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肯定思維方式

  很多時候肯定思維能幫我們不同程度地、部分地正確認識存在,那麼是如何體現的?怎麼用肯定思維去解決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1、讀書。當你開始讀一本書時,有經驗的讀者往往通過檢視閱讀就能確定一本書是否值得分析閱讀。通過檢視閱讀的初步篩選後確定的文字,閱讀者要對這個文字抱有謙虛的態度,這就是肯定的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其反面是對文字抱有傲慢的、否定的態度。我們閱讀一個文字的目的是想從中獲益,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基本前提是我們要知道它、理解它,無疑抱有肯定的思維方式我們才能實現目標。

  2、習慣。習慣形塑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人生道路上的勝利者都培養了良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有時這個過程還會很長。在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中,肯定的思維方式同樣具有決定意義。在這裡,肯定的思維方式主要體現在如何面對挫折問題。以肯定的思維方式面對培養良好習慣過程中的挫折,體現在不因挫折而否定培養一個良好習慣的初心,而是接受挫折、分析挫折,找到改進的方法,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就是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

  3、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人和事,遇到困難和挫折,要改變將否定、批評作為第一反應的習慣,培養要接受、瞭解的態度,多觀察、多 思考,瞭解清楚是什麼,思考明白為什麼,積極嘗試怎麼辦。先接受,後改變。

  肯定孩子的思維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

  古語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講的道理要“合理”。

  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也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售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其三,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跟孩子說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從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應該明白,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說理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

  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發拗,因而跟孩子講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說理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往往不會奏效。

  最後,跟孩子講道理,最好找孩子比較信服的人。

  讓孩子信服的人跟他講道理,他會比較愉快地接受。否則,若讓孩子本來就反感的人去和他說理,即使說得再好聽,孩子也會無動於衷的。

  用肯定思維去解決問題

  我每天都強迫自己說“沒有問題!”是不是我的工作中真的沒有問題發生?是不是我真的有能力來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不是我絕頂聰明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答案卻是否定的!在我的工作中每天都會發生很多問題,我也不擁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資源和能力,很多問題往往無法找到解決方案。

  但我明白,管理者就是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的人。好的管理者從不迴避問題,他明白解決問題是他的工作,他不會讓問題影響組織的績效,沒有問題是一種承諾,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理念。可以分解為三個行動:

  1、盡力不讓問題發生。

  2、馬上動手解決問題。

  3、從來不讓相同的問題發生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