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共圖書館與新農村文化建設論文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多層次、多方面地提高他們的資訊需求滿意度,培育造就出社會主義新型農民。而公共圖書館旨在通過向全體公民提供各種表現形式的文化知識資訊服務,以此來滿足公民獲取學習資源、享受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公共圖書館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公共圖書館與新農村文化建設全文如下: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發展。在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只有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素質,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才能在總體上提高新時期農村的建設。在現如今的社會發展中,城鄉的經濟差距較為嚴重,這種現象的出現和農民的素質以及文化程度有著直接的關係,但是如果在農村建設公共圖書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這種現象進行改進。本文主要對公共圖書館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關係進行論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新農村 文化建設

  文明社會的標誌就是公民享有一定的文化權利。但是在我國的農村,一些農民的思想意識還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對於基本的現代文化生活沒有充分享有,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建立公共圖書館可以對新農村的文化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只有努力提高農民的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才能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水平。

  一、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上,積極地引入一些經濟專案,而忽視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於地方進行規劃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設施的設定。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對農民的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溝通人際關係,提高農民自身的素質。可見這些方面的意義是經濟類的活動無法實現的。農民的意識要超前,接受社會發展的最前沿資訊,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對於鄉風的建設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另外,現在農村所具有的文化資源和新農村的目標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在公共的文字圖書館或者在音像圖書館的建設方面還不是非常完善,有些農民對於知識的渴望較為強烈,但是書籍的市場價較貴,出現了農民看書難的問題。因此,這種問題亟待解決。

  二、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對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建設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新農村建設中的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的小康社會的建立。因此進行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能夠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程序,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整個農村的全面進步。同時,由於農村的人口眾多,加強圖書館的建設,可以增強農民的整體素質,對社會秩序的完善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可以有效地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要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工作轉向農村。

  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努力處理好農業、農民和農村三者的關係,同時新農村建設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文化是民族之魂,特別是農村文化的建設,可以起到固化、整合作用。所以,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另外,農村文化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關係。進行農村的文化建設可以對農民的思維和習慣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公共圖書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應發揮的作用

  目前,我國新農村文化建設該如何開展?公共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怎樣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新農村又需要什麼樣的新文化呢?筆者認為,應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圖書室、文化站等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加強對基層文化工作者開展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可採取指派圖書館主要業務部門直接掛鉤鄉鎮圖書室負責業務指導或跟班學習等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培訓和指導方式,培養一批熟悉農村文化現狀,熱愛農村文化工作,關心農民文化生活,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基層文化工作者;激發農民進行文化建設的熱情,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

  ***二***普及網路知識,建設共享工程的網路平臺。當前,應大力普及網路知識,讓農村少年兒童瞭解網路,學習網路技術;應設立新農村建設網站平臺,建設萬村書庫工程,加快實施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引導農民及子女掌握現代科學資訊科技,服務農村、建設農村。

  ***三***構建田間文化鄉鎮圖書室,讓農民成為農村文化的主人。一方面,開展圖書室、閱覽室、文演室、健身室等不同檔次的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建立各種民間文娛團隊,開辦田園學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進行全面的業務指導,採取“託管式”的方法,派專業人員分片管理,以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讓農民成為農村文化的主人。其中,可按照“政府推進、社會主辦、多方參與、群眾自助”的基本方略,從實際出發,堅持國辦、民辦、多元籌資辦館的原則,依靠社會力量,採用引導鼓勵、資助、扶持等多種辦法,興辦形式多樣、方便群眾的基層圖書館***室***,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教育的需求。

  四、加強農村圖書館建設的途徑

  ***一***加強農村圖書館建設,逐步形成網路

  整個區域圖書館之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封閉、各自為政、協調困難的局面。如農村圖書館隸屬於鄉鎮文化站,因文化站工作範圍寬泛,加之不少地方經費不足,政策不到位,農村文化隊伍待遇低且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圖書館難免淪為其附帶的職責,導致了一些農村圖書館難以為繼。由於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係,縣級公共圖書館對農村圖書館的扶持與幫助顯得非常有限,可以說是有力使不上。因此,體制不順和合作機制創新的缺乏己影響了圖書館整體功能的發揮和農村圖書館的發展。   1.加強村圖書館***室***的建設

  村圖書館***室***是農村圖書館的基礎。它是直接向農民提供資訊服務的前沿陣地,是公共圖書館在農村的延伸。對於它的建設要從本村實際出發,結合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特點,有的放矢,創辦具有地域特色、行業特色的圖書室。本鄉鎮、村工農業生產專業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的用書應當成為當地圖書室重點收藏用書,要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藏書體系,真正滿足本地區農民的需求。

  2.逐步實施圖書館***室***網路建設

  農村圖書館***室***網路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首先要制定具體的規範,要完善基本設施,規範基本制度;其次,縣、鄉、村三級都要重視農村圖書館***室***的經費投入,設立專項經費,用於添置設施、裝置、購入圖書。

  ***二***建立實施“圖書交換流通工程”

  目前,在不少地方,圖書館把藏書視為各自私有財產,只藏不用,不注重發揮其效益,不僅不利於公共圖書館建設,而且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公共圖書館要積極轉變觀念,要在定位服務農村上下一番工夫。應建立以縣級公共圖書館為中心,鄉鎮圖書館為分中心,村圖書館***室******文化站***為基層服務點的三級圖書資訊服務網路。走下去,瞭解農民朋友想看什麼書,並根據其需求,把書送到各鄉鎮甚至各個村,讓村級圖書室與全縣各級圖書館進行圖書流通,讓各級圖書館館藏圖書與農民朋友實現“零距離”,把閒置的資源利用起來,這樣既節省了資金,也拓寬了服務面。

  ***三***普及網路知識,縮小數字鴻溝

  目前,在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利用方面,我國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非常大。農民由於所受教育程度有限,利用數字化資訊資源的技能較低,難以在網路環境下獲取資訊,這會造成新的貧窮。農民作為最需要得到資訊保障的資訊弱者,缺少利用網路資訊服務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這一社會群體的資訊保障仍然必須由公共圖書館這一機構來實現。

  五、總結

  公共圖書館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具體的建設中,要根據農村的具體情況來採取科學合理的措施。由於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重大,所以必須要在農村實現文化資訊的共享。這是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關鍵,這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