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古人
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走進書籍、走進電視,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情感,進而積累作文素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古人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周昉改畫的故事
唐朝時候,有一天,都城長安的章敬寺前,人舉熙攘,熱鬧非凡。大夥兒圍著一幅壁畫的草圖,評頭品足,議論紛紛。有的讚揚它的妙處,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們都只顧看畫,誰也沒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一個人舉止與眾不同,他不看畫,卻在側耳細心傾聽各種議論。這個人就是壁畫的作者,名叫周昉,字景玄,是唐代著名的畫家。
當時,唐德宗命他畫章敬寺的壁畫,他接受任務後,苦苦琢磨,精心構思,有時甚至睡夢中都還在念叨著如何作畫。畫好草圖後,本可一氣呵成,但周昉沒有這樣做。他想,輕率從事,草草求成,是決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於是,就想了個巧妙的辦法:揭去遮在畫上的帳幕,讓眾人批評指點。
因章敬寺與長安的東門緊緊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要道,所以周昉的畫就廣泛徵得了群眾的意見。他按照這些意見,認真修改,畫稿越改越好,一個月之後,誰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後定稿。畫成之後,觀眾讚不絕口,評為第一流的佳作。
二
王充書鋪站讀
王充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他小時候不但聰明而且用功。6歲開始識字讀書,8歲被送入本鄉書塾。
20歲的時候,王充被推薦到洛陽的太學裡去學習。他還感到不滿足,就用課餘時間讀各種書。日子久了,他把太學裡收藏的書幾乎都讀遍了,沒辦法,他又去街市的書鋪裡找書來讀。因為他買不起書,所以每次都站在書鋪前拿著書看,而不買。
洛陽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非常嘈雜,而王充就像沒有聽見一樣,只顧專心致志地讀書。加上他的記憶力超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往往拿到一部新書,讀書一遍就能把主要內容記下來。
賣書的老人知道王充的情況後,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同情地說:“你以後儘管來這裡讀書好了,隨便讀多久都行。”還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個凳子呢!
就這樣,王充腦海中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後來,他終於寫成了思想鉅著《論衡》。
三
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
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