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素養教育淺談論文

  縱觀中外教育史,打好人文教育基礎的最佳時期便是學前教育的啟蒙階段。如何開展與提高幼兒教師的人文素養教育是時下學前教育專業應當著力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師的人文素養教育》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人文素養對於幼師、對於學前教育乃至國民教育的重要性。闡述了幼師人文素養教育缺失的現狀及反思其原因之所在,以期引起國人的重視。教育旨在育人,而非制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是必要的,而人文關懷、心靈啟迪、性情陶冶、人格提升則尤為重要。作為人生啟蒙引航者的幼師,他們的學問修養、性情品格決定了幼兒今後認知發展與習慣養成的方向。所以,幼師人文素養教育的優劣關係著整個學前教育的成敗。

  關鍵詞:幼師;啟蒙;人文素養;學前教育

  20世紀初,澳大利亞教育史學家康納爾提出教育要轉向“人性化”,前蘇聯教育家哈爾拉莫夫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從20世紀70年代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會生存”到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社會提出“學會關心”,都在表明當前的教育需體現人文精神,教育需要人文關懷。

  一、人文素養的內涵與外延人文,一詞最早見於《周易・賁卦・彖辭》:“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潛移默化的、長遠的、隱性的文化現象,是對人生的關懷,對文化的關切。“素養”,則是後天形成的知識、思想、能力、習慣以及道德修養的積累。“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的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

  “人文素養”是重視人的文化,重視人類心靈感悟的開發、道德良知的覺醒,是對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與心胸的開拓。而以上作為人文素養的種種體現,則是對道德、美學、哲學、藝術、國學、歷史、民俗、法律等各個文化學科的學識積澱與文化涵養的結果,而這一切則全靠教育而得以實現。同時,人文素養也是教育作為教化萬方的全部意義之所在!

  二、學前教育在人生教育與生命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幼兒教師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周易・蒙卦》卦辭雲:“蒙以養正,聖功也!”作為人生髮展與教育啟蒙階段的學前教育,自古便受到高度的重視。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有什麼樣的開端便有什麼樣的延續。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的心靈開發、習慣養成,為以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而這一切全賴幼兒教師健全人格的影響與正確教育的引導。

  幼兒在學齡前階段對外在事物、學習的能力就像“海綿吸水”,完全百分之百的學習與吸收。所以,幼兒教師平日裡的舉手投足、語默動靜、審美趣味、道德情操、文化積澱等的“人文素養”,決定了幼兒心靈認知、性格習慣、人格養成的發展方向與成長模式。常言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幼師是“人類靈魂工程的奠基者”,所以說,“蒙以養正,聖功也!”大到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命脈,小到家族的興盛、個人的榮辱,幼兒教師這一社會角色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肩負著社會、歷史的使命。

  三、從頻繁出現的虐童案件看當前人文素養教育在幼師培養中的缺失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溫嶺市發生一起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事發後不久,該教師虐待班上幼兒的視訊在網上被曝光,一時間眾網友聲討不斷。

  虐待兒童是靜悄悄的犯罪,其身體傷害通常不嚴重而心理、精神傷害尤其是對成長的負面影響是巨大和長遠的。這些受虐過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成為像施虐老師這般變態人物亦或生成更復雜的心理頑疾。這或許是社會大環境下衍生出的變態扭曲心理,一代侵蝕一代的過程。悲哀父母苦心掙錢只望孩子擁有起步良好的教育卻不知孩子每日在被心理揉捏。

  反思虐童案件,與涉案幼兒教師的人格、心理以及道德良知的扭曲是分不開的,更直接地說明了其道德人文素質的低劣與缺乏。

  四、導致學前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1幼師學生的素質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中職學校的幼師學生大都是15〖FGS〗~〖FGN〗18歲的花季少女,她們正處於一個生理、心理都發生著巨大轉變的關鍵時期。但這些學生大多學習差、升學無望,來學幼師的學生多是迫於社會和家庭壓力,而非主觀願望,所以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在她們身上出現。網上調查稱,有48%的同學是因為沒有別的出路,才來學幼師的,34%的同學是家裡硬逼來的,專業不是自己選擇的。45%的同學認為學習就像應付差事,60%的同學選擇做幼兒教師只是權宜之計,並沒有想把它當做終身職業,62%的同學認為做幼兒教師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

  顯然,在這種狀態下培養出來的幼師,素質差,不愛學習,不愛孩子,不愛事業,自私自利,更談不上有職業素質與人文素養,她們往往自己就是“問題少女”,她們怎能去教育比她們還小得多的孩子呢?雖然她們或許取得了幼師資格證,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不明白自己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他們把對社會、對生活的怨恨發洩到孩子身上,以至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當前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道德、人文素質才是最值得研究、迫在眉睫的課題。

  2社會大環境下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不夠

  社會環境的改變導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淪為了知識的奴隸。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功利化的教育重知識技能,輕道德人文。應試教育以分數為指標、以升學為導向,學會了知識但不會做事;而職業教育則是以技能為指標、以就業為導向,學會了做事但不懂得做人。

  目前,我國大多數三年制中職學校為了使畢業生搶佔就業先機、佔領實習崗位,把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限制在一年半左右。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間裡,要學習《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聲樂》《美術》等十門專業課以及《中職語文》《中職數學》《中職英語》《普通話》等九門公共基礎課。合計十九門課程在短短的一年半內怎麼也消化不了。更何況《鋼琴》《舞蹈》《聲樂》《美術》等專業技能課的學習與訓練並非一日之功便可達到目標的。有限的時間內專業技能課的課時尤顯不足,遑論人文素養課的增加了!

  3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人文素養有待提高

  隨著學術科研專業分化的加劇,在當今的教師隊伍中,知識技能單一的專業型人才居多,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稀缺。對教育技術的過分依賴,加之教學任務的繁重,使得教師平日裡只顧得照本宣科地講授知識技能,對自身人文素養及藝術薰陶無暇顧及。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瓢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不提升其道德人文素養,不廣博自己的知識與見聞,如果其只有一桶水的話,那麼他們的學生,未來的幼師們就只有一瓢水,進而這些幼師們所培養的這些“祖國的花朵”就只有可憐的一滴水了!

  縱觀中外教育史,打好人文教育基礎的最佳時期便是學前教育的啟蒙階段。如何開展與提高幼兒教師的人文素養教育是時下學前教育專業應當著力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則關係到幼兒的幸福與前途,大則關乎國計民生與民族發展的命脈!幼兒師資的人文素養教育乃至教育方向與著力點值得國人深切的反思。

  參考文獻:

  [1]李瑞英.幼兒教育改革與實踐[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2]劉次林.幸福教育論[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