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期末總複習指導
高三地理學習與複習的內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的學習與複習,是每個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高三的地理複習方面的方法指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狠抓基礎提高能力
第一輪複習要狠抓基礎。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何在第一輪複習這個關鍵時期中更好地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我認為高考強調考查的是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區域空間判斷、時間的推算、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等。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我們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為此,一輪複習階段應該按部就班,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計劃緊跟規律,老師緊跟計劃,學生緊跟老師無疑是必要的,學生在課堂上要跟住老師的節奏,記好課堂筆記;課後則應按照單元的順序做一些習題。如果學生地理在基礎年級學得不太好,那麼這一輪複習就是查漏補缺、提高成績的最佳時機,通過全面複習教材,提高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二、圍繞一箇中心打好基礎
這個中心就是主幹。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於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幾乎每年都會把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氣候、洋流、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體系作為主要考查內容,這些都是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一道超綱題。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今年各地區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型別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型別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迴圈,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
對這些主幹知識的複習,學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絡,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三、做到兩個提前形成習慣
一是儘早訓練答題規範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
在高三地理第一輪複習的習題訓練中,學生要格外注意解題技巧的培養,注意養成使用規範地理術語、正確書寫、仔細審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其次,學生要學會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絡。在讀書時,要思考所讀內容可能如何出題***即從書中讀出試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麼地方的什麼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
二是關注熱點拓寬視野形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特徵之一就是題目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很多題目是以熱點、焦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入點來創設問題情境的。對熱點問題的關注不妨從現在就開始。
目前地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主要有:人口的過度增長與人口遷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大氣與水汙染、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生態災難、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建設、綠色奧運、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地區衝突***如中東***、臺灣問題、核問題等等。
對這些是世界和我國已經、正在或即將發生的重大事件,學生應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所學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當今熱點、焦點、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複習中應把重點、熱點、焦點問題當做專題式“問題化”處理,弄清這些問題發生的地點及背景,注意這些熱點問題與課本主幹知識的密切結合,把握其因果緣由及其影響,使熱點問題重點化。凡與熱點有關的問題,即使本來不是學科的重點知識也要掌握
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地理特徵能力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是大量運用多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絡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由於便於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思維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綜合試卷中,往往把地圖和圖表作為表達和聯絡地理、歷史和政治這三科知識的資訊載體,所以地圖和圖表往往是學科內或者跨學科間綜合題的切***。
針對高考重視圖表考查的特點,地理第一輪複習中,學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閱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的能力訓練。可有計劃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相應的地圖冊複習、練習,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轉換思維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
圖表複習可分為三種圖表複習
一是等值線圖,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這類圖有許多共同點,所包括的資訊也豐富,是地理試題考查的重點;譬如等值線圖就在歷次高考中多次出現。學生不妨從怎樣繪製等值線著手,搞清圖形的來龍去脈,分清圖中等值線的分佈規律,通過分析掌握圖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徵,再聯絡所學過的地理知識進行闡述解題。
二是統計圖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數值特徵和相互關係,要學會統計圖表的分析方法,特別注意不同要素之間的聯絡。
三是區域地圖。地理學科內綜合題往往以區域圖為載體,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如果學生不能正確判斷區域位置,就無法答題。
通過一輪複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填繪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影象、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只有通過各種讀圖、填圖、繪圖、分析示意圖等題型訓練,才能提高應變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五、抓住四大要點提高得分能力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學科,它兼有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備較強的數字處理能力。因此,不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應該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只有“會學”才能“學會”。要複習好高中地理得高分,一定要注重“四抓”。
一抓“概念”重“消化”
學生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學生應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絡”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學生要做如下努力: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學生要多注意老師講解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佈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六、走出六大誤區提高複習效率
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高效複習,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高三學生的一個共同的心願。但是,事實上由於個體的差異和方法的不同,複習效果相差很大,由於方法失當造成的損失更是不容忽視的。每年都有很多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比別人勤奮,而成績老是沒有明顯提高呢?”對於有這樣疑問的學生,除了調整學習方法之外,還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幾種複習誤區:
誤區一:對自己沒有較準確的定位,好高騖遠。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實際能力沒有清醒的認識,高估自己的水平,在複習過程中一味地鑽難題,忽略基礎知識,追求巧解偏題怪題,忽略通性通法。其實,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漸形成的。現行高考中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佔70%,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抓基礎,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談提高能力。
誤區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對於每個學生而言,無論從全域性的角度,還是從單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況且,由於高考試卷受卷面、考試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識點,必定是有重有輕,有主有次。因此,學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知識的複習。重點突出,主次分清,複習效果才會好。
誤區三: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高三複習一般有近一年的時間,學生要做很多事,學習鞏固知識及提高能力並重。老師是按全體學生的水平為標準進行復習指導的,但學生之間的基礎有差異,學習方式和理解能力不盡相同,所以每位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擬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明確每天的學習任務,合理地安排時間,且一定要完成計劃。
誤區四:零敲碎打,死記硬背。高考題目的設計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絡以及各類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上。在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並且學會歸納總結知識點和常用的基本方法,瞭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與轉化,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綜合能力提高和知識的靈活應用。
《考試大綱》中明確指出了減少記憶型的題目,增加能力型、應用型以及綜合型的題目。靠死記硬背、犧牲速度換取高分的時代不存在了。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誤區五:題海戰術,追求數量。有這種錯誤思想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做題越多,見過的題類就越多,對解題越有利。其實,並不是做題越多越好,多買幾本參考書就能產生效果。題是要做,但要有針對性地做題,明確思路,掌握規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題多解,舉一反三,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去做題,學習成績會提高更快。
誤區六: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解題實踐表明,條件預示可知並啟發解題手段,結論預告需知並誘導解題方向。解題之前認真讀題目,正確領會題意,通過思考仔細推敲,抓住問題的實質,從題目本身獲得儘可能多的資訊。有了一審慢才能有二做快,審題不細緻,不全面,必然會導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現錯解或誤解。所以要做到審題慢而細,做題快而準。
在解題過程中,往往會思維定勢化,只以單一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不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去考慮問題,把特殊問題一般化,或把簡單問題繁雜化。如果在學習中注意掌握多種解題方法,掌握多種解題思路,經常進行靈活多變的一題多解的訓練,思路拓寬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就會更多、更合理。以上為個人對高三一輪複習備考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取長補短,牢固做好高三一輪複習,能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