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專業技術論文

  電氣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工業發展的血液,在各個行業領域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電氣自動化技術***新能源方向***課程體系研究

  摘要:為了滿足新能源產業的迅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本文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工作崗位分析為依據,結合風力發電機的結構和學科課程體系的優點,建立了具有工作過程特徵的課程體系,探索了課程體系建立的途徑。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技術 工作過程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13

  1 引言

  以風電開發利用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得到了快速發展,河北張家口地區的併網容量達到了550萬千瓦。在風電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風電技術人員嚴重短缺。儘快培養專業人員滿足新能源產業對人才發展的需要,是高等職業院校面臨的迫切任務。

  通過風電生產企業走訪,調查企業員工的專業背景和企業員工的工作崗位,發現從事風電行業的人員大多數具有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技術的學習背景。企業急需的人才素質要求與我校的電氣自動化技術示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有很多相近之處,因此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培養方向進行調整,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儘快培養滿足風電行業需要的人才。

  2 課程體系的建立

  2.1 把握的幾個概念

  課程體系是職業能力培養的載體,課程體系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保證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必須把握好“職業技術教育”、“工作過程”、“學科課程體系”三個概念。這三個概念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也是課程大綱編寫內容。

  2.2 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路

  課程體系的建設基本思路是:通過企業行業專家走訪、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研討,分析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主要工作崗位和崗位工作任務,同時結合崗位職業能力,完成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通過實踐專家討論提煉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同時參照風力發電機的結構和維修電工的國家職業標準形成課程體系。

  2.3 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我校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主要從事的工作崗位有電氣裝置安裝執行維護工作和從事企業供配電企業的裝置安裝、除錯和執行維護工作。對於風電裝置的執行與維護等工作崗位屬於供配電裝置的安裝、除錯與執行維護。按照工作崗位,分析工作任務,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好課程,同時兼顧職業能力分析。

  2.4 電氣自動化技術***新能源方向***課程體系

  學科課程體系是按照學科系統化知識系統,按知識邏輯順序排列課程,有利於知識的傳授,但是缺少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習內容與職業聯絡不緊密。顯然學科課程體系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是以職業行為的工作過程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組織課程,真對性較強。由於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實施條件的限制,根據實際情況將二者有機結合,建立了課程體系。

  整個課程體系按照課程的特點、課程在人才培養的地位和作用分為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理論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工作過程特性的課程和集中實踐的理論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包括英語、數學、體育等課程;工作過程特性的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包括PLC系統的程式設計與除錯、供配電系統的維護、風力發電機的執行與維護等課程;集中實踐的理論課程包括電力拖動系統、過程控制系統、電機與拖動等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由獨立實踐課程、工作過程特性的課程和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組成。獨立實踐課程包括金工實習、頂崗實習等綜合實踐課程;工作過程特性的課程是培養職業能力的主要課程;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比如電子工藝實踐、CAD實踐等課程。

  3 課程體系的特點

  3.1 公共課程、職業課程交融互補的課程體系

  公共課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手段。公共課程是為職業課程服務的,可以將公共課程與職業課程有機結合,改變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的認識。例如:將英語教學過程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突出英語在專業課中的應用,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

  3.2 將職業資格內容課程化的課程體系

  將高階維修電工職業證書考核的內容融合到專業課程之中,將職業資格內容課程化,並以課程方式進行組織教學。

  3.3 以實踐與理論交融的課程體系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是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課程體系,針對性較強,培養的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但是目前的教學條件都是從學科課程體系發展而來,還不適應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要求。為此兼顧兩種課程體系的優點,形成了實踐與理論交融的課程體系。

  3.4 具有工作過程特徵的課程體系

  根據課程的教學特點、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課程的教學條件,將職業核心課程確定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這些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按照工作過程的六要素建立課程標準,採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法實施工作過程的六個步驟。

  3.5 以工作物件的結構開發課程的課程體系

  由於新能源發展的起步較晚,可參考的資料少,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開發過程為依據,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的素質滿足風電行業崗位能力的需要,在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風力發電機的結構。根據風力發電機的結構涉及的知識開設了風力發電機的結構與維護課程,同時開設了新能源概述課程。

  4 總結

  依據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崗位工作任務分析、風力發電機的結構分析、崗位職業能力結合學科課程體系的優點,建立了具有工作過程特徵的課程體系,為儘快培養滿足新能源行業需要的人才,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姜大源.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2]蔣慶斌,徐國慶.基於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專案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22***.

  [3]徐國慶.專案課程開發的核心技術[J].職教論壇,2005,***7***.

  [4]馬樹超.職業教育大發展需要新的理念和行動[J].教育發展研究,2005,***12***.

  作者簡介:羅振成***1974-***,河北遷西人,工學碩士,講師,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技術、PLC技術,河北張家口 075000

  張桂枝,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000

  篇二

  電氣節能技術與電力新能源的發展應用

  【摘 要】電氣節能需要電氣產業在大戰略上在高科技節能技術上加大投入,積極推廣相關產品,努力鑽研前沿節能技術,培養電氣節能領域的高素質人才,電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工業發展的血液,在各個行業領域中。電力資源消耗所佔的比重最大。如何在電網輸電等環節中把電能消耗降到最低;和開發利用新能源,是我國順利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關鍵。電氣節能需要電氣產業在大戰略上在高科技節能技術上加大投入,積極推廣相關產品,努力鑽研前沿節能技術,培養電氣節能領域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電力節能;新能源;開發

  1 電氣節能措施

  1.1 運用新型節能技術減少電能消耗

  1.1.1 分散式供電技術

  分散式供電是相對於集中式供電而言的,是指將發電系統以小規模***數千瓦至50MW的小型模組式***、分散式的方式佈置在使用者附近.可獨立地輸出電、熱或***和***冷能的系統。較傳統的集中供電,分散式供電沒有或者很低的輸電損耗;另外分散式供電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既節能又環保。

  1.1.2 電力蓄能節能技術

  電力蓄能節能技術是電力需求側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以中央空調蓄冷技術、中央空調餘熱回收蓄熱技術、空氣源熱水熱泵蓄熱技術和電爐鍋蓄熱技術為代表的蓄能節能技術的應用,把電轉換為其他能量儲存起來,供需要的時候使用。電力蓄能節能技術,可把用電低谷時的電能轉換成其他能量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釋放使用,有效解決資源浪費問題.提高發電裝置利用率。

  1.2 通過改造電氣裝置減少電能消耗

  1.2.1 變壓器的改造

  推廣使用低耗損變壓器。在整個電網當中,為了適用不同使用者對電力的需求,必須要用電壓器將電壓分級輸入,大量的變壓器的使用,必然造成總功率的損耗。因此將變壓器的損耗降到最低是實現供電系統的節能措施之一。採用非晶合金鐵芯的變壓器。噪音低、損耗低,空載損耗是常規變壓器的20%,而且維護簡單,執行費用低,因此推廣適用低耗損變壓器可是有效降低總功損耗。

  變壓器引數優化。在傳輸電量相同的條件下,通過擇優選取最佳執行方式和調整負載,是降低變壓器電能損失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變壓器執行過程中,加強供、用電科學管理。即可達到節電和提高功率因數的目的。每臺變壓器其容量、電壓等級、鐵芯材質不同,所以有功功率的空載損失和短路損失,無功功率的空載消耗和額定負載消耗的引數各不相同。因此選擇變壓器的引數和優化變壓器執行方式可以從分析變壓器有功功率損失和損失率的負載特性入手。選擇引數好的變壓器和最佳組合引數的變壓器執行,可以降低能耗損失,達到節能目的。

  1.2.2 優化電網配置

  在電網中通常會有大量無功電流,這直接導致線路損耗增大,變壓器利用率降低,使用者電壓不穩定。無功補償是利用技術措施降低線路損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時,做到無功功率的合理分佈。無功補償優化是通過凋整電網中無功電流的分佈,從而達到降低網路的有功功率損耗,並使電壓水平保持最好的目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在高壓無功補償技術方面,開發出的新型低壓和高壓無功動態補償裝置,已經研製成功並應用到大中小型變電所。新型動態補償裝置,計算機系統控制,實現了無接點化.不產生諧波,無合閘同流;同時有效減小電壓閃變和防止系統振盪。並可分相補償.從而達到減少電網能量消耗,提高供電質量的效果。

  1.2.3 降低線路損耗

  當電能傳輸時,在電路網路中就產生功率損耗,一般來說,其與線路的長度和負載的大小相關聯。因此,應當儘量提高系統的功率因數、減少導線的電阻,從而降低其損耗。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線路路徑的選擇要合理。為減小導線長度,線路儘可能不走彎路,儘量走直線:②合理選擇導線截面積:導線的截面積大小的確定應根據電流指標與經濟條件來確定。對於線路較長的電路,在滿足電流以及電壓降要求的情況下,可使導線的截面積加大1~2級:③合理確定電氣用房所在的位置。其遵守的基本原理就是儘量減小供電路徑。

  1.2.4 空調系統的節能

  公共建築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至少佔建築總能耗的50%以上,系統節能潛力巨大。具體應遵循一下原則:機電裝置啟停優化控制;變風量、變流量系統最優控制:冬夏季部分負荷時水泵分設控制:與冰蓄冷相結合的低溫送風系統控制:引數設定節能控制,包括溫度標準設定、焓值控制、利用室內C02濃度控制新風量等。

  2 電力新能源的開發

  面對當今國際社會嚴峻的能源形勢,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把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十一五”時期能源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新能源產業目前呈現良好的發展前景,預計到2015年所規劃的新能源提供的電力、熱水和燃氣終端能源產品的總量將達到4300萬噸標準煤,並將直接拉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明顯的環境效益。新能源的發展現狀有機遇更有挑戰,技術與經濟問題並存。

  2.1 風能

  就風電而言,我國規劃的風電基地所在地區電網規模偏小,需要依託更高電壓等級、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因而由此帶來了複雜的電網技術和經濟問題。大規模發展風力發電,使我們不得不面對系統調峰調頻問題。目前,我國平均峰谷差約為30%,部分地區達40%,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大:而系統調峰主要依靠煤電。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將使得系統調峰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2.2 太陽能

  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發展也亟待社會的支援。以天和家園太陽能試點工程為例,若要收回投資成本,則每千瓦時上網電價應高於3元,遠遠高於煤電的上網電價:如按現行居民用電價計算,收回投資成本需100年以上。雖然我國光伏產業產品組裝能力躋身世界前三,但晶體矽提純、鑄錠切片、逆變控制等核心技術卻被國外壟斷。中國的光伏產業“兩頭在外”智慧財產權掌握度不高,實質上是受制於國外研發企業為其“代工”。雖然我國新能源的發展形勢總體上良好,但其事業起步晚、發展快,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完善,標準體系不夠健全,與電網及其他電源的發展不夠協調。

  2.3 大力發展新能源有助於共建和諧社會

  ***1***大力發展新能源可以解決能源危機、緩解運輸緊張局面。即使新能源短期內難以佔據能源市場的主要份額,但卻可以很大程度減輕用電壓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電煤緊張的局面,不會出現為了搶運電煤中斷其他貨物的運輸造成的運輸緊張。

  ***2***大力發展新能源有利於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新能源的迅速崛起將使人們對化石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減少,小煤窯的開採就會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也會降低。火力發電對大氣的汙染也會減輕。

  ***3***大力發展新能源可以減低通貨膨脹。新能源作為能源的重要提供者後,對傳統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就會大幅降低,煤和石油的緊缺情況會得到改善:一旦煤的價格下降,電力的價格就會下降,工業產品價格就會下降。隨之許多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也可能下降。

  3 結語

  我國目前主要還是火電和水力發電為主,消耗的電能很大,而且也存在著一定的環保問題,這就要求電氣產業做好節能降耗工作,就要考慮降各種主流電能開發方式的效益,採取一系列實用措施來降低能耗。在進行電氣節能的同時,前提還是要保證能源的供應能夠滿足實際需要,不能單純地追求降低能源損耗而損害了集體利益。作為電氣產業的工作人員,需要認真研究電氣節能的新技術、***下轉第61頁******上接第88頁***新方法,努力為我國電氣節能和新能源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曉英,張曉路.淺析我國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J].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10,7.

  [2]王爭.變革:節能從方案設計開始――建築方案的節能設計[J].安家,2009,08.

  [3]夏逸平,夏禹,華雪.綠色節能建築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方向[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