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案對計算機專業建設的有益探索論文

  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這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階段,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更加需要創新型人才。 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的逐年增多,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成為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案對計算機專業建設的有益探索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案對計算機專業建設的有益探索全文如下:

  摘 要:在分析高校大學生在計算機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所面臨困難的基礎上,提出結合校園行――音樂播放器專案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專案實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自我探知能力,提高軟體開發技能,拓展能力、拓寬知識層面。進一步發掘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專案對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的意義,提出從教學模式、科研立項、孵化基地、課程圈四個方面進行改革,重新定位創新人才的培養方案。

  關鍵詞:創新創業計劃訓練專案;課程改革;計算機專業

  0 引言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另一方面大學生“睡課堂”現象層出不窮,二者相互膠著促使教育不斷深化改革以適應人才培養的新目標。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了創業之路。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探索並建立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驗改革,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逐漸掌握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湖北省於2013年啟動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專案,提出不僅要重視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科研能力,而且也應將創新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並提供平臺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我校申請的“校園行――音樂播放器”專案被立項為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專案,該專案以Visual Studio 2008為開發平臺,選用C#作為開發語言進行Windows窗體應用程式的開發。通過專案實踐,組員對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實戰中學習前沿的軟體開發技術,整合所學課程知識、查詢網路資源、選取開發工具,無一不在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切實體會到大學生創新性計劃訓練專案對於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積極意義。

  1 計算機類課程改革面臨的問題

  計算機類專業課程對實踐性要求很高,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程式開發能力,還要具備軟體專案的整體管理理念和團隊合作精神。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完成驗證性實驗為輔。通過調研發現,高校中95%的實踐類課程其理論和實踐比例低於1:1,實踐環節嚴重不足,加之計算機專業課程被分散到在大學四年中,課程之間相對獨立分散,不利於整合性學習,學生開發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更談不上團隊合作。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1 傳統教學方式與現有人才培養目標不適應

  高校普遍採用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在絕大多數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課內實驗階段,學生多完成驗證型實驗,以C語言為例,驗證型實驗同設計型、拓展型實驗比例為8:1,教學目標並未以自主分析和創新為核心對整個課程進行有效掌控。絕大多數學生並未真正參與完整專案實踐。

  1.2 教學時長和專案不匹配

  一週4課時為國內高校普遍採用的教學形式,在學習了一定的基礎知識***通常1-4周***後,轉為一週2課時理論加2課時課內實驗的形式。對於計算機專業課程而言,實踐的緊密性與知識的不連貫性之間的矛盾容易讓學生產生不知所措的倦怠情緒,學生不能有效地深入知識體系。一週2次課的時間間隔,使得在下一次上課時不得不重新對上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課時短、間隔長導致無法用專案背景去引導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在學習時因知識的零散和抽象感到迷茫,因知識的不連貫和脫節而感到浮躁。

  1.3 專業課程分散難以整合為開發能力

  由於在大學裡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被分散到四年的課程中進行學習,課程在結構上較為鬆散。如我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定為:大一開設計算機導論和C語言程式設計,大二開設Java語言程式設計和資料庫原理、資料結構、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應用系統設計、Web應用系統設計,大三開設Hibernate、Struts、Spring框架技術、編譯原理、軟體工程,資訊保安,大四主要為選修課。由於在基礎課程階段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在軟體開發過程中一旦涉及技術上的問題就感到困難和排斥,不能進行深入的自主式學習,學習的驅動性不強。

  1.4 目標不明創新意識匱乏

  通過調研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入校選取專業時具有盲目性,並不明確自身的就業規劃方向,因此缺少學習目標和動力,惰性在三本院校表現得尤為明顯,學生創新意識淡薄。良好的創新環境氛圍的缺失,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基於應用型大學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實踐鍛鍊,在實際開發過程中不斷地自主探索新技術,通過實踐掌握系統開發的完整知識體系。

  2 創新創業計劃專案在計算機課程建設中的必要性

  《教育部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將“創業”提到一個新高度,要求各地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健全創業成果和學分轉化教學管理制度,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政策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創業的前提是具備創新意識,但是由於高校缺少創新訓練環節,學生缺乏實際創業環境與經驗,所以畢業後很難在短期內實現自己的創業理想。因此在校內提前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孵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湖北省從2013年起每年開展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包括創新訓練專案、創業訓練專案和創業實踐專案,三類專案逐步培養和鍛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創業專案不僅可以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和靈活應用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交際能力。與此同時,各高校也意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加大校級學生科研、教研專案扶持的力度,設立素質學分,支援並鼓勵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建設校內人才孵化基地;加強校企合作等。

  2.1 創新創業專案的建設內容   我院承擔了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多項專案。以“校園行――音樂播放器”專案為例,通過該專案的實施,有力的促進了專案組成員對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深入學習實踐,激發了學生對前沿技術探究的興趣。本專案具有四個優點:無彈窗無後門,安全性高;內建校園廣播和網路電臺;獨有的一鍵進入夜間模式和輕鬆休閒的動感娛樂遊戲。從選題、可行性論證、資料收集、軟體開發、執行測試,專案組成員全面感受了創業流程,將以前所學的分散的知識有機融合到實際專案中,打破了課程之間的桎梏,在實際應用中對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全面整合。對目前主流音樂播放器所採用的技術進行充分的調研並撰寫技術文件,擬定專案實施計劃,完成需求分析、軟體設計和編碼,設計測試用例及小範圍地使用者體驗調查。系統採用MVC設計模式,對於檢視層***View***進行介面的統一設計,控制層***Controller***進行統一管理,根據使用者操作傳送的命令請求一層一層的進行判斷選擇,最後呼叫模型層***Model***提供的介面響應使用者的具體操作。

  2.2 專案依託的計算機相關課程知識

  C語言、C#、Java面向物件程式設計等程式語言類課程,資料結構、離散數學等演算法類課程,資料庫系統概論、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編譯原理等系統原理課程,及軟體工程、專業英語等基礎課程的學習均為專案實踐提供知識基礎。安裝Microsoft Office Visio、Power Designer等建模工具,展開分析設計、繪圖等。專案組成員以專案為依託進行自發性探索學習,對計算機相關課程進行了整合實踐,將原本分散的課程知識匯聚到一起,不僅鞏固原有知識,而且對各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絡有了一定的掌控力。

  3 探索計算機專業建設改革思路

  德國教育宣言曾經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人們適應傳統的世界,不是著眼於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而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計算機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為以後創業積累經驗。改革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3.1 課程模式調整

  擴大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比例,可採用目前流行的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放到課外,通過慕課、微課、網路課堂等形式讓學生自學,而將專案引入課內進行討論,學生在實踐時產生疑問,以疑問帶動討論,激發學習興趣。翻轉課堂時間以4個課時為宜。

  3.2 鼓勵大學生科研立項

  高校應多鼓勵在校大學生參與校內,省級,國家級科研專案、創新創業專案的申報,校內申報條件可適當放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大一新生跨年級、跨專業進行聯合專案的申報。

  3.3 建立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基地

  校內建設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基地,引入企業支援,迎合市場需求,找準切入點,實現專案推出的產品市場化,以產品保障專案進一步完善。在大三階段可挑選部分學生率先進入基地,參與企業級專案的實踐。

  3.4 建設計算機專業課程圈

  由於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群體系龐大,不利於對低年級學生開展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提出課程圈的概念,即針對每個年級設立不同課程圈,相關課程組成

  圈,圈圈環繞形成整個計算機課程群。圖1表示課程圈詳圖。圈與圈之間用課程設計相連,課程設計採用企業工程師和專職教師聯合授課的形式。大一學生可圍繞C或者Java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完成不帶介面的簡單專案,如運動會計分系統、校園歌手大賽系統、銀行系統等;大二可進行Web專案實戰,如教師工資系統、物業管理系統等;大三下學期部分學生可進入企業扶持的校園孵化基地;大四爭取所有學生進入孵化基地鍛鍊。

  4 結語

  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專案實踐,需綜合運用已學過的課程知識,在團隊協作和溝通中相互促進。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創新創業專案實踐訓練的角度,為今後的計算機建設改革提供了思路,對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桂蘭,覃志東,董國勝,陳捷.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對軟體工程課程的積極意義[J].計算機教育,2012,***12***:5659.

  [2]曹劍輝,周合兵,羅一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8***:195198.

  [3]陳洋,閆達遠,明道福.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396.

  [4]李海霞,楊清林.應用型本科高校實施大學生科研創新專案的探索與建議[J].價值工程,2012,***18***:254255.

  [5]魏宇翔.創新專案對工科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1,***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