺索然無味。風光攝影的最佳時刻,一天中一般分佈在日出之前、傍晚、日落之後。日出之前的天空隨著太陽的角度,環境由高色溫逐漸向低色溫轉變,在晴朗的天空中,通常會有從深藍色到淡紫色到紅色到粉紅色到黃色到金黃色的一系列變化,伴隨著天空雲朵的不同形狀和規模,會有極富戲劇性的表現。日落之後則是一個逆向的過程,色溫逐漸由低色溫向高色溫轉變。這兩個時段,通常是風光攝影者最忙碌的時刻。一般來說,拍攝日出日落,通常指的是拍攝日出之前和拍攝日落之後,即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或者即將露出或者稍微露出地平線的時刻,日落之後是太陽落山之後或者還剩小部分在視野中的時刻。因為當太陽完全在空中的時刻,前景和天空的光比過大,無法同時保留兩者的細節,對於風光攝影來說,這是致命的。這在後面的曝光一節中,會有具體敘述。此外,不同的天氣情況下,也會有戲劇性的效果出現,比如暴雨後的彩虹,或者陰霾天空中突然破雲而出的光束。

  2、色彩

  色彩有情感性,能渲染氣氛,影響對影象的表達。強烈、醒目的色彩能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如果使用得當,即使在畫面上不佔主導部分,小的色彩對比也能使某一部分影象具有吸引力。色彩對比分別是由於紅、藍、黃三原色的並置。或三原色及其補色綠、橙、紫相鄰所引起的。大塊的色彩對比對景物的縱深感,掩蓋細節。雖然色彩的使用依賴於個人的偏好,但總的規律是:醒目的色彩往往和較弱的色彩形成對比。色彩同時也分為冷調和暖調,冷調感覺寧靜悠閒;暖調彷彿迎著朝陽,充滿希望。事實上,冷暖對比是相對而言的把綠色放在黃綠色中,綠色成為冷色,把綠色放在藍色中,它就發暖了。冷暖對比也有強弱之分,在冷暖屬性球中越臨近的顏色其冷暖對比就越弱,到達冷暖兩極——藍色和橙色,則形成冷暖的最強對比。因此,在選擇拍攝內容的時候,合理的組織色彩在畫面中的分佈,以及選擇色彩的主體,都是風光攝影中很重要的因素。

  3、構圖

  與其它題材一樣,風光攝影中,構圖也極其重要的一環。很多人拍了風光照片回來看,總是感覺為什麼照片看去沒有現場感覺那麼磅礴或者沒有現場的感覺。基本上,這些問題都出自構圖。在我的理解,風光攝影,需要對於場景的特點和你想表現的內容通過構圖手法來體現出來。比如體現寬廣和縱深,就需要通過前景、中景和遠景的比例搭配來凸顯距離感和空間感。我使用的是Hasselblad 5系相機,畫幅為6X6,因此就決定了我的風光照片,都需要以6X6的正方形畫幅來構圖。6X6的畫幅一直被認為是經典的畫幅,經典的祿萊雙反相機,也同樣採用66畫幅。因為相機鏡頭產生的影像是圓形的,在任何圓形中具有最大面積的四邊形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畫幅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構圖上它取景範圍左右上下都等距,造成構圖範圍相對中庸。因此,為了避免構圖上的中庸,我在構圖的時候,首先考慮是突出畫面內容,合理分部景物位置,引導觀賞者的視線。

  4、對焦與曝光

  所有的攝影師都必須學會對焦技術,學會正確曝光的技術。知道膠片需要多少量的光線,這是創作精美影像的先決條件。

  首先我們來談談對焦。由於數碼相機的普及,人們過多的依賴於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應為風光攝影,大多數是弱光攝影,對於普通135數碼相機來說,弱光環境下的對焦,對其是一大考驗。因為弱光環境下,景物因為光線不夠變得昏暗且反差較小,從而導致數碼相機自動對焦功能無法對焦。所以,要善於使用手動功能。風光攝影中,對焦在拍攝技巧上的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最簡單方便也是最常用的就是無窮遠對焦。將鏡頭對焦環移到無窮遠符號上,這時候,從最近對焦距離到無窮遠內所有的景物都清晰了,最近對焦距離由所選的光圈不同而不同。這樣就完成了對焦。但是這樣的對焦帶來的問題就是,通常我們的前景距離鏡頭都比較近,有的甚至只有幾十公分。顯然,粗略的無窮遠對焦是無法將很近距離的前景也清晰的展現的。於是,我們就需要使用超焦距對焦法。所謂超焦距法簡單的說即是:當鏡頭調焦在無窮遠時,在某一檔光圈下,最近的清晰面到膠片之間的距離被稱為這檔光圈的超焦距。超焦距隨著光圈大小不同而變化,光圈越大,超焦距越短。調節超焦距時,只要把距離刻度上的“∞”對準實際所用光圈的景深遠界限即可。

  對於曝光技術,是一系列拍攝準備工作後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沒有正確的曝光,即使再壯麗的光線、再完美的構圖、再精準的對焦,一切都是徒勞。再說曝光技術之前,首先我想闡述下我對曝光的理解。很多人在拍日出日落片的的時候都會發現,想把滿天的紅光拍下來的話,按天空亮度曝光,結果地面景物都成了剪影;而想把地面夕陽下某個大岩石前景拍清晰了,夕陽的天空又過曝死白一片了。但是,我們的肉眼明明可以同時看到天空絢麗的色彩,又能看到地面繁多的細節。這時因為人眼對光線的寬容度遠比膠片或者數碼相機的感光材質大的多,眼睛允許在同一場景內大光比下仍然能區分高光和低光的細節。而膠片和數碼感光元件則不能做到。對於想同時保留高光和暗部的細節,我們就需要使用漸變灰濾鏡來控制場景內的光比。將高光壓暗,將暗部提亮。於是,便出現有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樣的照片光比過於平均,與現場不符,是用濾鏡強行扭曲的,他們提倡所謂原始、純正的風光。在這裡,我想說,我們應該用我們的眼睛去看風光,而不是用照相機的眼睛去看風光,相機不能同時看到3檔以外光比的高光和暗補細節,可是我們眼睛可以。為什麼要讓感光材料的缺陷來侷限我們眼睛的感受呢?由相機直接拍攝的高光比的風光片,那種不叫原味的風光,那種是感光材料缺陷的證明!風光片中,濾鏡的使用是非常大的一門學問,其涉及測光、色溫、濾波等等各項技術。所以,風光攝影中的濾鏡,絕對是如虎添翼的利器,而不是不可觸碰的邪魔歪道。

  我們先了解下曝光寬容度,曝光寬容度是指膠片對不恰當的曝光所允許的範圍。在景物亮度範圍小於膠片寬容度時,曝光量的增減,只要仍在整體仍在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線的直線區內,那麼影像的層次色彩就能得到很好的再現,一般來說,彩色反轉片,過曝寬容度可以有2檔,欠曝寬容度為1檔;黑白膠片有過曝3檔,欠曝2檔;彩色負片的寬容度有7檔;數碼相機寬容度跟彩色反轉片接近。風光攝影中,最重要的一項曝光技術便是光比的控制。特別是片子中出現帶有豐富細節的前景的時候。因為日出日落的時候,環境都處於弱光階段,地面和天空的亮度往往差別很大,因此,我們要學會計算光比。比如前景的曝光引數是F16 1/8,這時日出前的紅色天空是F16 1/125,那麼這時候天空和地面的光比即為4檔。如果這時候使用的膠片為彩色反轉片,那麼只需要在鏡頭前面用一片3檔或者2檔的漸變灰濾鏡的暗部蓋住天空中明亮的部分,用無色透明的部位蓋住地面,然後相機的曝光,只需按F16 1/8引數曝光即可,因為彩色反轉本身具有高光過曝2檔的寬容度,那麼4檔光比下,無論用3檔漸變灰還是2檔漸變灰壓下來的光比都在2檔範圍內,這樣拍攝的照片,既可以將前景充分曝光,也可以同時讓天空不過曝。

  風光攝影心​得體會篇三

  我這段時間在閒暇之時點以前的《中國攝影》雜誌,從中得到很多的啟發。我把我的想法寫下來,以供我經常學習和借鑑。

  攝影是門孤獨的藝術,不論是人像攝影還是風光攝影,都需要攝影師獨立思考,只有經過攝影師獨立思考後而創作的作品,才會有獨特的風格。

  在攝影中要勤於觀察、善於從點著面,在選景時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想要的,能為主題服務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在拍攝中要儘量簡單,不要求多求全,同時要有主次之分,一切都要為突出主題而進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