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邊閒談閱讀題答案

  在灶邊,大家都會閒談什麼呢?通過閱讀《灶邊閒談》這篇文章,你會找到正確的答案。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灶邊閒談》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灶邊閒談》閱讀原文

  ⑴在廚藝得到家人一致讚賞的情況下,我正式取代媽媽成為家裡的掌勺大廚了。我的下屬有鍋碗瓢盆,我的裝備有柴禾茅草,而我最重要的搭檔就是家裡那一口土灶。柴禾在那灶腔中劈啪地燒著,暖黃的火舌吐出來烘人的臉,鍋裡的蒸汽從木蓋邊緣噴瀉而出,整個兒灶房都飄漾著穀物的融融香氣。而我身上沾滿了棉稈上的碎葉,頭髮上沾著蓬蓬的塵土,眼睛常常被濃煙嗆得直掉淚——土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擁抱著我。土灶和家裡的土狗一樣,雖不能傾心交談,卻是親暱有加。

  ⑵這份親暱需要我有十二分的耐心去呵護。土灶簡直是一個有脾氣的嬌縱孩子,這鮮明地體現在燒火的過程中。灶腔的柴禾要塞得虛實得度,乾溼適宜。倘若一時急了,柴實實地脹滿了灶腔,濃煙滾滾,你只有咳嗽流淚的份兒。土灶宛如一個待喂的嬰兒一般,伺候不好就會哇哇大哭,毫不理會你的苦心。哪裡像煤氣灶、電飯煲、微波爐之類,這些動力全源於電、氣之類的工業廚具,簡直是我們的奴隸,我們要怎樣它們就好乖好乖的聽從,哪裡像土灶這般需要我們在乎灶腔的實與空,柴火的干與溼,火勢的大與小?

  ⑶然而土灶卻是所有煮飯燒菜的工具中最具人情味的。它的灶身全是從大地攫取泥土壘起來的,灶洞是空的,灶腔是空的,空乃容萬物,有東方的哲理在;它所需煮飯的原料也是在大地上生長的五穀雜糧,燒的是茅草、樹枝、棉稈這樣大地的毛髮。黃昏時分,站在高處看村莊,炊煙裊裊,那是灶的氣息,雖有些刺鼻可卻是愛人身上一股獨特的氣味,肌膚可親的親暱。它是農業文明的遺留物,多少個鄉人家庭就有多少口灶。各式的灶,燒柴火的,拉風箱的,用沼氣的,皆有人手的溫熱和眼睛的凝視。它有著工業廚具所沒有的平等從容之魂。

  ⑷工業廚具容身的空間是廚房,而土灶的所在我更願意叫它灶屋。土灶賦予了灶屋開放的氣質。鄉村所有的灶屋就是這樣敞開的,它的米香自由自在地流出屋外,鄉人一路被香氣牽進屋裡來。進來的都是客,我會像展示珍寶一樣揭開鍋蓋,騰騰的蒸汽罩上來,讓人都忍不住去嚐嚐新。同時這也是鄉人的聚散地。嬸孃坐在灶邊一邊燒火,一邊跟著其他妯娌說話。灶臺邊上的窗臺外,扁豆藤爬上了柴垛,一隻母雞撲稜稜地跳過眼前。這邊聊得歡,那邊鍋蓋噗哧哧被沸騰的湯水頂浮上來,“哎呦呦,飯熟咯!”

  《灶邊閒談》閱讀題目

  小題1:為什麼作者認為“土灶是所有煮飯燒菜的工具中最具人情味的”?請概括作答。***3分***

  ——————————————————————————

  小題2:結合第***4***段的內容,說說劃線句中加點詞“開放的氣質”的含義。***3分***

  —————————————————————————

  小題3:品味、賞析下面的句子。***6分***

  ***1***灶臺邊上的窗臺外,扁豆藤爬上了柴垛,一隻母雞撲稜稜地跳過眼前。

  從詞語運用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灶宛如一個待喂的嬰兒一般,伺候不好就會哇哇大哭,毫不理會你的苦心。

  從修辭運用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在現實生活中,隨著全球的城市化、工業化程序正日益加快,像土灶一樣的“農業文明的遺留物”正逐步地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為工業文明的產物所替代。請結合對選文的閱讀,說說你對於這一現象的看法。***4分***

  ——————————————————————————

  《灶邊閒談》閱讀答案

  小題1:製作的材料、構造、煮飯的原料有人情味;炊煙傳達的氣息、氣味有人情味;土灶有人手的溫熱和眼睛的凝視;是農業文明的遺留物,與鄉人家庭相關;具有平等從容之魂。

  小題2:“開放的氣質”指的是空間上的敞開,屋內屋外的交流、交往沒有障礙、沒有阻隔;也指在土灶周圍人和人的親密無間、融洽相處,人和環境和諧相融。

  小題3:***1*** “爬”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扁豆藤寫得很鮮活,似乎也感染了土灶的人情味,似乎也要聆聽灶房裡的人聲,“撲稜稜地跳”這個詞寫出了母雞活動的聲音,使灶邊閒談更多了一些鮮活的鄉村味道。

  ***2***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土灶寫得鮮活可感,突出了在使用土灶時需要十分的耐心,也表現了人與土灶之間的無比的親近感。

  小題4:言之成理即可。工業文明必然要取代農業文明,但工業文明也帶來新的問題,比如環境的破壞,比如人的一些動手能力的退化,比如人的勤奮精神的削弱。生活方式可以改變,但傳統文化不可以丟棄,勤勞的精神還要發揚。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灶邊閒談》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