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在歷史中追問在創作中燃燒閱讀答案

  嚴歌苓是著名旅美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嚴歌苓的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嚴歌苓在歷史中追問在創作中燃燒》閱讀材料

  從柏林回到北京,嚴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來了。在國外,她會經常到森林裡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讀兩個小時書,一星期在家看兩三部電影。一回到國內,讀書和看電影的時間都沒了。

  作為一位非常高產的作家,嚴歌苓說自己的創作就是厚積之後的瞬間爆發。“依靠谷歌、百度,現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鐘變成學者,但這樣瞭解知識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讀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說,還可以看一些政論、哲學書籍等,然後去思考。這樣知識就在血液裡生長,一旦有知識長進生命中,看問題,想故事,進而表述這個故事,和臨時抱佛腳的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創作要厚積薄。”

  嚴歌苓小說講述的故事大都發生在中國,但她卻有著國際視野。“在更廣闊的座標上去看,哪怕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可能都會不一樣。”在小說《金陵十三釵》中,她講述了一個救贖的故事。“風塵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時,還在救贖自己。一種柔弱生命對一種更柔弱生命的保護,一種被世俗認為低賤的生命通過這樣一種保護變得寶貴。”改編成電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沒有改變。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嚴歌苓的新作《陸犯焉識》,書中有很多是關於嚴歌苓爺爺的。“陸焉識的前半生就是我爺爺的影子。我從小就對爺爺很著迷,他是我們家的驕傲。那麼年輕出國留學,16歲上大學,會多種語言,博聞強記,25歲讀完博士,40歲自殺。這個人對我來講太精英了。這樣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來的。但後來我發現他可能跟我一樣有狂躁症、憂鬱症,因為燃燒得特別快,不能睡覺,創造力極高,很多時候都在寫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後高到浪峰的時候譁一下就跌下來了。因為到浪峰的時候基本是一個蠟燭有很多捻子在燃燒,很多夜睡不著覺。睡不著覺,腦子裡就發生化學轉換,產生很黑暗的東西,感覺就完了,開始厭世……”

  為了寫好這本以爺爺為原型的書,嚴歌苓從美國國會圖書館找出了爺爺在美國讀書時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還當代人的傳記。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華民國史》嚴歌苓也非常愛讀。

  “特別厚的兩本。下冊講辛亥革命後的歷史,特別好。這些東西以後我知道爺爺當時應該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在嚴歌苓的記憶中,爺爺的故事依然支離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寫小說,必須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葉。“我這個人還有一種病態,瘋狂地想象,特別是只有這麼不多的幾篇素材時,要把它們黏合起來、豐富起來、立體化起來,對我來講非常開心。如果講得太具體了,我就覺得被綁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取捨。”

  寫歷史是嚴歌苓小說一個共同的特點,而對於現實生活,她似乎無暇顧及。“我做不到把當今的個人生活、把發現自己當成寫作的第一主題。我的腦子已經被太多重大的、還沒搞清楚的歷史上的追問所佔據,我還在一直追問,在不依不饒。”

  嚴歌苓天生對故事敏感,喜歡聽故事,尤其是民間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嚴歌苓發現了很多她想象不到的東西;“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細節,編造不出來,也想象不出來。”但嚴歌苓並不苛責聽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現在人們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兩分鐘,小說很容易失去讀者。所以故事怎麼寫、怎樣進行、怎樣開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說讀者素質太差根本看不進我的書,這種傲慢對今天的讀者是行不通的。要運用最好的文字寫故事,把自己的見解和超越故事的資訊傳達給讀者。要給讀者提供最好的表達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則文學將走向死亡。有很多好的民間故事,作家不能把這些全撇開,還要去當喬伊斯、博爾赫斯,認為小說就應該高高在上。雖然那也是一種追求,但我希望文學不死,希望文學越來越多地獲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眾。”

  《嚴歌苓在歷史中追問在創作中燃燒》閱讀題目

  4.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A.為了做到寫作上的厚積薄發,嚴歌苓廣泛閱讀各種相關的書籍,儲備了大量的知識和素材,積極地探究寫作的技巧。

  B.嚴歌苓十分敏感,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她認為作家應用最好的表達方式把故事講好。對於聽故事或看故事的人,她從不苛責。

  C.嚴歌苓自由地來往於國內外,從而使得她的小說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哪怕講述的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或者發生在小村莊的故事。

  D.嚴歌苓熱衷於寫作,常為寫作睡不著覺,甚至為此患上了狂躁症、憂鬱症。寫作帶給她巨大的壓力,使她一度產生厭世思想。

  5.嚴歌苓是如何“在歷史中追問,在創作中燃燒”的?

  6.嚴歌苓認為文學不能高高在上,請分析她這麼說的原因。

  《嚴歌苓在歷史中追問在創作中燃燒》閱讀答案

  4.A

  5.①嚴歌苓喜歡追問歷史,且不依不饒,寫歷史是嚴歌苓小說的共同點, 她喜歡從歷史的角度審視現實。②用瘋狂的想象去豐富題材,用生命的激情去點 燃寫作的“蠟燭”。

  6.①現在人們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兩分鐘,小說很容易失去讀者,所以 作家要運用最好的文字寫故事,把自己的見解和超越故事的資訊傳達給讀者。② 民間有很多好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細節,編造不出來,也想象不出 來。③大眾是文學生命的土壤,文學脫離大眾,必然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