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裡觀察兩隻鳥閱讀答案

  在閱讀《 在春天裡觀察兩隻鳥》裡,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在春天裡觀察兩隻鳥》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在春天裡觀察兩隻鳥》閱讀原文

  ①不是一棵,也不是兩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東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著,高過了那些慄樹、梧桐、刺槐和雪松。

  ②兩隻鳥,我們權且可以稱它們為山喜鵲吧,在早春裡飛來。我以為我認識它們,我以為它們是去年的那一對。它們的巢還在,也就是說它們原來的家還在。經過了去冬的那場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無損。而且,就一隻鳥巢而言,它的高度、支點、造型,都大抵可以稱得經典。

  ③兩隻鳥飛來,先在空中盤查了一會,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樹上,對去年的那隻鳥巢進行確認。我不知道上帝賦予它們怎樣的心靈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們依循了怎樣的資訊和氣息,能夠從浩渺的遠方,準確地找到這一排杉樹,找到它們的巢穴。現在的情況是,它們在經過確認之後,瞬間兩隻鳥同時飛起,又同時落在了那隻鳥巢之上。我猜它們一定會檢查它們一冬沒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後進行外牆的修補,更是要把臥室重新裝飾一新。它們要在那裡纏綿相擁談論天氣和詩歌、生兒育女,當然也要在那裡抵禦今年的颶風、雷電和大雨。

  ④很快,我發現我錯了。那兩隻鳥並未幹這些事情,它們選擇了另一棵樹,開始建造一個新的巢。循著我的目光從左往右看過去,如果去年的那個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麼它們選擇的就是第五棵。

  ⑤現在我似乎知道了,這兩隻鳥不是去年的那兩隻鳥,而應該是去年那兩隻鳥的兒女吧。年輕的一代,風華正茂,奮發有為,熱愛生活,富於幻想,它們怎肯居住父母的舊巢呢。它們的家族不遺傳依賴和懶惰,這是天然的風範;只有人類才會有不肖子孫,好吃懶做,在父輩的財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鳥類不會。它們擔當不起上帝的指責和同類的嘲笑。

  ⑥當然,建造一個家是複雜的、艱難的。我無法知道那兩隻鳥整個春天的辛勤和勞苦,我只能通過它們飛向忙碌的身影對它們進行判斷和猜想。就這樣,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現,它們的家建好了。一隻巨大的鳥巢也像是突然從枝頭上長出來,和樹完美地融成一體。我能感覺到巢的堅固和安穩,也能想象那臥室的簇新和舒適。

  ⑦那天,讓我覺得彷彿整個春天裡,我都在向它們仰著臉。年輕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樹上,父母的舊居建在第三棵樹上;父母親不在了;高高樹頂的舊居空著,彷彿一個家族的圖騰和標誌;從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樹舉著那隻舊巢,更像是舉著一個祖宗的牌位。那麼,這兩隻鳥選擇在第五棵樹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誠守著父母的遺址和祖宗的牌位。那麼,與之間隔一棵樹的距離,是不是想和舊時的文化傳統既不捱得太遠,又不捱得太近。它們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統中,需要有自己年輕獨立的思想,需要創造一種完全屬於自己的信心、銳氣和生活。

  ⑧而我必須自覺離開了,我要做的不是對兩隻鳥進行觀察和猜測,而是能否進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對待美妙自然和可愛生靈的態度和行為。舊巢和新巢都建在樹的高處,那幾乎是樹的梢頂了。它們未必不知道這要擔當多麼大的風險,但它們更知道這世上真正的風險,來自人類。因此它們把巢儘可能地建在高處,建在梢頂,那是對人類明白無誤的拒絕、痛斥和對峙。

  ⑨那個懸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懸在我們的頭頂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鳥類的天性不安,還是人類的巨大痛苦。

  ***有刪改***

  《在春天裡觀察兩隻鳥》閱讀題目

  1.“那天,讓我覺得彷彿整個春天裡,我都在向它們仰著臉。”這句話再文中的含義是什麼?***4分***

  2.文章是圍繞“我觀察兩隻鳥”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3.根據文意,請簡析兩隻鳥把巢築在第五棵樹梢頂的原因。***6分***

  4.文章最後寫道:“那個懸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懸在我們的頭頂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鳥類的天性不安,還是人類的巨大痛苦。”請結合全文,分析這句話所體現的作者的觀點。***6分***

  《在春天裡觀察兩隻鳥》閱讀答案

  1、①作者對兩隻鳥長期的喜愛與關注;②對它們獨立自強的精神一直充滿崇敬。

  2、文章以我觀察兩隻鳥為線索,先寫兩隻鳥尋找和放棄舊巢與我的觀察和猜測,再寫兩隻鳥在舊巢不遠不近處築新巢與我的觀察和思考;最後寫兩隻鳥把巢建在樹梢引發的我對人類自身的反省。

  3、風華正茂奮發有為,熱愛生活富於幻想②不依賴不懶惰,不坐享父母的舊巢③虔誠守著父母的遺址和祖宗的牌位④和父輩的舊文化保持一定的距離⑤追求屬於自己的獨立、信心、銳氣和生活⑥遠離來自人類的威脅***或拒絕、痛斥和對峙人類的傷害***

  4、***1***用存疑的方式表達作者明確的觀點:不是鳥類的天性不安,而是人類的巨大痛苦。***2***巨大痛苦源於人類不善待鳥類而招致鳥類的拒絕、痛斥和對峙,作者因此既飽受良心的責備,又擔心遭受自然的報復。***3***主張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啟示人類應親近自然,善待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