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專業技術論文發表

  隨著林地流轉加速,林業生產逐漸規模化發展,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開始迅速壯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林業專業技術論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林業專業技術論文篇一

  林業播種育苗技術

  摘要:在林業生產中,苗木的播種育苗工作非常重要,林業工作者應當認真掌握運用好這項育苗技術。本文著重介紹苗木的播種育苗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 播種育苗 技術

  一、播種前準備工作

  為提高播種質量,保證早出苗、出全苗,播種前要做好整地、做床做壟、土壤消毒、種子消毒等準備工作。

  二、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的目的是消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蟲。一般常用燒土法和藥劑處理。藥劑處理常用五氯硝基苯、五氯硝基苯混合劑、敵克鬆、硫酸亞鐵、辛硫磷乳油等。

  五氯硝基苯是有機氯殺菌劑,能有效防治鬆苗立枯病。75%五氯硝基苯可溼性粉劑每平方米用3-5克,於200倍細沙土混合均勻製成藥土。播種前1-2天把藥土均勻撒在床面上,然後用平耙將藥土與苗床表土混拌,平整床面後播種。五氯硝基苯對人畜無害,使用安全。

  三、種子消毒

  用75%五氯硝基苯粉劑拌種,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0.3%,每公斤種子用2-3克藥,最好先於10-15倍細沙混拌配成毒土,再進行拌種消毒。拌種後堆起封閉一晝夜,再進行種子催芽或播種,效果良好。

  具體做法是先把種子噴溼,然後把每公斤種子與100克鉛丹粉充分混拌,直到全部染成紅色為止,晾乾後播種。

  為防止種實***如橡實、板栗等***被動物偷食,採用磷化鋅拌種,播前每公斤種子用100克植物油,在加入80-100克磷化鋅粉充分拌勻,處理後種子稍加陰乾既可播種。此藥有毒,注意防護。

  將經過水選、消毒的種子用水浸泡7天,每天攪拌和換水。種子充分吸水後撈出與2-3倍細沙***用手撰成團,但不出水***拌勻下窖,或一層種子一層溼沙,種沙厚度不超過1米。上面再鋪20釐米厚的沙子與地面平,上填土堆成1米高的土丘。窖內每隔1-2米設一同氣孔,可在通氣孔內放入溫度計,在窖的周圍挖小溝,以利於排水和房動物危害。來年春天播種前2-3周將種子從窖中取出,篩選後放在通風好、陽光足的地方晾晒,每天翻動,少量噴水保持溼潤,當有一半種子咧嘴時播種。

  四、防止鳥、獸害

  由於針葉樹子發芽出土後子葉帶有種殼,即頂殼出土,容易遭受鳥類啄食。可用鉛丹在播種前把種皮塗成紅色,以防鳥害。

  五、播量

  播種量是單位面積上***或單位長度上***播種種子的重量,有時大粒種子則以粒數來表示。一般應根據樹種、種子質量、圃地的自然條件以及育苗技術等來決定。如果種子質量差,圃地自然條件差,育苗技術水平低,應適當加大播種量,以保證單位面積產苗量。

  可按下面公式計算播種量:X=10NP/EK式種x是每平方米或每米長播種溝播種量***克***;N是每平方米或每米長播種行上計劃產苗量***株***;K是場圃發芽率***%***;P是種子的千粒重***克***;E是種子淨度***%***;10為常數。由上式計算出的數值是理論值,應用時加15%的損耗數,即得需要的播種量。

  六、苗木密度

  苗木密度是單位面積***或單位長度***上苗木的數量。確定苗木密度,原則上是在不降低苗木質量的前提下爭取獲得最多的苗木。不同樹種或同一樹種不同苗木種類,不同苗齡要求的密度不同。生長快、苗齡大比生長慢、苗齡小的苗木密度小些,如闊葉樹比針葉樹苗木密度要小。同一樹種的苗木,由於土壤、氣候條件和育苗技術水平等不同,密度也不一樣。在土壤、氣候條件好,水肥充足、育苗技術高的情況下,要比相反的情況密一些。

  七、人工播種

  中、小型苗圃多采用人工播種。用手推播種磙比手工播種提高工效4-5倍,兩人操作,每天可播種中、小粒種子20畝左右,如落葉松、樟子鬆、油松等。手工播種時,先劃線定行距,然後用開溝器開溝播種。如用苗床撒播,兩人一組分別在苗床兩側用手撒播,先稀播,後補播。揚、柳等小粒種子,播前可用適量沙子混合。如條播,可先在苗床***或壟***上開溝或划行,開溝的深度依種粒大小和土壤質地而定。開溝後順著劃定的播種行方向手工撒播。各環節要配合緊湊,互相銜接,才能保證播種質量。

  八、出苗前灌溉

  播種前要灌足抵水,播後墒情好儘量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引起表土板結。如氣候乾燥、土壤水分不足,應適量澆水。有覆蓋物的澆水可少些,覆土厚的大粒種子儘量少澆水。楊、柳、樺等小粒種子少量多次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溼潤為宜。

  九、出苗前鬆土除草

  在種子發芽和幼苗出土前後,一旦出現土壤板結和雜草應及時進行鬆土除草。鬆土除草時,不要碰動種子和損傷幼芽,可進行行間鬆土除草,覆土厚的可進行全面的淺層鬆土,但深度要比覆土厚度淺一些。最好在雨後天晴或灌溉後進行鬆土除草,易於作業並能保持水分。

  十、苗木遮蔭

  苗木遮蔭是為了降低地表溫度,減少苗木本身的蒸騰和土壤水分蒸發。遮蔭方法很多,生產上普遍應用的是搭遮蔭棚,在苗木周圍打木樁,然後拴上粗鐵線,上鋪遮蔭網***透光度50%-60%***,這種方法透光均勻,保持土壤溼度好,但成本高。在不影響苗木生長的情況下,儘量縮短遮蔭時間。

  十一、出苗後灌溉和排水

  灌溉時間和量應根據樹種、苗木生長髮育時期、苗圃氣候和土壤條件來定。小粒種子灌溉次數多些,中立粒種子適當少些,大粒子儘量少灌溉。幼苗生長初期,必須是表土經常保持溼潤,適當增加灌溉量,減少灌溉次數。苗木速生期,採用少次多量,一次關透的方法。苗木生長後期,防止貪青徒長,應停止灌溉。灌溉時間儘量再早晨、傍晚、夜間。

  十二、出苗後鬆土、除草

  除草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在苗木生長初期,需要精細撫育,要及時鬆土除草每隔10-15天進行一次,速生期每隔15-30天進行一次,苗木生長後期,應停止鬆土除草。鬆土除草工作最好在雨後或灌溉後進行,既省工又達到保墒的目的。向苗床***壟***溝灌水。因水的比熱較大,冷卻慢,結凍時放出大量熱,能提高地溫2度以上。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林業專業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