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附答案

  散文閱讀在中考語文中出現得越來越頻繁,難度也是逐年增加,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幫助大家提高散文的閱讀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閱讀練習。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原文1:

  在中國,錯誤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詩人愁予有首詩,題目就叫《錯誤》,末段那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四十年來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脣嗚然吹響。

  《三國志》裡記載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後也仍然輕易可以辨出樂工的錯誤。當時民間有首歌謠唱道“曲有誤,周郎顧”,詩人多事,故意翻寫了兩句“欲使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是無限機趣,描述彈琴的女孩貪看周郎的眉目,故多彈錯幾個音,害他頻頻回首,風流俊賞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彈琴素手甜蜜的機關。

  在中國,故事裡的錯誤也彷彿是那彈琴女子在略施巧計,是善意而美麗的——想想如果不錯它幾個音,又焉能賺得你的回眸呢?錯誤,對中國故事而言有時幾乎成為必須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錯》《風箏誤》《誤入桃源》這樣的戲目不要覺得古怪,如果不錯它一錯,哪來的故事呢!

  我們先來講《紅樓夢》吧,女媧煉石補天,偏偏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本來三萬六千五百是個完整的數目,非常精準正確,可以剛剛補好殘天。女媧既是神明,她心裡其實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讓一向正確的自己錯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錯它一點。“正確”,只應是對工作的要求,“錯誤”,才是她樂於留給自己的一道難題,她要看看那塊多餘的石頭,究竟會怎麼樣往返人世,出入虛實,並且歷經情劫。

  就是這一點點的謬錯,於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塊頑石,而由於有了這塊頑石,又牽出了日後的通靈寶玉。

  整一部《紅樓夢》原來恰恰只是數學上三萬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誤而滑移出來的軌跡,並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節。世上的錯誤往往不美麗,而美麗又每每不錯誤,惟獨運氣好碰上“美麗的錯誤”才可以生髮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滸傳》楔子裡的鑄錯則和希臘神話“潘朵拉的盒子”有此類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窺探人類不該追究的奧祕。但相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開盒子”複雜得多。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盡頭,發現了一座神祕的建築:門縫上交叉貼著十幾道封紙,上面高懸著“伏魔之殿”四個字,據說從唐朝以來八九代天師每一代都親自再貼一層封皮,鎖孔裡還灌了銅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誘,竟打爛了鎖,撕下封條,踢倒大門,撞進去掘石碣,搬走石龜,最後又扛起一丈見方的大青石板,這才看到下面原來是萬丈深淵。剎那間,黑煙上騰,散成金光,激射而出。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二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個魔王……

  《水滸傳》裡一百零八個好漢便是這樣來的。

  中國的歷史當然不該少了堯舜孔孟,但如果不是洪太尉伏魔殿那一攪和,我們就是失掉夜奔的林沖或醉打出山門的魯智深,想來那也是怪可惜的呢!

  一部《鏡花緣》又是怎麼樣的來由?說來也是因為百花仙子犯了一點小小的行政上的錯誤,因此便有了眾位花仙貶入凡塵的情節。犯了錯,並且以長長的一生去截補,這其實也正是部分的人間故事吧!

  這一段段美麗的錯誤都好得令人豔羨稱奇!

  從比較文學的觀點看來,有人以為中國故事裡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樣弒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須拿斧頭開父親腦袋自己才跳得出來的女神,在中國是不作興有的。還算搗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與父親衝突,也萬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還父母罷了。

  中國的故事總是從一件小小的錯誤開端,諸如多煉了一塊石頭,失手打了一件琉璃盞,太早揭開罈子上有法力的封口。不是叛逆,是可以理解的小過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時興起或一時失察。“叛逆”太強烈,那不是中國方式。中國故事只有“錯”,而這個“錯”既是“錯誤”之錯,也是“交錯”之錯,交錯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只是兩人或兩事互動的作用——在人與人的盤根錯節間就算是錯也不怎麼樣。像百花之仙,待歷經塵劫回來,依舊是仙,仍舊冰清玉潔馥馥郁鬱,仍然像掌理軍機令一樣準確的依時開花。就算在受刑期間,那也是一場美麗的受罰,她們是人間女兒,蘭心惠質,生當大唐盛世,個個“縱其才而橫其豔”,直令千古以下,回首乍望的我忍不住意飛神馳。

  年輕,有許多好處,其中最足以傲視人者莫過於“有本錢去錯”,年輕人犯錯,你總得擔待他三分——有一次,我給學生訂了作業,要他們每人念幾十首詩,錄在錄音帶上繳來。有的學生念得極好,有時又念又唱,極為精彩。有的卻有口無心,蘇東坡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不知怎麼回事,有好幾個學生念成“一年好景須君記”,我聽了,一面搖頭莞爾,一面覺得也罷,蘇東坡大約也不會太生氣。本來的句子是“請你要記得這些好景緻”,現在變成了“好景緻得要你這種人來記”,這種錯法反而更見朋友之間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國,那些小小的差誤,那些無心的過失,都有如偏離大道以後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觀的風景,“曲徑”似乎反而理直氣壯的可以“通幽”。錯有錯著,生命和人世在其嚴厲的大制約和慘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不妨有中國式的小差錯小謬誤或小小的不精確。岔路可以是另一條道路的起點,容錯誤是中國故事裡急轉直下的美麗情節。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題目:

  ***1***下列對於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風流俊賞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彈琴素手甜蜜的機關”這一句中運用了借代的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具有豐富的畫面感。

  B.“錯誤,對中國故事而言有時幾乎成為必須了”說明善意而美麗錯誤是中國故事裡普遍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出美麗的故事。

  C.文章說“叛逆、太強烈,那不是中國方式”,“中國方式”指的是可以理解的小過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時興起或一時失察的錯誤。

  D.倒數第二段從故事中的錯誤寫到生活中的錯誤,說明故事中的精彩在生活中也有,這樣寫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E.這篇文章開頭說“在中國,錯誤不見得是一件壞事”,結尾又說“在中國,那些小小的差誤,那些無心的過失,都有如偏離大道以後的岔路”,首尾呼應,旨在告訴人們,不但要有容錯的胸懷,還要有犯錯的勇氣。

  【答案】BE

  【解析】B.“只有這樣”,過於絕對;E.“還要有犯錯的勇氣”,文中沒有這層意思。

  ***2***文中作者選擇的中國故事中一共寫到了幾個“錯誤”?根據這些內容,概括文中“錯誤”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由周瑜善於聽出樂工的錯誤寫到彈琴女子故意彈錯,只為換得周郎的回顧。②《紅樓夢》中女媧故意多煉一塊石頭,才有了後面一系列歌哭交感的故事。③《水滸傳》中洪太尉禁不住誘惑,放走了一百零八個魔王,以至後面有了梁山好漢扶弱濟貧的故事。④《鏡花緣》中的女性仙子因為訪友下棋未歸,導致眾花在雪夜提前齊開,最終百花仙子被貶入凡塵。“錯誤”具體指中國故事開端中常見的善意而美麗的小小的差誤、無心的過失。

  ***3***結合文意,鑑賞畫線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比喻修辭,人生中無心的過失,也可以出現美麗的情節。

  ***4***從文章主旨的角度,賞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章認為在中國錯誤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是善意而美麗的;②為了說明這一點先從詩作《錯誤》寫起,再用中國故事來闡釋;③然後和外國文學進行比較;④最後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解釋。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原文2:

  窗外有一株老槐樹,我每天清晨都在拉開窗簾的瞬間,與它相對而視。在這仲春時節,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面板,裹藏著耐得住寂寞的心靈,在它的丫枝間我找不到一絲綠意。我更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悄然間給我一樹繁花?

  可即使繁花滿枝,誰還會和我一起分享氤氳的香氣?誰還會給我採摘帶著露珠的花串做香噴噴的槐花糕?誰還會站在槐花紛紛的午後等待我的腳步?沒有了——那青藍的衣衫、佝僂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髮……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後,猛然間漲了上來。河水翻騰著,攪起渾濁的泥沙。偶爾還會從上游跌宕盤旋的在激流中飛下幾個麥秸垛,又在漩渦中時而浮起、時而下沉的向下遊衝去。岸邊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抱著一棵粗壯的楊樹,焦急的望著河的對岸。她扎著羊角辮,穿著紫紅的小衫,襯著青藍的短褲,斜揹著粉色帶著白花邊的書包。她喃喃自語:“我——我——怎麼上學去?”它似乎聽見河對岸楊樹林深處的校園裡,傳來打鈴的聲音。小女孩急了,淚水撲撲的打在臉頰上。可河水的勢頭絲毫不減,打起的水花似一個個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來,撿起一個個石塊猛扔進河裡,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憤怒,嘴脣咬的越緊,淚水越是洶湧,直到有一雙有力的手把她拉起來,背在肩上。

  外公一邊安慰著我,一邊在黃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爺揹你從楊莊大橋上繞過去。”

  “姥爺那太遠啦,咱要繞好大一圈子!老師說過,下大雨沒法過河時,可以不去上學!”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興,姥爺不怕遠!我可不願意讓你當逃兵”

  “哈——哈——”

  河岸邊,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可是雨後,經常會有一老揹著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褲管總是高高的挽起,水鞋裡可以聽見撲哧、撲哧的聲音,身後濺起的泥點子伴著孩子的說笑,飛揚成黃色的小花。他們趟過淺淺的水窪、翻越高高的堤壩、走過密密的高粱地頭……就這樣,外公背了我五個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學的門檻,同時漸漸的走出了你的視線——到鎮上去上初中了。

  無論星期天還是寒暑假我都會去外公家。我們一起遊戲過:跑到獅子山裡捉蟈蟈、東南嶺上打棗子、村外河裡捉小魚;我們一起勞動過:去“瓢頭子”嶺上種花生、“十畝”地裡掰玉米、“清水灣”裡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得槐花糕、夏天你搖的小團扇、秋天你摘得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襖……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間。我回來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時節,鄉間的小路上瀰漫著甜膩膩的味道。到處都是一樹樹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間飛舞,蝴蝶在已經竄出麥穗的田野間嬉戲。我和母親手挽著手,走在我兒時奔跑過的土地上。遠遠的我就看見了你:站在桃園外,柵欄旁那棵老槐樹底下。穿著一件深藍的短袖襯衫,青色的褲子,青幫布底鞋。正在舉目眺望著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經駝了,頭髮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內心最唯美的畫面,定格在我心靈的帷幕上。

  可為什麼風一起,這畫就在紛揚的槐花裡漸漸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極力的去抓住你粗糙而又佈滿老繭的雙手,可它卻時而在桃樹林裡修剪枝條,時而在鎬頭的把手上緊握、時而在兒孫的額頭上撫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無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臉龐、提起我離家的行囊……

  槐花落盡的時節,一個享年七十三歲的老人也悄然的走了。他生前愛著的這些人都參加了他的葬禮。我想放聲大哭,可他們的聲音成了小聲啜泣。我又怎麼忍心揭開他們的傷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著喪服的親人隊伍的最後面,我用喪服的蓋頭矇住臉,任淚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絕望的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裡。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織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墳外,墳東約十米外是一片桃樹園,墳北約一千米是京滬高速公路,墳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莊。

  我想這墓地很合他的心願。因為他最愛在桃樹林裡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為伴、夏天會有蟈蟈在玉米棵梢頭鳴叫、秋天會有晚熟的桃兒掛滿枝頭、冬天可以看見村落裡裊裊炊煙……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車來車往,不會寂寞,不會孤單!

  那是我們最好的分別。一棵槐樹,發出點點的芽、開出串串的花、灑下濃濃的蔭、剩下粗粗的枝丫。一年年,樹長大。呼,風一陣……青藍的衣衫,沾染著槐花花瓣,如一隻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兒,伴著你慈祥的微笑鑲嵌在我永遠的夢裡。

  只剩下我,獨自站在老槐樹下,一年年,等待槐花開!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題目:

  ***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文章描寫雪後鄉村的荒涼寒冷,是為了突出爺爺奶奶堅守老家的可貴品質。

  B.“可為什麼風一起,這畫就在紛揚的槐花裡漸漸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是為了說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與外公接觸少了,他在我記憶中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C.文章結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開,首尾呼應,表現了“我”對外公的依依不捨之情。

  D.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比擬、誇張、反覆等修辭手法進行渲染與鋪陳,讀起令人如醉如痴。

  E.下雨天非要逼我去上學。

  【答案】BE

  【解析】B.理解錯誤;E.評價有誤。

  ***2***文章開頭第一段描寫槐樹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寫出了槐花的含苞待放,暗示了作者惆悵的心境;②引出下文對外公的回憶與思念;③照應了文章的題目;④與結尾“等待槐花開”形成呼應。

  ***3***賞析文中劃線句子“我回來探望您……蝴蝶在已經竄出麥穗的田野間嬉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擬,寫出了槐花盛開時節外公家周圍美麗的景色;寫出了我假期回鄉探望外公的欣喜;引出了外公“背已經駝了,頭髮也稀疏而花白”的形象,也與下文外公的衰老、離去形成了對比。

  ***4***文章為什麼以“等待槐花開”為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槐花盛開的時節渲染了溫馨的畫面,也見證了作者與外公相處的美好時光;以此為題表達了作者對外公的思念;也與文章的開頭、結尾形成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