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論文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淺議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摘要:現在的學生多是龍子鳳女,嬌之過嗔,撒嬌任性,行為也圖逸惡勞,性格更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不知謙讓別人,因此規範必不可缺,而且必須對學生進行規範化管理,才能使養成教育的要求落到實處。
關鍵詞:行為規範;教育目標;養成教育
論文正文:
淺議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現在的學生多是龍子鳳女,嬌之過嗔,撒嬌任性,行為也圖逸惡勞,性格更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不知謙讓別人,因此規範必不可缺,而且必須對學生進行規範化管理,才能使教育的要求落到實處。
班級要在學校制定的“學生管理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出具體細化的文明禮貌規範、課堂常規、教室規範、作業規範、衛生值日規範、就餐行為規範等常規檢查標準,對早讀、“兩操”、課堂紀律、課外活動安排、衛生區的保潔、學習用品和衛生用品的擺放等,都要細化量化,列表張貼上牆,使學生明白要做之事,須說之話,起到警示、規範、發現錯誤並及時糾正的作用。這樣天常日久,“習慣成自然”,學生通過持之以恆的日常行為養成訓練,就能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文明習慣。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年齡、年級的特點,分層次實施養成教育。
初一學生自小學升入初中,尚雛待飛,對初中既好奇又陌生,而在小學裡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糾正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養成教育的目標應定為“改掉不良習慣,開啟初中第一步;爭做合格中學生,共建和諧有序班集體”;
而初二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與磨合,已適應了初中生活,大部分也找到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漸入佳境,但也有個別學生因學習成績差而失去信心,進而意欲放棄或輟學,可以把“你幫我扶共同進步,攜手並肩齊築輝煌”作為養成目標;初三學生思想相對複雜,他們面臨升學,壓力自然不必言說,更有甚者,產生哥們義氣、早戀、自暴自棄等不良表現,可以把教育目標定為“自尊自愛做文明學生,自強不息,立志成才”。
總之,通過這種分層次教育,提高了養成教育的效果,增強了養成教育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養成教育應該是海天相吻的弧連,而不是懸崖高低的斷層面,所以延伸既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養成教育對我們提出的更高要求。養成教育必須是開放的教育,而不是封閉式的管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養成教育放置於社會的大背景下,不斷延伸與拓展養成教育的空間,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才能鞏固養成教育的成果。
為此我們要按照“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裡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這“三好”標準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延伸養成教育,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這些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形式,加強同家長的溝通與聯絡,及時瞭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並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建設。在“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植樹節”等不同凡響的日子裡,去關注社會,加強社會意識與責任感,為日後步入社會打下基礎,從而使養成教育的成果得到鞏固與加強。
在中學課程中,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應採用探究式學習,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從而讓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表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於在別人未發現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的勇氣。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