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和資料
端午節就要到了,同學們可以參考下面的手抄報模板,在放假時自己做一份精美的以“端午節”為主題的手抄報.還等什麼呢,一起動手吧!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5張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一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二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三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四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五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一、端午節的傳說
⒈惡日禁忌說
漢代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成人。一旦撫養則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現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這一習俗至遲從戰國開始流行,迄至漢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漢人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
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以除瘟、驅邪、求吉祥,因而出現了相關的文化活動,形成了頗有特色的端午節。
⒉夏至說
首倡夏至說者為黃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禮俗史》***香港秦興書局196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端午節如涓涓之水發源於遠古時代,三代匯為川流,秦漢擴為河,唐宋納百川而成湖海。[13] 端午節源於夏至說聞世後,學者吞吐百家,從更廣泛的視野去研究。198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文史知識》1983年5期***中,認為端午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節中“鬥百草”、“採雜藥”等與屈原無關。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①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②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③《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國際學術會上,中國社科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說,又提出端午節即夏至。
二、端午節相關諺語
1、“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3、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4、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5、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6、端午請菩薩,端六發烏賊。***江浙***
7、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8、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西北***
9、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10、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山東***
11、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 ***山東***
12、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江浙***
13、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江浙***
14、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鬆。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櫳。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