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機械裝置維修技術

  建築企業應該把機械裝置的維修管理提高到企業的狠心競爭力來發展,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能夠長久穩健的發展。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淺談

  【摘要】建築工程機械的廣泛應用,不僅加快了工程施工進度,而且提高了施工質量。然而,建築工程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制約著工程機械使用效能的充分發揮。本文淺談建築工程機械裝置的維護技術。

  【關鍵詞】建築;機械裝置;維修技術

  中圖分類號:TU69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築機械的維修與管理

  解決當前機械裝置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是增強施工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環節。但由於在施工企業中,對機械裝置管理普遍存在重使用、輕管理的思想,使其管理、使用與維修保養均存在不少問題。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目前大多數施工企業雖然都實行定人定機制度,即每個操作人員固定使用一臺機械裝置,但卻忽略了定人保養制度,沒有把機械裝置維修保養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落實到個人。正因為如此,操作人員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維修人員也是馬虎應付了事,每當機械裝置出現故障,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往往互相推卸責任。這樣,不但影響了產量、質量,也增加了維修費用和運轉費用,降低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2.不少專案負責人只考慮眼前利益,沒有從長遠打算,短期行為嚴重,只注意產值與效益掛鉤,在裝置管理使用上表現為“重用輕管”,為了趕工期、搶進度,而不惜拼裝置,造成機械裝置常常處於超負荷狀況工作,或帶“病”作業,甚至違章操作,其結果是該下程專案完工後,機械裝置嚴重磨損老化,而調運到新工程又需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費用進行維修,造成施工工期貽誤,專案部之間在維修費用上互相推諉,固定資產無形流失。

  3.裝置維修“滯後”,浪費嚴重。***1***由於目前大部分施土企業還未能有效地實行點檢制度等保養措施,裝置維修管理往往侷限於“事後維修”,“預防維修”意識不夠,對裝置的故障及劣化現象未能早期發覺、早期預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財力不必要的浪費;***2***施工企業機械裝置“浪費維修”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個別維修人員為了貪圖方便,對一些仍有很大修復價值的舊件不加以修復利用,任憑其主觀隨意地報廢,更有甚者,不考慮其它裝置的整體效能,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得過且過,只要機械能動就交差了事,結果也只會是事倍功半。

  二、建築機械維修保養經濟效益分析

  評價機械裝置的維修質量,重要的經濟指標應該是機械的壽命週期費用,即機械裝置的原始費用與使用費用的總和。建築機械裝置在整個使用過程中可藉助維護保養和修理等方法進行多次修復。要想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應從維修和保養兩方面考慮如何延長機械裝置的使用壽命。所以應建立施工機械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適時修理,用專案修理來代替大修。

  1.改善裝置維修體制,降低裝置故障停機時間,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機械效率和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按需修理是現代化維修方式的主流。裝置維修是對故障裝置進行修理,以恢復裝置正常功能的過程。裝置維修分為事後維修,預防維修和狀態維修等維修方式。

  2.與定期維修比較,狀態維修是一種更科學、更合理的維修方式,它既能保障裝置的良好技術性能和技術狀態,又避免了維修過剩和維修不足,使經濟效益到最優。大力推行狀態監測管理,執行以“八定”***定人、定點、定量、定週期、定標準、定表格、定記錄、定流程***為主要內容的裝置點檢制度,並依據點檢記錄和看、聽、觸等手段,以及其它各種檢測、測量、監視儀器和儀表所提供的技術資料,同時考慮裝置的執行環境條件及執行歷史,對裝置的現狀做出評估或故障診斷,以確定下次維修的內容、方法和時間,逐漸、自然地實現了裝置維修方式由定期維修向狀態維修的過渡與轉換。在推行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的同時,在施工現場推行以“定點、定質、定量、定期、定人”為內容的潤滑“五定”管理,實行標準化作業,大大改進了裝置的執行狀態,為實行裝置的狀態維修創造了條件。

  3.根據裝置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在對裝置進行維修的同時,適時地進行裝置的區域性技術改造和更新,可以花費較少的資金,提高裝置的整體效能,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我國眾多施工企業中,有相當數量的裝置存在陳舊、老化技術性能落後等問題,但由於受資金限制,在短時間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故採用狀態維修與技術改造和區域性更新相結合的方法,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三、做好建築機械保養與維修工作的對策

  1.裝置保養與維修當以預防為主。以預防性維修為主,即在裝置故障發生前,按照裝置的大、中、小型維修計劃或相應的技術規定進行維修保養,以保證裝置正常執行,使生產順利進行。對於主要生產裝置,在日常巡檢中做到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整改,以避免造成裝置停機故障而影響生產等隱患。為了確保車間正常生產,把需要檢修的裝置均放在節假日,這樣對裝置進行必要的檢修是非常科學的,避免了由於檢修裝置而使車間停產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2.採用適用的維修新技術。根據裝置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在對裝置進行維修的同時,適時地進行裝置的區域性技術改造和更新,建立專業分工的維修體制,配備先進的維修機具,掌握維修新技術,培育維修質量好、工期短的維修能力;對燃料、潤滑油料實行科學管理,根據油質化驗結果確定使用期。這樣可以花費較少的資金,提高裝置的整體效能,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我國眾多施工企業中,有相當數量的裝置存在陳舊、老化、技術性能落後等問題,但由於受資金限制,在短時間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故採用狀態維修與技術改造和區域性更新相結合的方法,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3.保養與維修相結合。維護保養是修理的基礎,修理是維護保養的保證,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做好裝置的維護保養工作,及時處理髮生的問題,隨時改善裝置的技術狀況,防患於未然,把事故消滅在發生之前,就能穩操主動權。大量事實證明,機械維修保養工作做得好與壞,很大程度上直接關係到機械能否正常執行,能否充分發揮效能和壽命,關係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生產安全。同時,維護保養工作做得好壞,也直接影響到機械裝置修理的次數和程度,必須引起施工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應當制訂機械維修保養規程,強制執行,並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來保證。工程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目前仍舊堅持傳統的清潔、緊固、調整、潤滑和防腐。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企業應儘可能地將狀態監測與維護保養工作結合起來,提高維護保養工作的科技水平。

  4.加強維修人員培訓。企業可以針對維修技術的薄弱環節,選擇有主動性、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中高階人才參加國家和行業主辦的高階技術人才培訓;或是從工程機械生產廠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聘請專家為本企業有針對性的培訓;或是直接參加工程機械生產廠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舉辦的學習班。然後由這些高階技術人員再負責對企業內部一般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培訓,再由一般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對機械操作手培訓。企業培訓要堅持系統性原則,要有組織計劃地、系統地補充和更新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並要緊密聯絡實際,採用分階段逐步提高的辦法培養出知識結構合理,能適應現代化裝置管理與維修的專門人才。

  綜上所述,在各行業都遭遇經濟危機的當今,建築行業的大大小小的各級企業,都需要以科學管理來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築企業應該把機械裝置的維修管理提高到企業的狠心競爭力來發展,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能夠長久穩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來順.關於工程機械管理維護的幾點思考明[J].山西建築.2008

  [2]劉幼光,黃正.淺析裝置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西冶金.200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