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教育個案論文

  在幼兒教育階段,你會發現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及發展需求都存在差異,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採取教育策略時要因人施教,把握教育機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兒成長教育的個案研究》

  【摘要】在幼兒教育階段,你會發現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及發展需求都存在差異,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採取教育策略時要因人施教,把握教育機會,同時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更好的結合起來,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因人施教;循序漸進;感化;適時教育

  一、建立個案的原因:

  剛接手這個大班,就有好幾個老師對我說:“大三班是整個幼兒園出了名的班級,特別是那個叫吳家駿的小男孩,簡直是讓人束手無策。”“只要你稍不留神,你就等著整個幼兒園找他吧。”確實,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瘦瘦的他總是一個人在教室裡面搖來搖去,嘴巴里還一直說個不停。他的自我中心意識很強,只要別的小朋友稍微碰到他或拿了他的東西,他就會很緊張。上課時把腳放到桌子上,整個人鑽到桌子下面,乘老師不注意時跑出去,真是無所不為。

  鑑於《綱要》中提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及為了解形成這些行為的原因,我們作為教育者,更有責任去尋找恰當的方法來幫助他解決困難,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的發展。

  二、追蹤背景:

  姓名:吳家駿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2年7月

  幼兒園:揚州大學第二幼兒園

  是否獨生子女:是

  家庭經濟情況:優越

  主要教養者:父母

  家庭主要成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吳家駿是兩代單傳,與爺爺奶奶同住,深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愛,特別是奶奶,則是有求必應。爺爺是退休的大學教授,在教育孫子時難免會有點“孔夫子”的味道。

  追蹤時間:2007年9月-2008年7月

  三、研究目標:

  1、觀察吳家駿一日活動的表現,記錄其在園的特殊事例,通過自省來探究其心理***並作詳細記錄***,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適時給予正確的引導。

  2、分析同伴群體對吳家駿的互動發展的影響,探索利用集體言論、同伴友好關係來影響並帶動其進步。

  3、分析家庭教養方式對吳家駿成長的影響狀況,家園合作、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吳家駿的健康發展。

  四、措施分析:

  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兒童的心理髮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吳家駿之前已經在家裡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勢,所以若單單通過老師的力量來改變,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家長進行的每日交流***或長或短***,則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園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長期的過程,所以千萬要拋開急功近利的心理。

  吳家駿的個性很強,行為自由散漫,且自我中心意識很強,在此基礎上,我們採取了“以情動人”的措施。其次謹記教育的反覆性、長期性,給吳家駿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自己體會、改變,老師適時給予言語引導。

  五、典型案例:

  1、教育幼兒應從尊重幼兒開始。

  ***1***及時的與吳家駿進行溝通交流,讓其認識到行為的錯誤,認識到他的行為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

  ***2***舉行了“愛心討論會”,通過與本班幼兒的互動交流,讓吳家駿感受到大家其實都很關心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愛與溫暖。

  2、教育是一種影響的過程

  認識:馬卡連柯說過:“我們認為個人對個人的影響是一種狹隘的和有限的因素。我們認為整個集體就是我們的教育的物件,我們應當把有組織的教育影響針對著集體。同時我們相信,對個人的最實際的工作方式,是把個人保留在集體內,集體是個人的教師。”

  案例:天冷的時候,吳家俊早晨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靠在床上看電視。這時吳家駿的奶奶就會弄好早飯,端到床上,一勺一勺的喂吳家駿吃。

  案例:這天,在給吃完飯的小朋友添湯時,發現吳家駿的碗筷都沒動過,我就問他:“你怎麼不吃飯?”旁邊的小朋友個個叫起來:“他不會用筷子,他要老師用調羹喂著吃。”吳家駿爭辯道:“我會用筷子吃,可我就是不吃。就是不吃。”說完嘟著嘴,把頭扭向一邊。

  分析:之前他的父母也已向我反映過在家時吳家駿奶奶經常喂他吃飯,可以看出,吳家駿的這一壞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的影響。

  措施:

  ***1***我請吳家駿自己來選擇同組的夥伴,陪他邊吃邊聊,希望這種輕鬆愉悅的氛圍可以緩解他暫時執拗的心情。

  ***2***事後我與其家長溝通,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能注意到這一點,多讓孩子自己動手,養成好習慣。

  3、寓教於樂,相機而教

  ***1***多交流、體貼,主動與其交流溝通

  雖然吳家駿經常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孩子的內心還是有點膽怯,處處恭謹、害怕。我們應多關心、體貼他,用熱情的目光、親切的話語、愛撫的動作親近他,消除他心頭的顧慮。

  ***2***多鼓勵與同伴交往

  孩子最喜歡的夥伴是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他們在一起玩時無拘無束,心情輕鬆愉快,這樣交往活動本身對形成良好的性格很有幫助。我會多鼓勵他與同伴交往,參加到豐富多彩的遊戲,讓他體驗與同伴交往是樂趣,感受到集體的愛和溫暖,用同伴的熱情和快樂去感染他,使他漸漸膽大起來。

  ***3***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吳家駿是個敏感但又有些脆弱的孩子,我對他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總對他說:“你能行,一定能做到”“沒問題,再來一次”的鼓勵和支援。我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獎勵,增強他的自信心,使能樂意表現自己。

  六、結束語

  經過大班一學年我對吳家駿小朋友的跟蹤觀察,以及平時與家長的及時交流,我反覆嘗試並及時更新教育策略,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教育者、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

  事實上每個幼兒身上的個性特點、發展水平、成長需求都存在差異,這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與辛勞。作為幼兒教育者的我們,要用愛的胸懷去迎接每位幼兒,實施真正富含愛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茁壯成長,這正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使命。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