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美術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3篇

  美術欣賞·評述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基本美術素養,培養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下面是帶來的中學生美術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中學生美術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中學美術課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他們對真、善、美與假、惡、醜的辨別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與“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政治教育融為一體,這無疑對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學生,由於缺乏文化素養和藝術鑑賞能力,他們對人體繪畫作品和裸體撲克、淫穢畫區別不清,容易把美當作醜,把醜當作美,有的人由於受到淫穢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過美術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鑑賞能力,可以使他們認識到:人體繪畫作品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的形體美和人的內在活力,是對人自身的讚美和對生命的歌頌,它是一種健康的具有積極審美價值的藝術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裸體撲克和淫穢畫刊宣揚的是低階趣味、尋求感官刺激,它們用純自然主義的手法甚至變態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洩性慾、褻瀆情愛,引導人們走向墮落。學生通過接受這種審美教育,有了辨別美醜的能力,就能自覺抵制淫穢品的侵襲,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同時也能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欣賞人體美術作品,昇華自己的審美情感。這種審美教育可能會比講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學生看淫穢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見,審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實、更豐富,有助於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學美術課通過審美教育對智力發展也起著促進作用。美術課通過具體形象如線條、色彩、形體、結構、空間等繪畫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豐富有趣的美術常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等內容又大大增加了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容量,對發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中學美術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有益於將來的社會工作。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美術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用途越來越廣,與人的生活聯絡越來越密切,除了繪畫、雕塑這些觀賞性藝術屬於純美術之外,生活中許多方面都與美術有關。譬如,要蓋一幢大樓,設計時必須考慮大樓的外觀,要考慮大樓的造型、色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而造型、色彩就屬於美術範疇。大樓的設計者除了具備力學知識、土木建築結構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和審美修養,否則就難以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再如紡織業,從面料的花樣設計到成衣的款式設計和色彩搭配,無一不與美術密切相關。過去我們的紡織品由於美術設計不夠重視、產品顏色單調、款式陳舊,難以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儘管我們的產品質量很好,但由於設計單一,因而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現在由於我們重視了美術設計,使產品以新穎的設計、優雅的款式和眾多的花色品種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信譽,為國家創造了大量外匯。

  其他方面如商品包裝業、廣告業、日用工業、室內裝飾等都與美術有密切的聯絡,都需要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具有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具有較高的審美修養。廣大中學生今後將走向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生力軍,他們在中學美術課中掌握一定的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美術修養,對今後工作將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邦助。

  總之,美術課是普通中學的一門基礎文化課,是中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藝術的創造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乃至將來步入社會參加工作,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篇二:中學生美術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目前美術教育在國際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視,就是因為它是國民的教育,能夠促進國民素質的全面發展。“一個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沒有空氣便沒有呼吸,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無法生存。”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的顯著特徵。因為只有改變學生的美術學習方式,我們才能夠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才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關於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指的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學習策略即學習的一系列步驟。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驟稱之為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劃分,學習方式有不同的型別:從主體發揮的作用看,可分為被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從學習合作程度看,可分為個體學習和合作學習;從學習的深度看,可分為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從學習範圍看,可分為單一學習和綜合學習;從學習途徑看,可分為媒體學習和實踐學習等等。

  二、美術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突出接受與掌握、強調知識與技能,冷落了發現與探究、忽視了情感與體驗,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和技能準確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練,考試時用固定的技法把物件表現出來,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侵蝕。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反而成為學生髮展的阻力。

  ***一*** 、 教育理念的轉變是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基礎:

  在舊教育支配下的“改革”也只會是形式上的和表面上的。本人在理論學習中感觸頗深:我們要變“教美術課本”為“用美術課本教”,從“書中學”到“做中學”,變“教書”為“鑄魂”,變“行為”為“素養”,積“文化”為“品格”。

  ***二***、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學習方式轉變的核心:

  傳統的教學重視的是怎樣使學生得到知識和技能,教師清楚自己為什麼教,要教什麼和怎樣教,而學生卻不清楚自己要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創造性就很難發揮。筆者認為,“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權利的下放”,可以使學生真正得到發自內在的精神解放,可以得到更為廣泛的創造和實踐的學習空間!

  1、營造民主平等的美術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美術課堂教學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應該比知識性學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親和力和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雅的舉止、動聽的琴聲,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的美,進而喜歡美術老師——親其師則信其道,並且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在教學中筆者進行了如下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創設美術情境法:創設美術情境是促進學生愛學的有效手段。如:在講授七年級教材中的《色彩的搭配》時,我運用了實驗匯入法:課前準備好裝有三原溶液的杯子和幾隻空玻璃杯,上課時,演示把紅色、黃色溶液倒入同一個杯裡,這時杯裡呈現了橙色,同樣做另外兩個實驗。這樣很好的複習了小學時的色彩理論知識。由於學生沒有見過這種實驗複習法,覺得新奇有趣,注意力特別集中,事半功倍。

  ***2***開展競賽法:在教學中,開展一些比賽,給大多數學生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和成功的機會,以此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定期開展“繪畫比賽”,“手工展覽”,評選小畫家、小巧手,舉行“攝影欣賞”、“名家名作欣賞”,擴充套件視野,提高欣賞能力。

  2創設主動開放的學習空間,下放學生學***。

  教師應尊敬學生、啟發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隱藏的獨特性,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獨立性。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所認為的: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筆者在遵循教學共同規律的同時,提出讓學生展現自己個性的幾點做法:

  ***1***給學生選擇美術學習內容的權利:“教材無非是例子”在教學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我擴充了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積累,比如:低年級通過畫報等方法體驗美術的美;中高年級通過寫美術日記學習自己喜歡的畫種體驗美術的美。

  ***2***給學生選擇學習夥伴的權利:實踐證明,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夥伴可以有效的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在《生動的小泥人》這一課中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夥伴,合作效果比老師規定的要好得多。

  ***3***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權利:問題,往往是學生獨特的感受,最能進一步發展生的個性。我允許學生課堂上隨時提問,尤其在他們創作過程中;課後,及時輔導學生。

  ***4***給學生參與美術評價的權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評、互評及對美術教師做出的評價都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鼓勵學生更多的看到別人的長處,策略的提出問題更是培養學生虛心好學品質的絕好機會。特別是美術具有非語意性,不同的評價更會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三、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

  美術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教學過程活動化的基本屬性是主體參與、合作交往、發現探究。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為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主旋律。這三者之間有所不同,又有著密切的聯絡。

  ***一***充分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美術學習方式,對美術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本人筆者認為,在美術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即目標儘可能讓學生明確;知識儘可能讓學生髮現;過程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內容儘可能讓學生選擇;方法儘可能讓學生掌握;疑難儘可能讓學生探究;檢查儘可能讓學生自查;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學生能描述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自己創作的教師不示範。

  ***二***高效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每一個學生應在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並在活動中相互支援、相互配合,能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衝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

  筆者認為通過教學實踐認識到:合作學習既有小組活動,也有個人活動;合作學習並非只有一種模式可以選用,也並非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適合於合作情境;而且合作過程中也不排斥競爭。

  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合作對於七年級的學生有些困難,於是我從教學環境入手,嘗試每節課以學生自由分組變換不同的小組成員。如在《大家動手做條龍》一課中,首先組織學生分組,由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安排龍頭、龍身和龍尾的設計,組員按各自的分工進行剪下、穿插,當時上課的場面令我很興奮,孩子們的創作想象非常豐富,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有的用穿葫蘆的方式表現龍身的起伏變化;有的則用上插旁安來強調龍身的凹凸;有的用繪畫的方法展現龍鱗;有的則用鏤空……我發現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遠遠超過我對他們的認識。通過合作式的學習,學生會主動的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激活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作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以充分發揮。

  ***三***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美術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能力的發展”。探究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實踐性、體驗性、問題性和開放性等主要特徵都是以自主為前提的。在探究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會加速探究的程序。可以這樣說,探究學習是以自主學習為前提的,以合作學習為動力的一種學習方式。美術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

  當然,探究學習在目前還有許多困惑:如何認識在中小學開展探究學習?如何尋找探究學習的資源?如何在教學中把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結合起來?如何進行探究學習的評價等。筆者認為,通過探究學習,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探究意識,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從而讓學生形成尊重事實、堅持真理、敢於懷疑等科學素養。

  總之,讓我們迎著素質教育理論的強勢東風,著眼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著眼於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識、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新課程絢麗多彩的“教學景觀”。

  篇三:中學生美術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著名教育學家贊科夫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習動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結合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學習和教育實習活動的實踐,我想就中學生美術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髮表一些個人看法。

  一、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問題

  對中學生進行美術教育並不是以培養畫家為目的,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對現在的美術教育狀況,特別是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邊遠的山區,美術課堂教學學校不予重視。有的家長認為學好文化知識才是當下正事,至於美術的學習,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是不務正業。多數家長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忽略了對孩子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這就使他們的孩子錯誤地認為考試成績是最重要的,興趣愛好是次要的,於是本來的天性被慢慢扼殺。

  目前,中學生在美術方面大都存在厭學情緒或傾向,思想上不重視,輕視美術課,對美術課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熱情。主要表現為曠課、上課紀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不務正業。美術課上,常會看見部分學生在其他同學專心畫或做的時候無所事事甚至擾亂課堂紀律,成為課堂的不和諧因素,而其原因是沒帶材料,更有一部分學生長期不帶材料,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有的學生貌似挺乖,不講話,不做小動作,但思想開小差,當請他回答問題時,卻是答非所問,甚至不知所措;美術課上常常有學生偷偷地玩玩具,有的學生上課睡覺,或看其他課外書籍,或做其他學科作業,對真正的美術活動卻不投入等等。從這些現象不難看出,學生厭學既有教材、教師方面的原因,如教學內容枯燥無味、課堂教學不生動及師生關係不和諧等,又有學生厭學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學生自身對學習缺乏內部驅動力,即缺乏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個體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活動,並使得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教育心理學把動機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因此,教師作為外在的因素應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動機。

  二、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

  一是營造寬鬆、舒適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負面情緒。對此,我覺得主要是教師要改進教學,教學環節不可沉悶、單調,應讓學生多參與,如多設問題,多做活動,激發學生多動腦動手的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始終圍繞教學。發現個別學生思想不集中時,可以請這個學生回答問題,在其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幫助他將分散的心思集中起來,同時也讓他明白老師的用心,從而自覺改過。教學過程既是師生資訊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在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創造平等、和諧、融洽的氣氛,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提高他們主動探索的興趣,增強探索學習的動機,心理學研究表明:師生情感協調,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積極性高,他們敢想、敢問、敢說,發揮他們靈活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之中。例如:有的學生自己非常喜歡美術,基礎也較好,有天賦,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學得既主動又輕鬆,而另一類則恰恰相反。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區別對待,對前者,可提一些較難的問題或讓其畫一些更深入的畫,給他們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與動手能力;對後者,則要有耐心,引導他們回答問題或給他們示範畫畫,一步步講解並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只有輕鬆有趣的課堂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二是融洽師生間的友好關係。一般說來,師生間的友好關係決定著課堂的氣氛,而和諧的課堂氣氛又能夠增進師生間的相互瞭解,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作為教師,除了應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識與修養外,還要有嚴謹的教學態度,認真的精神,時時關心學生及存在的問題。相互要信任,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真正做到公正無私,才能得到學生的普通肯定,也只有被學生所接受,才能對學生的美術學習產生興趣與積極效果。反之,教師不能與學生和諧相處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緊張,令學生對該教師產生牴觸心理,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消極,抑制學生的學習動機。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到。”可見師生關係的融洽和信任極其重要。因此,建立平等,自由、友好的師生關係,能促進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是採用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制定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注重教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很多,需要我們聯絡學生實際情況,不斷的去努力探索,去創新。有的老師上美術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課堂氣氛低沉,講課呆板,使學生對美術失去興趣。作為中學美術教師應不拘泥於形式,在教學中應力求以豐富有趣的新穎的內容,認真的態度,生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上有所提高,精神也感到愉悅。結合實際創設問題情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他們求知慾和內在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四是適度的表揚與鼓勵,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要給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有些學生天生聰明,但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麼幸運,反應顯得遲緩些,作為美術教師就不能心急,要在課堂上給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揚,也會給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氣和信心,成績較好的學生應給予適當的表揚與鼓勵。適度的表揚與鼓勵是一種肯定,最能激起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成績進步最顯著。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要過分挑剔,可運用常識教育,進行耐心講解,增強他們學習美術的信心和動力。

  三、總結

  綜上可知,“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培養和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動機關鍵要融洽師生關係、營造寬鬆、舒適的課堂氣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