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必須要準備哪些物品東西

  潛水既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與海底生物接觸,很有意義。而且潛水也需要準備很多的東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潛水需要準備哪些物品,希望你們喜歡。

  潛水需要準備的物品

  1、潛水、浮潛前準備:晒後修復、防晒霜、手機防水袋、防水揹包、一瓶溫薑茶、泳帽、墨鏡、潛水襪、創可貼、毛巾、橡皮筋、隱形眼鏡、棉籤、可選擇自備潛水鏡***浮潛三寶***。

  2、潛水、浮潛後修復:晒後修復、美白補水面膜、潤膚霜。

  3、後備用品:感冒藥、一瓶小白醋、腸胃藥、暈船藥。

  潛水的注意事項

  1、潛水時要謹記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切忌急於求成。潛水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初次體驗潛水的愛好者到成為一個最高水平的潛水教練員,每個級別的課程內容逐次遞進,在學習相應級別的課程後,方可在該級別對應的水域進行潛水活動。因此,為了自身安全考慮,在未接受相關級別培訓前,請勿出於好奇或其他因素貿然挑戰高級別水域。

  2、在潛水時,要密切注意潛水深度,避免潛水太深造成自身不適。

  3、不要伸手觸控美麗的珊瑚群和熱帶魚等生物,以免發生意外。

  4、潛水時緊跟教練,務必聽從教練的指揮,謹遵二人同行原則。二人同行制是潛水的重要原則之一。即兩人從入水到上岸,都必須保持在一起***同進出***。技術較佳者***如教練***不可任由同伴獨自上岸。遊在前方者***往往是技術佳者***,須常常回頭看同伴狀況,並配合其體力技術放慢速度。遊在後方者***如初學者***,要保持在同伴的斜後方。要時刻保持與教練的手勢聯絡。

  5、選擇正規潛水企業體驗潛水活動。正規潛水企業不僅要有經審批的海域使用權,還要具備各類經營資質,並嚴格遵守體驗式潛水操作規範,能夠保證遊客的潛水安全,價格也較適中。不要貪圖便宜選擇缺乏安全保護措施及安全培訓的非正規潛水企業。

  6、潛水前請認真檢查裝備。在每次潛水前,要檢查裝備是否合身以及功能是否正常,學習呼吸管和調節器的使用方法、水面休息方法、緊急情況處理等。

  7、在進行水肺潛水時,一定要穿戴浮力控制裝置和壓力錶,認清備用氣源和低壓控制充氣系統的位置。除自己檢查外,同伴間再相互檢查一遍,以確保萬無一失。正式潛水之前一定要在淺水池中將裝置完全試驗一遍。

  8、背上器材,同潛水夥伴一起走入海水***那種後翻後跳的初學者不要學***當水深及腰時,先戴上潛水面罩,扶著同伴穿好腳蹼。作完這一切,將調壓器銜於口中,從第二減壓部開始呼吸。身子後轉,雙腳擦地繼續後退走向海中,防止因腳蹼的不便而絆倒。

  9、行至預定的潛水地點後,跟隨教練沿海底的自然坡度逐漸潛入海中,第一次體驗潛水者,下潛深度不可超過六米。下潛途中應隨時觀察水壓計,把握自己所處的深度。

  10、潛到一定位置時看教練手勢,即可四處移動***兩人一起***游水時身體保持水中姿勢。為減少體力消耗,要有規律地擺動腳蹼,不必緊張***小夥伴就在身邊***平穩地呼吸,同時正確調整浮力,以避免同海底相碰。若身子開始感到沉重,調解姿勢在浮力調節器也能輸入少許空氣。觀察身邊環境和潛水夥伴交換資訊。

  11、潛水結束如果要上浮,首先以手勢告訴夥伴準備上浮,兩人要緩緩上浮。這個時候要注意,上浮速度必須緩慢,太快會因水壓的變化引起潛水障礙***身體因水壓變化需要一定時間緩解***。浮上水面後立即在浮力調節器中充入空氣持浮力,並換成通氣管呼吸。

  12、浮出水面後遊向岸邊到淺水處,和入水時一樣倒退上岸,上岸後須做好潛水記錄。

  13、下潛時要一定注意釋放耳孔中的壓力,不然耳孔會感覺疼痛。方法是捏住鼻子以嘴吸氣,然後閉住口鼻出氣,此時耳中會感到“噗”地一聲,似有東西穿出。水壓隨深度變化,故耳孔壓力的釋放應時時進行。

  潛水需要的裝備

  潛水員下水時穿戴和佩掛的全部裝具。有重灌式和輕裝式兩種。重灌式有頭盔、輸氣管、通訊電纜、電話、潛水衣、壓鉛和鉛底潛水鞋等;輕裝式有面罩***也有用輕便頭盔***、輸氣管、通訊電纜、電話、應急氣瓶、潛水衣、腰鉛、靴和腳蹼等。使用重灌潛水裝具在水中工作時必須腳踏水底或實物,或手抓纜索,不能懸浮工作,並且放漂***即在水底因潛水服中氣體過多,失去控制而突然急速上升***的危險性大,所以重灌潛水裝具已逐漸被輕裝式取代。

  浮力應用

  對於放置在水中的物體,它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所排開的水量的重量。如果 水中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大於物體本身的重量,物體將浮在水面上,我們稱它具有正浮力。反之則下沉,稱為負浮力。如果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和物體本身重量相等,物體會懸浮於水中,達到中性浮力。

  在潛水時,學習在水面和水底控制浮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水面休息時,正浮力能節省體力,而在水底時,大部分時間需要維持在中性浮力才能使你輕鬆自由地在水中遨遊,保持良好的能見度,也能避免使你和水中脆弱的生物受到傷害。

  潛水員可以通過配重、浮力調整裝置***BC***和呼吸的深淺來調整浮力的大小。

  潛水的技術要領

  下海潛的必要學習:包括呼吸管和調節器的使用方法,水面休息方法,緊急情況處理等等。入水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自己親自檢查裝備功能是否正常,同伴間再相互檢查一遍。入水的姿勢:正面直立跳水-水深需在1.5米以上,雙腳前後開立,一手按住面罩,一手按空氣筒揹帶。背向坐姿入水-面向裡坐於船邦上,向後仰面入水。正面坐姿入水-初學者使用。側身入水-再橡皮艇上浮臥滾身入水。潛降:B.C.***浮力調解器***法-時用浮力調節器,配合配重帶,頭上腳下的潛降。不用B.C.-頭下腳上。上升:將上升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8米以內,簡單說就是不要超過自己撥出的氣泡的上升速度;不要停止呼吸;上升時抬頭看水面,可以伸出右手指定方向,注意背後,身體緩緩自轉。

  下列病患不適合潛水:感冒、神經過敏病、有耳鼻疾病、心臟病、高***低***血壓、醉酒後、糖尿病。

  浮潛和水肺潛水的差別:水肺潛水scuba diving是指潛水者揹負氧氣筒,藉筒內氧氣呼吸,長時間潛水的方法。浮潛skin diving是在潛水者能屏息的時間裡潛泳;直到無法再憋氣時浮出水面的方法。

  水肺潛水的規則:兩人同行原則:兩人從入水到上岸都必須在一起;教練不得允許同伴自行上岸;兩人經常保持聯絡。 落單時的應對: 保持鎮靜,浮上幾米,尋找同伴;找不到時就浮出水面,注意觀察氣泡。超過十分鐘,仍無同伴的蹤跡,應回到入水地點。若無必要,請不要獵殺水中動物。每十米檢查殘壓計餘量。幾種通用手勢:我現在情況良好---“OK” ,注意***物體***方向---“食指指示方向”,上 浮---“右手握拳,拇指向上”,下潛---“右手握拳,拇指向下”。調節耳壓:對於初次潛水或潛水時間不長的人,水的壓力會使人的耳道感到不適,甚至疼痛。此時應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向鼻腔內鼓氣,從而使耳道內氣壓升高,抵消水的壓力。再向下潛,耳道內疼痛難忍,應立刻上浮,別逞強。


看過潛水需要準備哪些物品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