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心理健康不僅關係到大學生個體正常學習、生活與成才,而且還影響到我國新世紀人才群的總體質量,影響到“科教興國”戰略能否實現,影響到中國綜合國力能否有效提高,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心理諮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讓學生通過網路平臺去傾訴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師或者心理諮詢師尋找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網路,是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網路具有開放性與虛擬性,更具有互動性與針對性。網路的出現,讓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更加便利,也給社會發生帶來了一些挑戰。對於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講也是一樣,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滿足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發展需求,做好傳統教育模式與網路教育模式的結合。正確應用網路環境,才能讓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一、基於網路環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在網路環境的支援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視教育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網路環境下,調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只有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有效結合現實與虛擬環境。

  網路環境具有虛擬性,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將實際生活與網路世界結合為一體,建立一個完全健康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全面與準確地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在第一時間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讓老師採取有效的策略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視教學中的互動。

  互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路環境的支援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發揮網路互動性特點的措施。充分利用網路環境的互動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全面精細的解答,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師要在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同時,提供一些個性化與人性化的服務,讓學生意識到網路環境的優勢,認可網路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於網路環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空間的擴充套件。利用網路平臺上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開展教學,會讓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度快速提高,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展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條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然利用傳統說教式的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的積極性。傳承傳統教學模式的精華,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網路技術進行結合,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創新性。將網路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高職院校可以讓學生在網路平臺上進行選課,利用網路平臺收發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作業,制定電子學習計劃。教師可以在公共網路平臺上上傳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視訊,與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資源的分享,提高教學成效。

  ***二***做好網路心理健康調查。

  心理健康調查,是心理健康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應當是具有針對性的調查,教師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需求與心理問題,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並在第一時間進行改正。教師可以利用網路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訪問某個網站,填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並有效提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有效統計,分析當代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一次完整的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瞭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讓教學內容選擇更有真實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開展網路心理健康測試。

  心理測試,是讓學生了解自身心理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所謂心理測試,就是在一定的系統支援的基礎上,對人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數量化處理,通過人們對於某一個問題的處理方式並分析這些數量化的特徵,並做出科學的心理分析的過程。網路心理健康測試,就是藉助網路平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試與評價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路平臺上進行自主測試,發揮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促進學生自主尋求心理上的幫助,讓學生自主解決一些微小的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無形實施。

  ***四***落實網路心理諮詢服務。

  心理諮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讓學生通過網路平臺去傾訴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師或者心理諮詢師尋找幫助。心理健康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網路平臺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緒,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提高其社會競爭水平。網路心理諮詢服務是具有完全保障的,有利於打破距離障礙,更具快捷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線上心理健康服務、***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程度。總結綜上所述,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也有許多成功經驗。當今社會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也得到了更多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利用網路條件,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吸引高職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運動處方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用的實驗研究胡小浪華東師範大學2007-04-01

  2、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華傑西南師範大學2002-04-01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論文

  摘要:學生的教育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組成,且學校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堅強後盾;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範的重要意義

  從理論角度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屬於心理認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誘因的影響,此類心理認知偏差定會引起個人行為失範或做出違背社會規範的行為。例如,2013年,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問題及誘導因素所致。可見,若大學生的認知出現偏差,且未得到及時的糾正,定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具體表現為:

  ***1***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學生的個人心理較為陰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壞處想,且生活及學習中也不善與人交往;某些學生性格孤僻且自閉,對待問題的心態較為消極,如此情況皆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2***家庭環境因素,即某些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長的學生心理負擔往往較重,因此不願與人交往或不願讓同學知曉自己的家庭狀況。

  ***3***學校環境因素。知識教育過程,學校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或在處理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件時所採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會激發學生的過激行為,甚至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範

  本章節筆者試圖從下列方面闡述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範:

  1優化心理健康課程,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諮詢教師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乎到學生對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方務必要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學生具有優異的專業成績,但心裡不健康,則定會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可見,學校方非常有必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優化,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諮詢教師,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為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範提供條件。

  2加強文化教育,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由大學階段的目標不明確所致,因此大學教育過程,應注重對大學生的文化教育、個性培養及潛質開發。換而言之,我國大學教育對大學生潛質的開發尚待加強,具體從下列方面進行把握:

  ***1***.傳統的教育知識論僅把教育過程看作簡單的傳授知識的過程,如此直接忽略對人的智慧的開發及人的道德的培養。此外,應試教育僅把學生看作知識容器及純粹客體,且獲取的目標結果具有某種狹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過程。

  ***2***.教育是人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功利化與工具化價值的實現過程,教育的重點應為適應性教育,但同時也要兼顧到超越性教育。

  3重視生命與心靈的教育

  即強化當代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使之瞭解生命的本質及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當今社會環境充斥著更多的壓力及競爭,因此高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兼顧到對學生生命與心靈的教育,由此讓當代大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及培養更強的自信心與責任感。

  4整合資源及建立健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機制

  學生的教育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組成,且學校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堅強後盾;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我國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因此學校有必要與專業的心理醫院聯合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就心理疾患進行防控合作,同時開設24小時心理諮詢與輔導援助熱線。此外,大學的心理教育顧問由心理專家及醫院醫生擔任,以便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研究,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之,面對當前的社會環境,高等院校務必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的防範,具體從上述四方面進行把握,由此為國家及社會培養出專業知識過硬及心理健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迴歸生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由路徑柳友榮; 吳桂翎中國高教研究2010-02-20

  2、大學生價值觀與其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王春芳山西大學200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