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俗從何來閱讀答案
藝術家們儘管常“為俗事連篇累牘”,但人俗,其藝未必俗。那麼究竟“俗”從何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再談俗從何來》閱讀材料
人俗,其藝未必俗。茨威格寫巴爾扎克平生所為俗事連篇累牘,然而不礙其為曠代文豪。惟其藝不俗,故巴爾扎克自負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崙***以劍鋒創其始者,我將以筆鋒竟其業。”雨果則在其墳前雲:“當他站在時代上面去創造絕對價值,沒有顧慮到去迎合同時代人的趣味時,巴爾扎克就到達最偉大的地步。”人俗如張瑞圖,其字則高華典雅,絕無俗意。說趙孟兆頁俗,那是民族意識矇蔽了審美意識,其實趙孟兆頁的字是不會與俗字聯姻的。我們不為賢者諱,齊白石對金錢的愛慕和吝嗇,的確去雅甚遠,但齊白石的畫俗嗎?我們惟一的解釋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論,當上述大師趨附名利時,靈魂的蒸發物是“庸俗”,而當他們創造絕對價值時,靈魂的蒸發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靈魂俗、雅二元組合和分裂的是托爾斯泰,他說有一個人性的托爾斯泰和一個獸性的托爾斯泰,而獸性的托爾斯泰恆為人性的托爾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顯然是很不堪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趨向完美。
顯然當藝術家升騰著庸俗之氣的時節,和天下的俗人沒有任何區別,俗諺雲“詩人之作清絕,慎勿為鄰居”,恐怕是這詩人靈魂二元分裂和組合表現特顯,故詩可讀,而人不可交。謝靈運即是最佳例證。
當一個藝術家創作時,他能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而當他不創作時離於道、摒於德、背於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這樣的例證亙古至今,不絕如縷。哲學家似乎也不例外,譬如盧梭和弗蘭西斯·培根。這種矛盾的狀況,是不能輕易用“偽君子”三字去說清的,上帝造人或女媧造人,大體用的泥巴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這二元結構的形成,我們可以追溯到杳遠的太古。
即使同一作家和畫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蕕雜處,雅俗並存。雨果在巴爾扎克墳前固不會羅列他所寫的充滿脂粉氣的、鄙俗的、同時效力於幾個文壇鴇母的文章,茨威格卻讀到過這些,然而權衡輕重之後,茨威格還是把崇敬和讚歎奉給了巴爾扎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龔定庵的一首“遊詞”,可謂深惡痛絕,細味之,的確俗得可以。詩云:“偶賦凌雲偶倦飛,偶然閒幕遂初衣。偶逢錦色佳人問,便說尋春為汝歸。”“偶賦凌雲”時龔定庵靈魂中蒸發出“我勸天公重抖擻”的千古絕唱;而當他“偶倦飛”時,鄙陋人性暴露無遺,對女人說謊,而且目的是“尋春”,百年之後,我深為龔定庵恥。然而權衡鉅細,我在憤怒之餘,還是把尊敬奉給龔定庵。
我們所希求的當然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然而當我們以此尺度去苛求古人時,恐怕打擊面會過寬,所幸我們欣賞的是藝術最後成果,而不一定先了解隱私劣跡後再讀詩歌文章,於是我們就有了一把比較寬容的尺子,可以容納一些甚至是壞人的作品。時過境遷,壞人的劣跡與他的作品距離會越來越大,惡劣的品德和穢行,作為原始的獸性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而剩下的好東西總是屬於人類智慧的一部分,於是我們會讀到元遺山論謝靈運時的備極讚美之句:“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謝靈運以“池塘生春草”五字留芳千古,而那些“無補費精神”的詩人早為人忘卻,這些詩人中必然有為人品格比謝靈運高尚百倍者。藝術的審判臺不是道德的審判臺,這是史家所必須注意及之的。
《再談俗從何來》閱讀題目
1.對本文第1段“人俗,其藝未必俗”的原因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家們儘管常“為俗事連篇累牘”,然而不影響其藝術創作的價值。
B.巴爾扎克、齊白石等藝術大師創作時“沒有顧慮到去迎合同時代人的趣味”。
C.人性的二元論,即人自身是靈魂俗、雅二元的組合和分裂。
D.當藝術大師們創造絕對價值時靈魂蒸發物是“高雅”。
2.對本文第5、6段中“權衡輕重”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家們靈魂的蒸發物是“庸俗”還是“高雅”。
B.同一個藝術家雅俗作品所佔的輕重及對他們本人的整體客觀評價。
C.藝術家們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或是品德惡劣的壞人。
D.同一個藝術家創作時是否“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
3.對茨威格把“讚歎”奉給巴爾扎克,作者把“尊重”奉給龔定庵原因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時過境遷,藝術家的劣跡已被人們忘記了。
B.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太少,而且人性中有獸性的一面。
C.我們欣賞的是藝術最後成果,可以容納一些甚至是壞人的作品。
D.藝術的審判臺不是道德的審判臺,重在藝術家創造的絕對價值。
4.根據全文內容,對“俗從何來”的理解全面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家自身靈魂俗、雅的二元結構;人性與獸性的並存。
B.人性的二元論,使藝術家們在趨附名利時,靈魂蒸發物是“庸俗”;而他們在創造絕對價值時,靈魂的蒸發物是“高雅”。
C.大師們及哲學家善於偽裝的“君子”行為和鄙俗的文章。
D.藝術的審判臺不是道德的審判臺,這是史家所必須注意及之的。
《再談俗從何來》閱讀答案
1.答案為C。本項能從人性的角度解釋原因,一語中的。***A項只具體說明了某些藝術大師人格的“俗”和創作的“雅”的不統一的關係;B項只講了藝術大師們“藝不俗”的原因。D項只講出了藝術大師人性的一部分,沒有能解釋出“人俗,其藝未必俗”的真正原因。***
2.答案為B。此題考查對上下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權衡”的含義既包括思考藝術家創造絕對價值的輕重,也有如何客觀地評價藝術家造詣的高低。***A項只從“作品的屬性”來理解,是片面的;C項只從“對藝術家道德的評判”來理解,是片面的;D項從“對藝術家創作態度及原則的評判”來理解,也是不正確的。***
3.答案為A。從“時過境遷”來解釋“奉給”原因,根本站不住腳。***B項從評價藝術家的尺度和人性的特點解釋原因,評價正確;C項從文學鑑賞的最終內容來解釋原因,是正確的;D項從評價藝術和道德的區別及側重點來解釋原因,也是正確的。***
4.答案為B。此題考查對全文內容和主旨的理解,“俗”可從藝術大師們自身的蒸發物而來,也可從讀者苛刻的欣賞尺度而來。***A項說的只是人性的結構;C項藝術家們矛盾的行為不是偽裝,恰是人性真實的表現;D項講的是藝術評判的標準,與“俗從何來”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