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的目的和意義
為什麼要提出創新創業呢?創新創業對於創業有何影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創業創新的意義不止於穩經濟
自從《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各地創業創新之火迅速呈現燎原之勢。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鼓勵創業創新已成為穩增長、保就業、促轉型的重要抓手,被認為是中央推進經濟工作的“一招妙棋”。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正被實踐證明,這裡不必贅言。需要指出的是,“雙創”戰略看似是個純經濟政策,其影響和意義卻絕不止於經濟領域。各地政府不應僅將其視作穩增長的短期政策工具,更要用長遠的眼光,重視其在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社會治理、保障社會公平等方面的溢位效應。
比如,鼓勵創新創業將倒逼一些地方政府轉變發展觀念。這些年,少數地方將抓經濟工作等同於“抓專案”,有的甚至異化為抓“招商引資”。在一些官員心目中,只要一年搞定一兩個大專案,GDP就有了保證、財政就有了來源、各項指標就能順利完成。為了找專案,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時要求幹部職工全員上陣,甚至還要攤派任務指標。為了上馬某個專案,有的地方不惜違反政策給優惠,違反百姓意願搞拆遷,破壞生態環境搞徵地。在這種思路引領下,經濟工作的任務似乎變得十分明確,發展經濟的政績也能較快體現出來,但發展卻留下大量後遺症,並且不可持續。
與上述思路不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則是要讓群眾唱主角,把大眾請到經濟發展的中心舞臺。政府不能再將目光僅僅盯在少數幾個大企業、大專案身上,必須徹底轉變理念,思考如何更好提供公共產品,更加科學地開展市場監管。本質上,這就是要求政府主動“自我革命”:只有破除了不合理的行政審批門檻,創業者才能順利走進市場;只有提供相對完善的社保醫療,創業者才能減少後顧之憂;只有搭建起科技、人才、融資等公共平臺,創業創新的社會成本才能降低;只有科學履行市場監管、加強產權保護,創業創新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可以預見,創業創新的大潮有望倒逼政府轉變經濟工作思路,轉變社會事務管理方式,這種作用顯然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將有助於加快不同群體和階層間的流動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諧的社會互動。從政府治理的角度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防止不同群體的相對固化和階層割裂。試想,如果農村人難以找到進入城市的通道,年輕人要獲得成功必須“拼爹”,擁有財富者可以一勞永逸,那長此以往,社會的公平公正就會遭到質疑,社會創新創造的活力也將降低。政府通過鼓勵創業創新,正是要打破這樣的固化與割裂,給一切有才能、肯拼搏、願奮鬥的人搭建公平的競爭平臺和上升通道,給他們人生出彩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將在全社會發揮巨大的示範引領意義和精神凝聚力量。
正是從這些意義上說,我們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穩經濟作用的同時,還要密切跟蹤其可能產生的其他積極效果。因此,我們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願意赴基層實現夢想而喝彩,為大量城市“白領”、“金領”有勇氣從頭創業而叫好,為已經取得成功卻再起航的二次創業者而鼓掌,更期待著政府部門能夠與創業創新者良性互動,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充滿動力與活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如何從理論和現實層面理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怎樣從實踐層面釋放創業創新活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我們特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
黨的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其作為關係國民經濟全域性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進一步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今年6月,國務院頒佈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這是認真總結國內外發展實踐經驗和理論認識的結果,符合當今世界發展實際和創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揭示了創新創業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
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後來,創新的概念和理論不斷髮展。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創新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創新主要有兩種:技術創新和社會創新。著名經濟學家諾思認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不斷互相促進的過程。相對於創新理論,創業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認為,創業是指一個人發現和捕捉機會並由此創造出新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主要標誌和特徵是建立新企業或新的組織。創業不僅僅侷限於創辦新企業的活動,在現有企業中也存在創業行為。創業者既可以指新創企業的創辦人,也包括現有企業中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
在經濟學界,創新和創業是兩個既有緊密聯絡又有區別的概念。二者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互補和替代關係,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靈魂,而創業在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活動。但創業和創新也是有所區別的,從現有的經濟理論和研究看,創新更加強調其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比較著名的是經濟學家索羅對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貢獻的定量測算。而創業的內涵更豐富,不僅有創新的內容,還涉及就業和社會發展以及公平正義。
影響創新創業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國民素質、基礎研究水平、科研基礎設施條件、體制政策環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關鍵是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壯大。從某種程度上講,推動創新發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創新,要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調動和激發人的創業創新基因。就是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創新,要大力推動創業企業發展,強化企業作為創新發動機的作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把創業、創新與人、企業這幾個關鍵要素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突出要打造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業和社會發展的引擎,不僅突出精英創業,而且突出草根創業、實用性創新,體現了創業、創新、人和企業“四位一體”的創新發展總要求,揭示了創新創業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為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研究開闢了嶄新的新天地。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反映了人類創新發展歷史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創新創業究竟應由哪些人來幹,如何選擇創業者,政府應該幹什麼,這些是我們在推進創新創業發展中常常碰到的問題。現在,有的人認為,創業是少數“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須具備這樣那樣的素質和條件。事實上,這是一種誤區。
人類社會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比如,蒸汽機革命中許多重大技術都是由技工發明的。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比如,上世紀80年代初以家庭聯產承包製為核心的農村體制改革後,極大激發了農民的創業熱情,一大批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就了今天以萬向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創業企業。此後,隨著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下海創業”,使一大批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就了今天以華為、聯想、海爾等為代表的一批創業企業。這其中許多都是“草根創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且,現在來看,許多成功的企業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進創新創業必須要改變“選運動員”的方式,應在全社會高揚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創新創業的大潮,使大量優秀人才在創新創業的偉大實踐中脫穎而出。
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堅持創新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實現途徑
在出席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時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既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科技人員的骨幹中堅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要依託“網際網路+”平臺,集眾智搞創新,厚植科技進步的社會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塑造我國發展的競爭新優勢。要把科技與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上融合起來,既要“頂天”,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著力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強化創新發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使創業企業不斷湧現和發展壯大,包括新創辦企業和現有企業的創業創新,不斷為企業這部創新發動機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匯聚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動初創企業不斷湧現和規模化發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創企業是創新的源泉。歷史上許多重大技術和發明的商業化最初都是由這些企業完成的。同時,初創企業也是就業增加的引擎。據美國一個最新的分析報告,近年來在美國新增的20%就業中創業企業佔3%。正是那些創業者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當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製造、資訊科技等領域的創業者,推動著新能源、生物、新一代資訊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解決我們全球面臨的資源環境健康等重大挑戰。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現有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的創業創新。對創業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表明,儘管許多創業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創業也可以在現有企業內部進行。現有企業特別是大企業更需要弘揚創業精神才能贏得更多的利潤和企業長久的發展,大企業由於具備人才、技術、品牌、市場等優勢,是創新發展的“野戰軍”,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表現為大企業可以通過收購中小企業使創新產品快速實現商業化,還表現為大企業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許多小企業。從我國看,目前許多大企業也正在積極推進創業創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騰訊、金髮科技、達安基因等大型企業圍繞全產業鏈需求,有針對性地創辦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創業企業並形成集聚效應。海爾提出要把企業員工由原來的僱傭者和執行者,變成創業者和合夥人,大力推進企業內部“自創業”,實現企業由出產品到出創客的轉變。
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進供給創新的重大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綜合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指對要素投入側和生產側的重大改革、關鍵性改革。核心是要通過推進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產端的改革,提升企業效益和競爭力,煥發企業家精神,創造出能夠激發消費者需求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滿足新需求,開拓新市場,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的轉換。最重要的是通過政府體制改革,讓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充分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給,增強微觀經濟活力,加速新興產業發展,又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還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在當前形勢下,要緊緊圍繞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力,大力推進政府監管、投融資、科技體制等關鍵環節和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節能環保、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的改革。比如,要圍繞培育小微企業和促進大企業創新,大力推進投融資和資本市場的改革,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大力推進能源電力、物流等體制機制改革,著力降低創業創新成本。要“放水養魚”,推動財稅體制結構性改革,降低小微企業的稅負水平。在生產側方面,要放開服務業市場準入,擴大開放,使更多新企業公平進入,增強服務業發展動力作用。要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創業創新,鼓勵廣大企業職工積極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新技術,推進工藝創新和裝置更新改造,廣泛開展技術革新,加快傳統制造業向中高階邁進。要適應當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迅猛發展趨勢,完善政府管理體制,加強人才、技術、金融等要素支撐,著力營造有利於新興企業不斷湧現和發展壯大,有利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快速商業化的良好生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進入速度變化、結構轉型和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必須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營造有利於傑出科學家、發明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不斷湧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讓每一個充滿夢想並願意為之努力的人獲得成功,實現經濟平穩持續增長、國家強盛、人民富裕和社會公平正義。
- 創新創業的目的和意義
- 外貿的英文感謝信
- 膽結石不能吃豆漿嗎飲食禁忌
- 美容洗臉步驟
- 怎麼看大盤漲跌幅榜
- 鏡子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 助殘日國旗下勵志講話稿
- 打破思維定勢的活動
- 社群檔案管理制度彙編
- 有關於科學幻想的簡單手抄報版式設計
- 找到呼吸感覺和練習氣息的基本方法_唱歌呼吸的訓練方法
- 小氣女人的面相特徵詳解
- 抽動症形成的原因
- 漫畫人物鉛筆畫圖片繪畫作品
- 表白沙畫視訊
- 託福聽力能力提升五大步驟
- 幽默搞笑群招人經典廣告詞
- 大學四級英語寫作高分攻略
- 有關在逆境中磨鍊自己優秀範文
- 微信經典說說語錄人生哲理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