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語文閱讀習題

  想要提高八年級語文閱讀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多練,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同學們閱讀練習。

  原文:

  ① 每次在馬路邊看到這位老人,我都會停下來。

  ② 老人是個羅匠,七十來歲的樣子,紫紅臉膛,一蓬花白的長鬍子在秋風中抖動。

  ③ 我停下來,主要是看老人幹活兒。老人喜歡坐在第七棵槐樹下,他的左手邊是一輛加重二八自行車,馱著他的全部家當:後座兩根“V”字型立木,捆紮著竹條、羅圈等實木原料;前樑上掛一大號的帆布包,盛放著羊角錘、老虎鉗、小鋸、剪刀、鞋釘、刮刀、餅乾、茶杯、枸杞散酒等物什,車把上搭著網紗和衣服。每天早上七點半,老人會準時出現在馬路邊。先是袖著手看景緻兒,一輛電動車“哧”一聲過去了,他的目光追上老遠,而後回來;一輛轎車“嘎”地來個急剎車,他瞪大眼睛驚訝半天。看夠了就開始幹活。他把巴掌寬的薄木片裁好,用羊角錘輕輕敲一遍,釘成羅圈;接著刮掉竹條上的突起,削成窄窄的蔑片;再把銅質或塑絲的細紗剪好。一陣叮叮咣咣,十面大大小小的羅就做好了。老人把羅碼在前面的磚地上,然後靜等買主,這將是他一天的營生。 ④老人的手藝很嫻熟,我每次停下來,都會看完他幹活的全過程,直看得眼熱,心熱。我這樣做,倒並非要學老人的本事,而是不期然地想起了一些鄉村往事。在我們豫西老家,磨糧食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勞動。那時拉磨不是用牛或驢,而是完全要靠人力去推。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每逢下雨天,幹不成農活,母親都要召集一家人到磨坊推磨。石磨發出隆隆的低吼,羅在笸籮裡穿梭遊動,兩根磨杆纏繞著我們半天甚至一天的單調和疲勞。艱難的生活沒有詩意,滋生的卻只有溫暖和攙扶。

  多年以後,我在城市喧囂的街頭再看見羅,心裡悄然湧起的卻是久違的親切。

  ⑤ 眼前的這位老人,我不知道他有著怎樣的身世和經歷,但我相信他和我一樣,對他的羅及他的手藝有著很深的依戀,他是遙遠歲月的守望者。老人喜歡抽菸,坐在那裡的時候,他手裡總握著一根拇指粗細的竹製煙桿,銅煙鍋,玉石菸嘴兒,黑色的菸袋子晃晃悠悠。他吧嗒吧嗒地抽著,葉子菸細細密密的煙霧嫋娜著,從他的頭上升起,隨後四處瀰漫。他的神態恬靜而安然,彷彿陶醉在葉子菸烈烈的煙霧裡。似乎那十面大大小小的羅能否賣得出,賣多少錢並不重要,他坐在那兒就是為了抽菸,為了觀看槐樹枯黃的葉子像蝴蝶一樣地飄落。

  ⑥每次騎車離開,騎出去很遠了,我都禁不住要扭過頭去。老人依然坐在馬紮上,秋風中,他瘦弱的身影,好像歲月伸出來的一截枯木。他的背後是高大茂盛的槐樹,槐樹後面是蒼茫的天空。在這個秋意漸濃的時節,老人用他的打坐詮釋著一種抗拒。現代生活中,他是一個迷失者,也是一個守望者,他的執拗讓這個蕭瑟的世界有了一絲暖意。

  :

  1.本文以“槐樹下的守望者”為題目,有什麼含義?

  2.“秋風”在文中出現兩次,試分析其在結構和表達上的作用。

  3.賞析句子

  ***1***先是袖著手看景緻兒,一輛電動車“哧”一聲過去了,他的目光追上老遠,而後回來;一輛轎車“嘎”地來個急剎車,他瞪大眼睛驚訝半天。

  ***2***似乎那十面大大小小的羅能否賣得出,賣多少錢並不重要,他坐在那兒就是為了抽菸,為了觀看槐樹枯黃的葉子像蝴蝶一樣地飄落。

  4.作者說老人讓他不期然想起了一些鄉村往事,屬於哪種敘述方式?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5.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守望者”的理解

  答案:

  1、表面之槐樹下守望的老人,實際指老人對本色生活狀態的守望。

  2、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秋風渲染悽清的氣氛,烘托老人的孤獨悲壯,表達作者的內心觸動。

  3、 ***1***抓住老人的神態描寫

  ***2***重點在老人的動作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4、插敘 對鄉村生活的懷念,對童年的懷念,對本色生活狀態的懷戀

  5、守望心靈;守望傳統;守望寧靜;守望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