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評類滿分作文

  時評類文章,在開端處必先引述新聞事件,這是寫作的根源所在,立論所在。時評類高考作文怎麼寫?怎麼寫時事作文才高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文一:千年寂寞

  一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千百年前的中國人寬袖緩袍,深諳儒學禮數,脣邊是文雅的微笑;一個是當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國家,千百年後高舉自由的火種點亮尖端與新潮。

  今日,當這兩個國家相逢於12大文化國家的榜單,我似乎看到那儒雅書生的微笑中竟多了幾分苦澀。

  也許是根植得太深,沉澱的太厚,可千年後中國的代言仍是一身已泛了黃的長袍,絲綢的水袖甩不過時光的長河,彷彿中國的光輝只能定格在那個早已遠去的時代。

  未免太過寂寞。

  喧囂卻從大洋的另一岸傳來,金融、影視、餐飲、運動、教育……無不獨佔鰲頭。

  其影響力席捲全球,在當代社會中扮演著領軍的角色,一呼百應。

  最新、最先進、最權威,這些詞彙往往是美國的聲音。

  正如他們的文化符號一樣,美國的手指著世界的方向,他們無疑是現代社會的代名詞。

  站在太平洋的西岸向東眺望,就像是站在歷史的座標上眺望遠方。

  千年過去,原來我們在他人眼中仍站在原地,四顧無人,只有空空的寂寞。

  太寂寞了,我們的文化。

  我們以為新時代早已為我們漆上了嶄新的色彩,我們以為用摩天樓推到四合院就是社會變革,我們以為用滾滾黑煙薰散農田炊煙就是工業化,我們以為用靡靡之音驅逐牙板長歌就是時尚潮流。

  但我們錯了,我們失去了文物古蹟,失去了晴明藍天,失去了京腔韻味,卻沒有換來別人眼中的新身影。

  而我們取得的種種輝煌成就,卻仍不及外國人心中神聖的大唐帝國。

  一方面,我們的新文化確實未到世界前列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對新文化的宣傳遠遠趕不上世界旋轉的步伐。

  歷史固然不應丟棄,卻也不能捧著歷史吃老本。

  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更應該充分地傳承並利用它,讓千年的積澱成為新文化成長的土壤,古為今用,使其不失價值。

  只有當我們真正以一個與時俱進的大國的身份,在榜單上寫下“中國”二字時,才能化解中國古典文化千年的寂寞。

  範文二:法國是各種思潮和流派的發源地

  我們不能說哪個國家的文學比最優越,但法國文學無疑是是第一流的,這是它從17世紀以來就保持的優勢。

  法國面積不大,不如中國和俄羅斯,歷史也沒有我們這麼悠久,但是它的文學為什麼這麼出名?這跟世界的近代歷史有關。

  我們中國有過輝煌的盛唐時期,法國是在唐朝末年才建立的,但是從近代來說,東方落後了,那時還沒有美國,只有歐洲最為發達,而其中最強大的就是法國,文化最燦爛的也是法國。

  法國17世紀的古典主義文化,在歐洲統治了兩個世紀,在其他國家的上流社會裡都以會講法語為榮。

  直到19世紀,雨果的浪漫主義,巴爾扎克的批判現實主義,左拉的自然主義,都對整個世界的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左拉雖然過早去世,但是他提倡的自然主義文學一直傳播到拉美、日本和中國。

  象徵主義等詩歌流派也是如此。

  法國在19世紀和20世紀都出現了許多世界性的大作家。

  在20世紀上半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就有羅曼·羅蘭、法朗士、紀德和莫里亞克等,他們都是現實主義作家,影響很大。

  20世紀下半葉獲獎的都是現代主義作家,例如1957年獲獎的加繆,1964年獲獎的薩特,1969年獲獎的貝克特,1985年獲獎的新小說派作家西蒙等。

  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數來看,法國是最多的,說明法國文學在20世紀仍然對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總起來看,法國往往是新的思潮和流派的發源地。

  法國人喜歡新奇和時髦,但是一種新的思潮產生以後,也許沒有多久就被更新的思潮取代了,但是法國產生的思潮和流派卻會在其他國家裡存在下去。

  比如左拉倡導的自然主義文學流派,在法國沒有幾年就解散了,後來在其他國家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巴黎是時髦之都,是其他城市仿效的榜樣。

  新小說派的領袖羅伯·格里耶長了一臉大鬍子,人家都認識他,但基本上都沒有看過他的書。

  中國翻譯了他的書,但是除了翻譯者和研究者之外,老百姓一般是不會閱讀的。

  羅伯·格里耶自己也明白,他在中國比在法國還有名,是因為中國人把他當成了法國的葡萄酒和香水,當成了一種潮流的品牌。

  法國就是產生這類潮流的地方。

  從法國本身來說,50年代流行的新小說派和荒誕派戲劇達到了現代主義文學的最高峰,後來的法國文學就好像進入了低潮,進入了一個沒有中心和旗幟、沒有流派的時代,也就是所謂的後現代時期吧。

  從杜拉斯1984年的《情人》開始,法國文學、特別是法國小說進入了一個通俗化的時期,每年都有暢銷的通俗小說書出版,現在舊的潮流過去了,新的思潮和流派尚未形成。

  老一輩的大作家先後去世了,新的大作家還有待產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範文三:這也是一種承諾

  我要你重獲原來的生活,認定了這一輩子的承諾。

  這是著名歌手劉德華借已故藝人黃家駒所作之曲填詞,並領銜香港眾歌星演唱的賑災歌曲。

  每每聽到這首歌,總不免心潮澎湃,傾***頃***刻之間我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過去一年多了,但太多太多的東西我們不能忘卻,也不會忘卻:有捨己救人的英雄,有與死亡之神對持***峙***幾十小時甚至百餘小時的堅強勇者,更有全國人民源源不斷的救助物質***資***和愛心,就如前面歌詞所提:讓災區人民儘快過上原來的生活。

  我的部落格和QQ空間上,有一張圖片,也是全國人民非常熟悉的:一個男子將因地震而亡的妻子挷***綁***在身上,他要騎摩托車將亡妻揹回家。

  這張由CNN記者拍攝的照片,藉著媒介和網路傳遍了神州大地。

  照片中的好男子——吳家芳的事蹟廣為傳頌,一時間有很多人將其奉為偶像,甚至有許多女性“爭嫁好兒郎”。

  吳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剛建成的地震博物館還將其摩托車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某網友語***。

  在離5·12還沒一週年之際,就傳出了吳家芳的新婚。

  一時網路譁然,指責聲此起彼伏,眾網友憤怒交加,大有被吳家芳忽悠、甩***耍***弄之感。

  在很多人眼裡,吳家芳不再是好男兒,而只是個虛偽的小人。

  然而,我卻要大聲說不,他依然是個好男兒。

  據說地震災區災民的自殺率非常高。

  分析認為,是因為很多災民還未從親人逝去和財產損失中恢復過來。

  因此,災區的重建和災民的心理治療成為兩項重要的任務。

  就如《承諾》所唱那樣:重獲原來的生活。

  而讓災區人民重獲原來的生活不僅僅是政府的任務,更是全體炎黃子孫應盡的義務。

  一年多了,我們仍在關心災區建設,仍在關心災區人民的生活。

  我們無非是希望災區人民早日從悲痛中走過來。

  然而我們做到了嗎?就如前面指責吳家芳的網友,他們做到了嗎?

  沒錯,吳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別人關心,也需要別人幫助,也需要重獲原來的生活,早日從陰影中走出來。

  他結婚是為了得到家的關愛,為了儘量從亡妻之痛中解脫出來。

  我們又憑什麼因此指責他呢?每個因地震而心靈遭受巨大傷害的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得到家的溫暖,吳家芳結婚我們更應該祝福他,為他高興,而不是指責。

  吳家芳不是聖人,也不會像傳說中那樣與亡妻化為飛蝶或星星,他還要生活。

  溫告訴災區人民:要好好活著。

  前面所提的網友的指責豈不是讓吳家芳承受比亡妻更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我要你重獲原來的生活!”不僅僅是唱唱,而是每個炎黃子孫用心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