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教學設計

  《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是高中地理選修5的內容,本節內容是探討人類生活中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會誘發自然災害和現代生活中人類如何緩解自然災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生態破壞的原因和表現,通過例項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產生的機制,體會人類不合理活動導致生態破壞而誘發的嚴重後果。

  2.通過分析我國土壤汙染現狀,瞭解土壤汙染物的遷移及檢測方法,體會土壤汙染的嚴重性及其防治的緊迫性。

  3.學會運用分析綜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繪製水體汙染災害鏈。

  4.通過分析事實材料,進一步認識、體會氣候變暖的事實、原因及其產生的災難性後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教學難點】

  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教學方法】

  啟發式、小組合作探究、課件輔助、自學指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本節引言部分,啟發學生思考:哪些原因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暖及其引發的災害與人類活動是否有關?

  ***學生活動***閱讀引言,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提出問題***人類的哪些行為引發了自然災害的發生?

  ***板書***

  第三節 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

  ***課件展示***展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景觀、西北畜牧業地區荒漠景觀、南方地區的石漠化景觀等圖片***或視訊***。

  ***提出問題***這些地區出現了什麼環境問題?與人類活動有沒有關係?

  ***學生活動***閱讀課件圖片,思考後,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上述環境問題主要是生態破壞。圖示地區的生態破壞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是人類不合理活動帶來的。

  ***板書***

  一、生態破壞誘發自然災害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結合以前所學知識並閱讀P58教材正文內容,想一想:生態破壞是由哪些原因產生的?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並填下列關係圖

  ***學生活動***閱讀P58教材內容,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

  ***板書***

  1.生態破壞的主要原因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59,和課件展示內容,說一說: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什麼危害?我國的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在哪裡?

  ***課件展示***黃土高原地區或紅壤區的水土流失圖片、資料、資料。

  ***總結歸納***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亂墾土地、濫伐森林、破壞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變得更貧瘠、誘發和加劇地質災害、誘發和加劇水文災害。我國的水土流失區有三個區域:黃土高原區最嚴重,南方紅壤和黃壤分佈區其次,東北黑土區近幾年流失也非常觸目驚心。

  ***板書***

  2.水土流失災害

  ***課件展示***石漠化地區景觀、資料。

  ***學生活動***自學教材P59“知識窗”及課件資源,分組討論,總結石漠化的定義、危害、發生地區、目前發展狀況。

  ***板書***

  3.石漠化災害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60,和課件展示內容,說一說:什麼是土地荒漠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什麼危害?

  ***課件展示***我國西北地區畜牧業地區的荒漠化景觀圖片、資料。

  ***總結歸納***土地荒漠化是指乾旱、半乾旱地區綠洲、耕地、草場逐漸退化為荒漠的過程。我們可以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來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響較為緩慢,人為原因影響較為強烈。其危害較嚴重,是世界上頭號生態環境災害,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板書***

  4.土地荒漠化

  ***提出問題***鹹海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內陸湖泊,最近幾十年荒漠化發展十分迅速,什麼原因使鹹海的荒漠化發展如此迅速?

  ***學生活動***自學P60“知識窗”,完成P61活動題。

  ***轉承***世界上有十大公害事件***如:20世紀50年代的發生在日本水俁灣的水俁病,也就是有機汞中毒事件等等***,這些公害事件都是由於環境汙染造成的災害事件。人一直以為地球上的陸、空是無窮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海洋。大家都認為世界這麼大,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半徑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範圍內生活,而佔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範圍內,人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汙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板書***

  二、環境汙染誘發的自然災害

  ***課件展示***世界十大公害事件或各種環境汙染的圖片、資料。

  ***提出問題***什麼是環境汙染造成的人為災害?你還能舉出發生在我國的環境汙染造成的人為災害的例子嗎?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62第一自然段,思考並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在我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由環境汙染導致的災害事件頻發。比如:前幾年的松花江水體汙染事件,導致松花江流域取水困難;淮河流域水體汙染愈演愈烈,在淮河流域的某些村落,甚至出現集體患癌事件,這與淮河流域水汙染有直接關係。類似例子還有很多。這也給我們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

  ***板書***

  1.什麼是環境汙染造成的人為災害

  ***提出問題***結合生物知識和P62本節課教材內容,想一想:為什麼土壤是各種汙染的“歸宿地”?簡述土壤汙染的危害嚴重性?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內容,分組討論,總結條目,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

  ***學生活動***閱讀P63“知識窗”,理解土壤汙染災害應如何檢測,以及土壤汙染災害的嚴重性。

  ***板書***

  2.土壤汙染災害

  ***提出問題***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和教材內容想一想:水體汙染是如何產生的?地表水汙染災害鏈的產生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活動***自學P63教材內容,自己思考並總結答案。

  3.水體汙染災害鏈

  ***轉承***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板書***

  三、氣候變暖誘發的自然災害

  ***提出問題***閱讀P64兩幅圖以及教材內容,找一找:哪些資料說明全球氣候在變暖?氣溫升高的幅度有多大?

  結合必修一所學內容,想一想: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嗎?***提醒學生保證答案的全面性***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總結答案,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全球變暖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幾點:1.人口劇增因素2.大氣環境汙染因素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4.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6.酸雨危害因素7.物種加速絕滅因素8.水汙染因素9.有毒廢料汙染因素10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的變動等等。***鼓勵學生踴躍回答***

  ***板書***

  1.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和原因

  ***提出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可以帶來哪些危害?

  ***學生活動***結合剛才討論結果,認真分析,總結答案。

  ***總結歸納***危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低地淹沒;氣候異常現象增多;生態失調,全球自然災害加劇等等

  ***學生活動***閱讀P65“知識窗”,看一看乞力馬紮羅的冰雪變化給我們哪些啟示?

  ***板書***

  2.氣候變暖的災難性後果

  ***課堂小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

  一、生態破壞誘發自然災害

  1.生態破壞的主要原因

  2.水土流失災害

  3.石漠化災害

  4.土地荒漠化

  二、環境汙染誘發的自然災害

  1.什麼是環境汙染造成的人為災害

  2.土壤汙染災害

  3.水體汙染災害

  三、氣候變暖誘發的自然災害

  1.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和原因

  2.氣候變暖的災難性後果

  《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下午要上選修5第一章第三節《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本節準備用1課時的時間講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以下分析:

  一、分析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二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一章《自然災害概述》中的內容,在學習了前兩節自然災害概念、特點和分佈規律後,這一節主要學習《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本節內容是探討人類生活中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會誘發自然災害和現代生活中人類如何緩解自然災害。本節是對第一章知識的昇華,讓學生明白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也有影響,同時對今後學習第三章《防災與減災》有重要影響。所以學好本節,能為今後生活中的防災和減災打好基礎。

  2、本節的難點、重點知識

  ***1***人類活動不當會導致自然災害的發生或加重;

  ***2***人類可以採取措施預防和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3***引發自然災害的人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二、分析教學目標

  在進行素質教學的同時,我們的學生還面臨高考。因此,我著重從知識、能力和思想上三個方面培養學生。

  1.知識目標

  ***1***結合例項說明人為原因是怎樣引發自然災害的;

  ***2***結合例項說明人類對自然災害的防治;

  ***3***認識到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能更好的防治自然災害。

  結合身邊的生活事例來觀察、分析,豐富地理知識,為考試做準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因此制定了目標2: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通過具體案例的解析,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保護環境的意識,確立人與自然共存、用人類知識和智慧降低災情的可持續發展觀。利用辯證的關係,讓學生明白各學科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的。

  三、分析學生

  高二文科學生好學心強,善於思考,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強,地理基礎知識相對豐富;這些特徵非常有利於本節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分析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

  2、圖導圖解法、材料分析法

  這節課涉及的圖、材料較多,許多地理知識都通過圖、材料來表達。通過導圖解法、材料分析法既可以引導學生從圖表、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掌握新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分析學法

  1、導學法 2、探究式學習法為主

  六、分析教學過程

  ***一***本節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本節首先回憶知識點引出人類研究自然災害的好處,運用辯證關係點出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能誘發自然災害。展示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利和弊;

  2.運用例項說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能誘發自然災害的產生,並點出不合理人類活動誘發災害的防治措施;

  3.用圖片說明,自然災害的發生雖然不能避免,但是由於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可以採取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預防災害的發生和降低災害的損失,是重要的防災減災措施之一。

  新課教學活動完成後進行教學小結,並通過知識網路讓學生分析人類對自然災害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練習

  ***四***、作業佈置

  課後理解記憶本節知識體系

  七、小結

  本節教學任務的創新之處:以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為主線、以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為模式,通過導學法來引導學生複習舊知識掌握、理解新知識,教學過程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能自覺參與教學,並在觀察、思考、討論中總結規律,培養思維能力;開放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知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得到和諧地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很好的體現,為學生今後學習進一步地理知識奠定了基礎和樹立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