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大學生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低下,高校必須採取措施來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大學生自身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這關係到當今和未來人才的培養及人力資源的保護,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就業人口的增加,競爭的加劇,用人單位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更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高要求,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新員工的選拔和入職前,都要進行心理素質測試,以便適應未來的工作需求。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1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講座:現階段,大部分高等院校都針對大一新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課堂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多樣化。在新生入學之初,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機構往往會針對新生舉辦系列講座,以便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心理學課程的開設以及心理講座的舉辦,有利於大學生更廣泛、更全面、更系統地瞭解心理學的知識,讓學生能瞭解自己的心理特點,在遇到困惑時能夠從容應對,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十分有益。除了針對新生的講座,有些高等院校還會另闢蹊徑———給新生家長上一堂心理健康課。2014年秋季新生入學,集美大學心理健康中心首次舉辦以新生家長為物件的心理講座,要求父母做孩子的心靈柺杖,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孩子提供心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良好支援,做好孩子學業、生命安全、心理品質培養等方面的引導者與支持者的角色。父母的理解、關心和幫助,對於新生度過心理適應期是極其重要的。

  1.2建立心理諮詢機構:現在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設有心理諮詢中心,集美大學在新、老校區各自設立心理諮詢室,並且已有16個學院設有朋輩心理輔導室。校心理諮詢中心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服務,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中心下設心理諮詢室、心理測試室和編寫室。心理諮詢室負責個別心理諮詢工作,接待師生的來訪諮詢、電話諮詢。心理測試室負責團體心理測試與心理健康普查,對學生心理髮展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建立學生心理保健檔案;編寫室負責心理保健常識,主要以講座、座談、專欄、專刊、學生心理興趣社團等方式開展工作。“朋輩輔導”是心理諮詢輔導的另一種形式,它是讓受過心理輔導訓練的學生,幫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一般來說,提供朋輩輔導的同學是通過了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考試的,這樣他們具有一定的心理諮詢方面的知識,同時學校心理諮詢中心也會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以便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很多學生的困擾其實的是一些小問題,還沒有到需要接受心理諮詢的地步,有時只是想要傾訴、需要被傾聽,“朋輩心理輔導室”正好能滿足這部分人的需要。因為在諮詢關係外,他們是同學,是同齡人,有相近的興趣、愛好、生活閱歷、價值觀等,往往能夠更好地交流,並共同找到解決方法。

  1.3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新生入校後約一個月後,學校一般會組織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普查的專案一般為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症狀自評量表***SCL***-90。在心理健康普查前,為了防止測驗結果誤差過大,甚至出現錯誤,學校會對被測學生進行測試前教育,校方承諾對測試的資料及結果保密,測試結果只是作為每個同學心理檔案的組成部分,不會對同學產生不利的後果。通過心理普查,可以篩查出部分疑似有問題的學生,並根據篩查結果開展後期的工作,如:排查、預約、諮詢和干預工作。在普查中難免會出現一定誤差,所以還應結合平常的觀察再做判斷,比如:通過向班主任、任科老師、班級心理委員、宿舍長及熟悉的同學瞭解情況,以便確定真正有問題的學生名單,這樣可以彌補心理測驗存在的不足。排查出來之後,需儘快安排並提供心理諮詢服務。以電話、簡訊等方式主動邀約,並且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為其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根據問題嚴重的程度,一般問題的可以分別安排輔導員或者學院心理健康指導老師進行談話鑑別,至於問題較大或者較嚴重的,可以由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專業老師進行談話輔導。對於談話後確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同學,為其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並進行跟蹤觀察。心理健康檔案是學生接受心理諮詢輔導的記錄材料,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利於心理諮詢老師以及輔導員更好、更及時地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心理健康狀態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會隨著時間、經歷而變化,心理普查的結果只能代表新生入學階段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檔案應該隨時記載、更新材料,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委員等應多關注周圍學生的發展變化,有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給輔導員和心理諮詢中心。

  1.4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及素質拓展活動:相關心理健康普查表明:相比其他專業的學生,體育學院和醫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學生所學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心理。體育學院的學生多活潑外向,運動量較大,平常遇到了什麼,往往在運動的過程中消解,醫學院的學生心理問題最少,這是受了專業的影響,他們的自我防範意識較強。心理素質拓展訓練以運動為依託,是一種以提高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有研究表明:心理拓展訓練對降低抑鬱、焦慮、敵對維度有明顯的積極促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心理拓展訓練既有身體的動態參與,又有內心安靜的洞察;既有自我內心的剖析,又有與他人多層面的積極交流、溝通,從而很好地將身體體驗與心理提升相結合、非語言互動與語言溝通完美的搭配,在這種動與靜、鬆與緊、張與馳的良好氛圍下增強了學生對自我的肯定、對他人的認可與昇華。體育鍛煉能有效降低焦慮,鍛鍊會引起大腦釋放自然合成的鎮靜劑———內啡呔,有益於血液迴圈和神經細胞興奮與抑制的交替,更有助於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穩定、知覺敏銳精確、記憶狀態良好、想象力豐富、思維靈活等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2]。

  1.5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以一種潛在的作用影響制約著大學生的思想情感,改變著他們的內心世界。同時,校園文化能塑造大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風貌,也能加快大學生心理上的成熟,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在大學生活中,同學們離家求學,面對學習、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要進行獨立思考、分析和判斷,要用新的方式去解決遇到的問題。他們會在校園中接觸到新的同學,結交新的朋友,從同齡人中學習並熟練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會處理各種關係,這樣能有效緩解剛入校時所產生的那種孤獨、不適應感,可有效避免產生心理問題。社團組織是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於共同的愛好、興趣、特長的學生社團中,跨越了“院系、專業、年級以及性別的界限,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交流平臺”[3],在這個交流平臺上,他們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好朋友,找到可以傾訴談心的物件,有效地釋放內心的焦慮。同時,在與高年級同學的交流中,瞭解到大學校園的交際是大面積、更廣泛的交流。在這樣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上,也能學會如何處理與異性的交往,學會正確解決情感問題。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課堂的延續,是課餘生活的調劑和補充。在單調乏味的學習之餘,校園文化活動能極大地豐富、充實大學生活,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同學們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長和發展。

  1.6優化宿舍管理,建立和諧宿舍關係:2013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學生被舍友刺死、南昌航空大學驚現腐屍,此時復旦大學投毒案還沒有平息……短短几天連續發生幾起大學生傷亡事件,實在令人痛心。2014年網路上頻頻出現“感謝舍友不殺之恩”“大學生寢室生存手冊”的詞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宿舍的人際關係再度引發關注。宿舍關係是大學生交往最頻繁的人際關係,也是最難相處的人際關係。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就業人口的增加,競爭的加劇,用人單位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更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高要求,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新員工的選拔和入職前,都要進行心理素質測試,以便適應未來的工作需求。這樣一來,大學生在求學期間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遠大於從前,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大學生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維護生理健康,從而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預防大學生身心疾病,提高其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防治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完善心理的調節系統,促進心理充分發展,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總之,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關係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而且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發展,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是國家和民族的一件大事。

  參考文獻

  1、構建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沈曉梅中國青年研究2012-01-05

  2、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吳霞西南大學2015-11-30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論文

  摘要: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就家庭,從小享受著父母的專寵,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虛禮讓的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兄友弟恭”,有助於大學生學會謙讓、友愛,學會關心他人,融入集體,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然人轉變為善於與人合作的社會人。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經研究發現,非困難家庭學生的理健康指標優於困難家庭學生,由於成長環境的異於普通學生家庭,這部分學生具有極度自卑心理。自卑、敏感、缺乏自信心、人際交往能力差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最普遍的表現。在人際交往中始終過於小心謹慎的態度,與其他同學的交往能力較差,存在交往恐懼感,自尊心和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不輕易與同學交流,顯得孤僻、不合群、難以相處,甚至會出現自我封閉和抑鬱等眾多心理問題。其四、父母心理健康狀況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的起點和基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深深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從人類出生起,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模仿著父母的言行,當母親焦慮時,孩子也能感知到母親的情緒,並被影響產生焦躁情緒,當父母爭吵時,孩子會產生不安焦慮的情緒,所以父母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其五、家庭氛圍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孩子的情緒脆弱多變,容易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圍能為孩子提供穩定的成長環境,並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性格。如果家庭成員關係緊張,家庭氣氛冷漠,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情緒不穩定狀態,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其六、教育方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教育方式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的家庭對於孩子過於溺愛,包攬孩子的吃穿住行,導致孩子喪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至於在孩子脫離父母步入大學生活後缺乏自理能力,無法快速融入集體適應新環境,從而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另一類家庭對孩子放任自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不講方法,當孩子犯錯時一味的以暴力的方式懲罰孩子,致使孩子形成心理壓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礙。

  高校在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應增強家庭教育的主動意識,積極預防減少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營造良好家庭氛圍,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父母在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基礎的同時,更應注重孩子心理上的細微變化。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孩子多交流溝通,通過民主、和平的方式與孩子探討問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保護培養孩子的上進心,尊重孩子,時常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轉變觀念,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視度。不要一味追求好成績、好前程,一個人健康、幸福與否,更多的取決於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掌握合理釋放不良情緒的方法。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不要覺得羞於開口,要主動向家長和老師尋求幫助。

  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大學期間,學生會面臨著升學、就業、情感等來自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如何幫助學生合理宣洩排解壓力,是我們高校工作的重點。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我們應加以重視並使之融入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去。在新生入學之際,即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調研,便於瞭解學生心理狀況。通過新生心理調研,發現有心理隱疾的學生立即建立個人檔案,建立有效的防禦機制。通過張貼標語、定期組織開展心理知識講座等活動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心理隱疾的危害,普及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提高大學生自我心理健康重視程度,幫助大學生學會正確合理解決心理困擾的方法。注重家庭倫理道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為代表的傳統倫理道德,維護著家庭和諧穩定,保障著社會健康執行。而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金錢觀”、“功利主義”將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取代,從而導致現代大學生道德的喪失,致使家庭、社會關係緊張,進而造成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在家庭關係中要樹立“父慈子孝”的教育理念,寵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應注重孝道,學會感恩,以此為準則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平等交流,相互理解,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就家庭,從小享受著父母的專寵,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虛禮讓的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兄友弟恭”,有助於大學生學會謙讓、友愛,學會關心他人,融入集體,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然人轉變為善於與人合作的社會人。幫助孩子學會溝通和理解他人,建立珍貴友誼,消除孤單與不安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高校的責任,更是家庭的責任,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孩子在成長初期即樹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出身心健康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研究盧愛新華中師範大學2007-04-01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蔣濤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