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面臨的新問題

馬克思說:“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真正的哲學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正是那些重大的時代性問題。   現時代提出的新問題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 ,哲學家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彙集在哲學思想裡。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文明的活的靈魂”。如果從歷史發展的眼光巨集觀地看,那麼,我們所處的時代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處的時代已經有了巨大的差別。

  一方面,隨著資訊網路技術的進步,電腦的日益普及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類正在邁入“資訊時代”、“網路時代”。資訊網路技術迅速地、全方位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娛樂休閒方式。基於數字化、虛擬化、時空壓縮化的資訊網路技術,人們的能動性、自由度較以前大大提高了,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深度、廣度得以前所未有地拓展,人類的生活實踐獲得了新的活動空間。一種基於資訊網路技術的新型社會形態——“資訊社會”、“網路社會”正在出現。

  雖然“資訊社會”、“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不是割裂的、對立的,它必然以現實社會生活為背景,可以看作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補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電腦、網路的普及,這種虛擬生活愈益獨立於現實社會,人們社會生活的某些部分由於網路化而演變為一種獨特性的網路社會生活,從而部分地取代現實社會生活的功能。而且,現實社會生活將在很大程度上越來越依賴網路。因此,如何看待“資訊社會”、“網路社會”的地位與性質,如何處理它與現實社會的關係,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如社會形態理論等***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對它的認識也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時代、時代精神,以及具體理論探索和把握的相關點。

  另一方面,與“資訊時代”、“網路時代”的發展相關,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邁入一個所謂的“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全球化包括資本、金融、生產、貿易、服務的全球化。開放性和競爭性的商品流通,以實現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目標的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突破了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了社會的開放性和競爭性。經濟全球化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歷史過程,是世界現代化的最新階段。儘管馬克思已經提出了“世界歷史理論”,初步奠定了全球化理論的哲學基礎;但是,由於現代交通運輸工具、現代資訊通訊工具的廣泛使用,目前全球化的深度和廣度,全球化對於社會影響的實質,仍然是過去不可同日而語的。它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視野,也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富於意義的新課題。   社會實踐的新發展提出的新問題

  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反映現時代生活實踐的狀況和發展趨勢,並接受生活實踐的檢驗,隨著生活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毋庸置疑,相較馬克思等經典作家所處的時代,當代生活實踐的發展有了許多革命性的、根本性的變化:

  由於科技的發展、新的生產工具的發明、人的主體能動性的加強,實踐的範圍大大拓展了,複雜程度大大加強了。人們已經或正在感受到,許多過去人類不可能或尚無條件親自進行實踐活動的領域,現在正漸次對人類開啟大門;而許多過去受到時空、物質手段,以及社會經濟等因素制約的活動範圍,迄今為止由於虛擬實在的出現而不再構成限制。

  實踐方式本身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革命”:由於電腦、網路、人工智慧等的發展,人們的實踐活動與學習、生活,甚至娛樂休閒等愈來愈一體化了,有時甚至很難將之區分開來。許多“虛擬實踐”活動,如繪畫作品的電腦創作、衣服的剪裁、遠端教學、遠端醫療手術、線上遊戲,等等,人們可能僅僅只是動動滑鼠、擊打幾下鍵盤、發出幾個指令而已,並未真的“親自”去做。而且,一系列知識產品,如程式***軟體***、“點子”、祕方、設計思想、工藝流程……都已經或逐漸成為現實的生產力***可以進入市場進行交易***,生產概念、實踐概念與認識、思考、知識、思想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聯絡過去實踐與認識、生產與學習、“行”與“知”等的嚴格區分,且不說對整個哲學的意義,至少對於認識論提出了許多有啟示意義的新課題。

  同時,實踐一方面愈來愈成為一種大規模協作式的勞動,體現出高度社會化、全球化等特點;另一方面,因為大規模重複勞動變得簡單而容易,其勞動價值越來越有限,個性因素反而愈來愈重要。這說明,在實踐過程中,人一方面可能被高度異化,淪為“機器的奴隸”、“自動生產線的奴隸”,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喪失自我;另一方面,又表現出高度自主、高度創造性的趨勢,在新的層次上維護人的尊嚴,高揚人的價值,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正在變革著的世界,以及這種變革活動本身——實踐的發展,使得哲學賴以生長的基礎和前提更新了,使得哲學的內容有了許多新的氣象。如何以科學的發展的實踐觀為基礎,更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論、認識論、價值論理論,並反過來指導人們的現實生活實踐,迫使人們認真地思考、反覆地咀嚼,並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這同樣是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提出的新挑戰

  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科學基礎是“三大發現”。100多年來,現當代自然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已經產生了許多革命性的新進展,如以相對論、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物理學“第二次革命”;以混沌、分形理論為代表的物理學“第三次革命”;分子生物學,特別是基因重組、克隆技術等給人以深深的震撼;資訊科技革命和電腦、網路時代的到來,更是前所未有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從當代科學技術的肩頭望過去,所見到的整體“世界圖景”發生了重大改變,甚至有些“面目全非”的感覺。例如,反物質,以及“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的資訊的出現,使得物質觀正在不可避免地深化;人機互動、人工智慧等的進展,使得哲學的意識觀正在悄悄發生改變;由於相對論、量子力學、概率理論等的發現,使得決定論、規律論受到了明顯的衝擊……

  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的哲學,當然不能無視自然科學的革命性發現、經過驗證的創新性理論。自然科學基礎上的革命性進展,必然導致哲學觀、哲學內容、哲學研究方式和方法的變革。恩格斯指出:“隨著自然科學的每一次進展,唯物主義也將改變自己的形式。”置身當前的科技革命洪流之中,唯物主義將如何站在科學的肩膀上,改變“自己的形式”?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我們不能僅僅拭目以待。   當代社會價值危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

  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之一。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性內涵,主要集中在價值批判、文化批判。環顧當今世界的發展,人類正陷入一場新的深刻的、世界範圍的文化價值危機之中。例如:

  在“人定勝天”等觀念的引導下,在追求最高利潤的商品經濟驅使下,人類將自然視為征服、改造、利用的物件。這誠然衝破了慢節奏、田園牧歌式的農業文明,使人類依次步入了工業化、現代化之境,然而,掠奪性地對待自然,破壞了曾經和諧寧靜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在逐步惡化,人們面臨著失去家園的惶然與困惑。

  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商品經濟大潮中,面對嚴酷的優勝劣汰、生存競爭,個人的利益、需要和慾望得以強化,人與人之間不斷髮生衝突。這種不和諧,甚至衝突的社會關係,使人們的集體觀念、社會責任感相對淡漠,並使人們陷入了憂慮與不安之中。

  伴隨著科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與自然、他人、社會之間關係的變化,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也開始發生變化,“人為物役”成為普遍的事實,這導致人內心的不平衡,普遍產生孤獨、苦悶等心理,產生焦慮、緊張、不安等情緒。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已經不能限於某一區域性、某一方面、某一領域之中,它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地予以考察和反思。   通過問題研究把握“時代精神的精華”

  批判性地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將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而且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的構建提出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可以說,今日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創新的高度,就取決於它分析和解決重大時代性問題的程度和水平。而對這些問題的合理解答,即是現時代“時代精神的精華”。

  資訊時代、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實踐***包括虛擬實踐***的新發展,深刻地改變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礎,要求人們立足整體和全域性的高度思考和解決問題。高新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拓展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的“世界圖景”。人類必須依據這些發展,思考自身活動的可能性及其限度。而現代價值危機的凸顯,則迫使人們反思傳統的價值觀,重塑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設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個人身心和諧的社會。

  由於這些時代問題的深刻性、複雜性,以及暴露程度的歷史限制,或許我們暫時還無法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但是,只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和方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一定能在解題的過程中,逐漸觸控到“文明的活的靈魂”,導引我們的事業與時俱進,翻開新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