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聲如夢來閱讀答案

  童年的黃河,只有夢裡的河聲永遠真切,永遠動情如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河聲如夢來》閱讀材料

  從小習慣了身邊伴著這樣一條河流,習慣每天出門都看得見它,每個晚上枕邊都聽得見它。太習慣的事務常常會熟視無睹,對於這條河,你卻不會。黃河這條河,自來有一種衝擊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歷史性的內容,你都不可能面對黃河而無動於衷。

  在我們那個城市,黃河的走勢並不峭拔,河面也不寬闊,沒有危巖裂石驚濤拍岸,也沒有細膩的沙灘和柔媚的垂柳。一覽無餘的河床上,波濤是渾黃湍急的,有些熱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彷彿不想成為一道完整成熟的風景,只是由著內心蓬勃的衝動,由著無需理由的情緒,傾瀉出毫無城府又讓你把握不定的什麼。對於黃河,“母親”是一個最為普通的說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黃河,令人無論如何聯想不起“母親”,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澀驕矜了些,怎麼看都完全是陽剛氣質、少年心性的。

  你遠遠聽到的濤聲不同。尤其在靜夜,那濤聲在什麼地方若有若無喧響著,不停地喧響著,漸漸地越來越強烈和巨集大,也越來越沉著和專心致志。你在夢裡聽著,不能不深深驚奇並激動起來。“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詩意和哲理對黃河而言,都顯得自作聰明瞭。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問得笨拙幼稚,答得不著邊際。

  “河五百年一清,聖人作”。你不會知道,古人這個莊嚴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經驗之談,是自有玄機的預測,還是一個天真而誇張的期盼?河清與聖人出世,又是誰感應著誰?專注著人世的風聲雨聲,“聖人作”會讓我們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卻還是“河清”更讓我們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著一輛板車,夏天“吱吱呀呀”碾過黃土飛揚的街道,冬天“吱吱呀呀”碾過冰雪覆蓋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車永遠如期而至,停在每個院落的門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渾黃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這水擔進院子,倒進一隻只水缸,這裡的人們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個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盡的場景。送水人的車轍,牽著活生生的黃河,直接溼潤了黃土高原上每個乾燥的日子。車轍這一端,持家的女人把叫作“明礬”的東西投進水缸,攪動幾下,就眼看著泥湯似的水一點點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澱下厚厚的泥沙。你要是願意,可以相信這簡直就是盤古開天地的具體而微,盤古假如沒有一把明礬,他又是拿什麼分離開了混沌?車轍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的曠古黃河了。黃水奔流向東方,幾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製水車如同巨大的輪盤,半浸在水半懸在空,地老天荒慢吞吞轉動,水車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讓千年的筏子客繃緊肌肉深躬腰背,一步步走過卵石遍佈的河灘。

  童年的黃河,只有夢裡的河聲永遠真切,永遠動情如故。也許在黃河的夢裡,昨天的水車和筏子註定消逝,正如今天,煙囪之上的火炬註定在“退還一片藍天”的新世風中悄然引退。一切都是瞬息,黃河和它的水聲,穿越海升陸沉的思慮,也穿越人間有對有錯的歷史,只是奔流而去,後面是清清濁濁的亙古記憶,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時間與希望。

  《河聲如夢來》閱讀題目

  15.在第一段中,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寫黃河的魅力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16.作者認為,他所在的“那個城市”,黃河具有什麼樣的“個性”?***4分***

  17.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最沛然的詩意和哲理對黃河而言,都顯得自作聰明瞭。

  ***2***河清與聖人出世,又是誰感應著誰?

  18.作者認為送水的場景具有什麼樣的“深意”?又是經過怎樣的“遐想”來闡述這一“深意”的?***8分***

  《河聲如夢來》閱讀答案

  15.第一問:①從熟悉程度方面:即使再熟悉,也不會對黃河熟視無睹;②從自然力量方面:即使不考慮它的歷史內容,也會被黃河感動。

  第二問:①強調黃河自身的偉大;②確立了全篇敘事的基調。

  16.①具有少年心性,熱情率真;②具有陽剛氣質,雄渾壯美。

  17.***l******2分***在閱盡滄桑的黃河面前,人類的想象和哲思終究還是渺小的,不足以解讀這條大河。

  ***2******2分***對“河清”與“聖人作”的關係提出疑問,對“河五百年一清,聖人作”這一古老的傳說提出質疑。

  18.第一問:①送水車的車轍連線了黃河與黃土高原上的百姓生活,“活生生的黃河”滋養了黃土高原上的人民;

  ②今天黃土高原上“持家的女人”用“明礬”淨化黃河之水,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實現了“河清”的夢想,說不定當初盤古分離天地用的也是這種方法。

  第二問:①從空間上展開聯想;②從時間上展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