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學習心得體會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吧!
篇1
課堂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它運用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是聯絡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能啟迪學生靈動的思維和智慧,能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獲得知識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現實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如目標不明、層次不清、邏輯不順、無視學情、無思維含量的徒勞提問。下面結合觀摩20xx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比活動12節課的感受談談對課堂有效提問的幾點認識。
一、提問應服從教學目標
課堂提問不是為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動和氣氛的活躍,而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強調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觀察、想象、質疑和交流等豐富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與過程有機融合,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防止出現目標虛化的現象。
如杭州張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請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回答財政的作用並結合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學重點。衢州楊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請學生結合教材97-98頁的內容談談造成翁明衝姐弟的幸運和小悅悅悲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既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點“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和合作探討,體驗知識的自主構建。
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是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前提,研讀教材則是準確定位目標的關鍵。沒有對教材文字的深刻理解,就難以設計出有價值、有實效的課堂提問。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因執教者未能充分領悟教材並準確定位目標也出現了一些無效甚至負效的提問。
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一位老師創設了班級學生去敬老院獻愛心的情境並設計了“你想讓哪些同學去敬老院獻愛心”的課堂提問,隱含著獻愛心也要“論資格、視實力”的潛臺詞,既無助於解決本課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也與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相去甚遠。更多的老師在教學“價值與價值觀”時, 把焦點放在“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設計了關於“扶不扶老人過馬路”、叢飛等獻愛心人物的“人生有沒有價值”之類的提問,忽視了教材中關於義利觀、生死觀、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的導向作用等更貼合學生生活的文字,片面理解了“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提問應遵循思維規律
遵循規律是教育教學的常識。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講求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遵循思維規律,啟智導思。當學生的注意力疲勞、思維困頓的時候,課堂提問應能如一劑強心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的靈動思維,使課堂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和節奏感。
根據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認知規律,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儘量創設鮮活、真實的情境,營造出促進學生主動求知的情感氛圍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資訊元素,從而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如溫州鄭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創設了7.23動車事件後“溫情與救援”的情境,溫馨、真實的畫面輔之以動人的音樂,讓學生心有所動,“在這支救援大軍中,哪些身影讓你印象深刻”的課堂提問自然能得到良好的迴應,“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的知識也易於生成。而一位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未設定任何情境,直接請學生思考並回答“國家財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沒有感受到財政支出帶來的好處”,使缺乏一定生活體驗又無法從課堂上獲取資訊的學生無話可說,導致課堂提問失去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儘量設計發展學生辯證思考、比較分析、概括綜合等能力的課堂提問,即通常所說的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只有在思考並回答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得到發展,教學才不只是滿足當下應試需求,而是著眼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事業。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很多老師都認識到這一點並努力實踐。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湖州唐老師以明星企業家李某在創業過程中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同時企業排汙破壞當地環境的情境為背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評價李某的個人價值,在觀點衝突中綜合分析,使知識構建、能力發展、正確價值觀確立渾然一體;台州徐老師以寧波象山旦門島綜合開發的情境為背景,設計了“如果你參加此次決策會,你會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現實問題予以論證和探究,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問應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提問由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目標、思維規律預設,但問題的答案卻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成。預設和生成是有效課堂提問的兩翼,缺一不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因此使課堂充滿著動態因素。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以生成為導向,關注提問的針對性、開放性和可變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預設提問時應有針對性,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方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前面提到的叢飛、嚴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價值,但“你願意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你會選擇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等擇友觀、擇業觀的話題更能讓學生感覺親切。“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絡”有可供探究的空間,但超出了學生的經驗和能力,只能讓課堂陷入沉悶和尷尬。
課堂生成因其無法預約、充滿著即興的智慧而更加可貴而美麗。關注生成的課堂提問應具備一定的開放性和隨機性。如“如何用財政把寧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談談你心中最有價值的人”、“讀了周趙潔的日誌,你對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認識”等課堂提問看似粗線條卻體現著開放、多元和靈活,為新知火花的迸發創造了條件。相反,一位老師在展示兩位網友觀點後提問“你贊同哪位網友的觀點,請闡明理由”則因其封閉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防止“節外生枝”的同時,也失去了“節外生姿”的可能。
課堂提問在課前預設,但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機械刻板地執行,而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做出適時、適度的調整和變更。觀察、傾聽、對話是瞭解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手段。當問題丟擲,學生卻報之以疑惑的眼神時,教師可將自主思考的形式調整為合作交流,以降低問題的難度,同時在學生討論時及時提示指導。當學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當、理解模糊的時候,教師可適當地追問,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質疑和答疑來解決問題。當同一個提問請到第三位學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師的預想時,應將原有提問予以層次分解或轉換角度以適應學生。如“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絡”的問題丟擲後,學生們大都望著課件發愣,課堂上一片沉寂,此時,教師可將此問題分解為“①你瞭解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動態嗎?②你知道我國政府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上的財政措施嗎?③這兩者之間有何聯絡?”以便於學生思考並回答。
篇2
在政治科組長的精心安排下, 我們聽了高三B2班的政治課。通過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聽課後的教學收穫和自我反思。
聽課印象: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師教態自然,在整個課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親和力非常強,語調平和,聽起來很舒服。
2、對教材比較瞭解,整節課各個環節連線比較好,沒有出現停頓,課堂比較流暢。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應答。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整個課老師講得太多,是較典型的傳統的講授課,據統計,前面30分鐘裡,老師講的時間有26分鐘,學生沒有時間思考和閱讀。
2、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較為混亂,問題的設計沒有難度,難以讓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堂的2個練習中,學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師還是讓學生強行思考,然後再個別作答,一個說明練習太容易,二是老師的應變不好。
3、教師的活動範圍太小,一節課40分鐘都是在講臺上活動,沒有深入到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和學生和目光交流,也沒有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不利用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
4、如何將黑板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本節課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作為教具,展示了一些圖表、圖片及文字,在黑板上只有兩行大大的字,就是關於世界市場的定義:各個國家之間***範圍***以商品流通***內容***為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從這節課來看,多媒體沒有起到它應起的作用,而黑板,則根本沒有起到作用。
自我反思:
這一課例的試教、評析、改進、再施教的過程,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師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內在的知識間聯絡,以及熟知學生的知識水平併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質和學生能力的飛躍。
2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個體差別和學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為此,教師組織合作學習,要給學生群體一個明確的共同任務,讓每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除生生間的互動外,還要發揮“師生間的互通”對合作學習的促進作用。
3、有時一堂課要經過幾人的試教與修改才能達到比較滿意的程度,這樣反覆,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老師吃得消嗎?這分寸該如何把握?假如沒有教學管理者的介入,這樣的研討活動能自覺自願地貫穿於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中嗎?
篇3
聽公開課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讓我近距離的感受每位教師的教學風采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些課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讓我認識到教學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門藝術,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摸索。從前作為一名學生,對教師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對如何才能夠不僅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而且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還是缺乏認識的。通過聽講和自己的認真體會,使我對教師的內容和特點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從茫然到豁然,確實感到受益非淺。
這些課程呈現的亮點和優點:
一、能夠突出主題。即對於教學目標把握定位準確,能正確認識和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表現為:
***1***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求;
***2***教師能著力營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民主互動關係;
***3***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4***課堂注重實踐環節,踐行法律和道德。
二、全面貫徹"三貼近"原則,教學設計新,提供的資訊新,引入的情節新,貼近時代、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實際。
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實施的依據,是教學的載體。這次參賽課展現了選手們獨具匠心的設計。教學環節豐富多樣,可操作性強。如:小組討論、辯論、現場採訪、調查報告、你說我說大家說、誠信卡、實話實說、小品表演、漫畫、小品AB劇、才藝展示等等。既增加了課堂容量,也增強了趣味性,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學生展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出眾的才華,一個比一個精彩。讓聽課的老師和評委們都不由自主為他們鼓掌叫好!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一個教學觀念的深刻轉變,包括從封閉性向開放性的轉變,從群體型到個性型的轉變,從權威型向民主型的轉變。這些都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學習。
三、注重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評價和點撥。
有的教師評價自然而貼切,教師及時評價"你能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很難能可貴!"對學生長時間的舞蹈展示評價"你的舞姿很美,因時間關係,我們課下再欣賞吧"。有的教師針對材料充分預設問題之後,又能針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與點撥,讓學生由具體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識,水到渠成。
在教學中,聲情並茂的語言能緊扣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恰當的運用語言空白藝術,及時給學生留下自覺思維,自覺內化的機會,則會取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把握設定原則。鮮明的針對性。空白設定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必須圍繞教育教學的目標,服務於課堂教學的思想和內容。因而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當時的教學實際情景的需要,配合有聲語言相機而用。故弄玄虛,有百害而無一益。講究適度。難度要適中,具備一定的啟發性和思考量。過難,學生無從下手,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易,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同一方面的內容,可以多層次、多角度設定空白,知識間的梯度要適當。同時要注意一堂課空白的頻度。如果空白過多,則顯得過於空虛,學生會感到茫然無獲。空白只是教師語言的停頓,並不是思維過程的中斷。設定空白就是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材料和動力,以燃起學生探求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求知,獲得反饋資訊後,糾正學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設定必須遵從探索性的原則。
四、教學手段新穎。所有參賽教師無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件新穎活潑,動態精緻,實用性強。本次優質課比賽有一個鏡頭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當老師講完課後便有很多人圍上前去要這位老師的***並複製課件以做參考。既體現出大家積極學習的勁頭,更說明參評老師的課確實有過人之處。課件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又與當前社會熱點相連線,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的特色。
五、注重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這次講課,很多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在小組內、在班裡有了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而不是去揣度教師期待的標準答案,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引發爭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奇談怪論"。
當然,我也發現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略談幾點:
一、沒有充分發揮教科書的引領功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師上課時,拋開課本上的經典事例不用,自己費盡周折找尋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正如專家所說的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即拋開教材、課本的課才是好課。不要迎合時髦去隨意新增內容。有的老師整堂課都侃侃而談,環節一個接一個,事例、故事讓人目不暇接,而課本卻幾乎沒有時間讓學生看。再有,事例的選取應多用正面材料,血淋淋的反面材料讓學生觸目驚心,反而是一種誤導。
二、情景設計沒有很好的進行優化,生成的東西少,預設的東西多,教學的探究性與開放性不夠。
粗略統計,有的老師設計的活動一節課不下六七個,過多過濫,有的視訊故事很好,探究卻沒有充分展開,淺嘗輒止。課件製作效果很好,卻一閃而過,讓人來不及反應。有的環節設定過於簡單,卻偏要學生討論交流,白白浪費時間。再就是教師過於強調傳統,強調課本知識點,對學生冒出的思維的火花視而不見,面對生成缺少理智點評,不能及時捕捉,沒有做到"讓預設與生成和諧共舞在思品的舞臺上"。
三、沒有合理運用評價機制,只是簡單的重複。
評價要從態度上、價值方式上,通過評價給學生以激勵鼓舞。不少老師讓學生髮言、活動不少,但學生表現後老師的評價卻很讓人失望。如有的活動小組討論後,要學生總結,學生總結的很經典,老師點評的卻很失敗,引來一片嘆息。再就是學生說的不怎麼樣,老師卻給予高度評價,明顯有失公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還有就是不管學生怎麼說,老師總是用"很好"、" 不錯"幾個字敷衍過去,不利於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再者通過老師評價學生也能很好的看出一名老師素質的高低。課、課件可以提前準備、話可以背過,但對學生的反映卻不好提前準備,結果就出現評價不當的問題。老師在充分準備課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機智。師生真正互動,教學才會精彩。
四、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參與活動的參與度與深刻度不夠。
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才是一堂好課.應該看到,有的課存在偏快、偏難現象。只有幾個或少部分學生反映過來,老師便急忙處理,而大部分學生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長此以往,他們肯定會失去信心與興趣。老師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大部分學生能反映的程度,提問時注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注意儘可能多的面向大多數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不要變成精英教育。
五,對問題的設定層次性不夠,太籠統或模糊不清。
如:出示材料或視訊後,問學生"你感悟到了什麼"、"你認識到什麼"等等,讓學生不知道要回答什麼或學習什麼。還有的甚至出現了知識性錯誤。如有的老師"情趣"與興趣、愛好都搞不清。有的老師把《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一課上成了普通的環保課,沒有緊扣"依法"二字,讓法律發揮作用。有的課件非常粗糙,出現掉字、漏字、錯別字,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的。以上觀點只是我的粗淺認識,因水平有限,難免出現不當之處,請諒解!
這次新教師公開課雖然是安排在學期之中,時間緊,任務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和次數,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緊張的教學工作之餘來參加培訓的。我通過這次活動,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總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確實,作為一名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總之,這次難得的機會猶如打開了一扇窗子,讓我更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對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樹立不斷學習、時時創新的思想。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儘快的能夠勝任自己本職的教學工作,從而真正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